连载2《大地上的长恋:张炜创作评传》
第二章 灵魂深处的拷问(上)
李恒昌

像老酒一样芬芳的浊水
扯倒了一片莎草
木头在流淌滚动
正引诱我下一个天大的决心
——张炜《泅渡》
《古船》是张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具有开创性意义。它的创作 始于1984年6月,到修改完成,再到1986年10月在《当代》发表,用了两年多时间。
1986年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古船》研讨会上,张炜自己 介绍说,《古船》构思、准备前后四年,具体写作、修改用了两年 时间。他说:“不能说这本小说是我写得最好的,但是花费时间最 长的。在很长时间里,我没有做别的,全部心思都在它身上。我写 得很慢,几乎是一笔一划地把它写下来。”①一部《古船》,张炜几乎付出了他当年全部的心血、辛劳和储备。那一年,张炜正好二十
① 张炜:《张炜文集》第27卷,作家出版社2014年版,第151页。
八岁,正是血气方刚、风华正茂、英气勃发的好年龄。那时候,他 的心弦是紧绷的、 活力是四射的、勇力是充足的、热情是奔涌的。 后来他说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古船》曾让我深深地沉浸。溶解在其中的是一个年轻人的勇气和单纯——这些东西千金难买。
1987年7月,《古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时,在编辑推荐语里, 是这样的字眼儿:古船,就是中国。
短短六个字, 千钧之力。
这是一部“特别有厚度”的书,厚重得像一块千钧石碑。
《古船》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内容的“厚重和沉重”。沉甸甸、 有力量, 一时读不透, 一时走不出, 一时忘不掉,还想从头再读一 遍,还想从头再思考几遍。它究竟写了什么呢?显得如此厚重,如 此沉重。概括起来,它写了一条大河、 一个古镇、 一艘古船、 一个 产业、三个家族、四次剧变。它们交织并行,有机统一,在一个庞大复杂的、深沉厚重的叙事里。
它所写的那条河流,流淌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小说中的芦青 河,发源于古阳山,流经四百里,到达洼狸镇。这条大河,既是洼 狸 镇农 村经 济 的命 脉, 也 是洼 狸 镇 历 史 变 迁的 经历 者 和见 证人 。 只是现在的河道又浅又窄,而过去却是波澜壮阔。那阶梯地形的老 河道,记叙了一条大河一步步消退的历史。 一个废弃的码头,隐约 见证桅樯如林的昔日风光。河边一个个古堡似的“磨屋”, 映照着 粉丝作坊的沉重与沧桑。它是洼狸镇人的“母亲河”,这方河水, 养育了这方人。它的宏盛与衰涸,直接影响着当地粉丝生产的质量和沿河百姓的生活质量。当这条大河日渐枯竭,人们对其无限失望之时,谁也不曾想到,它的下面却是暗流涌动。经过地质勘探队勘 察,它的主要水流沉到了地下,形成了地上地下两条河。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地理现象,但昭示了生生不息的奇迹和力量。
它所写的那个古镇,映射永不泯灭的“扶缸”精神。洼狸镇, 是一个千年古镇。它与古代齐长城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它 与古代“东莱子国”有最直接的“血缘关系”。这个古镇最大的标 志是有“三大建筑”:一段古老的城墙,一座古朴的老庙,一个古老的码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社会的变迁,自然界的变化,“三大建筑”发生颠覆性巨变。老庙因被雷电击中,毁于一 场令人惊心的大火。城墙因为一场地震,在一声沉闷的轰鸣中 ,一 个 城垛 倒塌 了 。老 码头 因 大河 的 萎缩 ,不 再 通航 而废 弃 。它 们 每 次“遇难”,洼狸镇几乎都有特别神奇古怪的现象发生。每一次, 都引起洼狸镇人的惊慌和担忧。 老庙被烧时,芦青河连续出现大船 搁浅。“河水消退了,码头干废了,听惯的行船号子也远远地消逝 了 。一种说不清的委屈在人们的心底泛起,渐渐化为愤怒。”①城墙 垛子倒塌时,“更深一层的忧虑和惊诧, 就在折磨着全镇人了 ”② 。 有人曾在心里呼唤:“洼狸镇哪,你这个背时倒运的镇哪,你还能 走到哪里去啊?”③镇上的“三大建筑”虽然不复存在,但是,它们 的根依然存在。老码头虽被废弃,但没有被完全拆除。老庙虽然化 为灰烬,但巨大的古钟尚存。老城墙虽然塌了一个城垛,但没有完 全废弃。它们都似乎在等待时机,等待着“复活”。外面的人成群结队来扒城墙的砖,不听洼狸镇村民的阻拦,结果,“四爷爷” 一声令下,领头人被打断一条腿。
① 张炜:《古船》,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6页。
② 张炜:《古船》,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7页。
③ 张炜:《古船》,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
近四十年来,这个镇子上,发生过许许多多令人震惊的事情。 土 地改 革期 间 ,从 “正 剧 ”到 “ 悲剧 ”; 还 乡团 归来 时 ,从 回 家 到复仇;“大跃进 ”时,从“发烧”到“发疯”;承包制改革时, 从利益到生命,不知多少人的人性和灵魂都扭曲了 。但有一样东西 永远长存在洼狸镇 ,那就是几百年不变的“扶缸”精神。当赵多多 的“粉丝大厂”发生“倒缸”时,他的“生死冤家”隋抱朴果断站 出来“扶缸”,帮他化险为夷。当弟弟隋见素对哥哥的行为表示不 解时,隋抱朴嘶哑的嗓子却变得格外沉重 ,你去查查镇史吧,看看 洼狸镇做了几百年的白龙粉丝。几辈子都在做这个,国外都知道中 国的白龙粉丝。粉丝倒缸没人扶,就是全镇人的耻辱! “ 救缸如救 火 ” ,自古洼狸镇就有这句话!这是隋抱朴作为“粉丝” 后人的责 任和担当。它抛却了家族,抛却了恩怨,也抛却了自我。这是洼狸镇的精神传承,是那么古老而鲜活。
洼狸镇是 一 个靠河生存的镇,那条大河却 一 分为二, 一 上 一 下 , 一 明 一 暗 。这 是为 什 么? 洼 狸镇 是 一 个 盛产 粉丝 的 古镇 , 然 而,后来人们在这里挖出了煤。 一上一下, 一白一黑。这又是为什 么?现代工业和科技,为洼狸镇带来了电,带来了光明,却在洼狸 镇 遗落 了“ 铅 筒” ,为 人 的生 存 和未 来留 下 巨大 隐患 和 阴影 , 一 明 一 阴 。这 又 是为 什么 ? “扶 缸 ”精 神之 外 ,这 一 切 , 都无 不 令人深思。
它所写的那个产业,昭示 着 经济的衰朽与繁荣。粉丝业是洼 狸镇的传统产业。这同样是一个古老的事物,也是洼狸镇人的“生 命 ”和 “绝 活 ”, 包含 着 他们 的 热血 与辛 劳 ,包 含着 他 们的 悲 伤和荣光。粉丝业给洼狸镇人带来幸福,也带来巨大灾难。特别是粉丝厂“倒缸”的时候,不知造成多少损失,也不知多少靠粉丝生存 的人被逼寻了短见。粉丝业在洼狸镇曾异常红火,芦青河岸有多少 老磨屋,就有多少粉丝作坊,后来它经历从兴盛到衰朽,最后出现 了粉丝工厂,有了粉丝“机器”,可以大批量生产。随着商品经济 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粉丝产业同样经受严重考验,粉丝的生产数量 虽然多了,但是在赵多多的操控下,产品质量却因掺假受到严重影 响,甚至影响了整个洼狸镇粉丝业的生存和发展。这一些都与社会变革有关,都与人心中的“利”字有关。
它所写的那艘古船,寄托历史的追忆和内心的渴望。那艘从 河底挖出来的沉船,并不是书写的主角,但有深刻的寓意和内涵。 它是被修水利的人挖出来的,是一条残缺不全的大木船。船舷已经 腐朽,只剩下一个龙骨,有两门古炮的铁疙瘩歪在龙骨上。负责开 渠的人想把它卸开,搬到食堂里生火,是一心爱海、爱船的隋不召 保护了它。后来,这艘沉船被确认为古代战船,当作文物送到了省 博物馆,被保护起来,供人研究,供人参观。 多年之后,隋不召专 门到省城去看这艘古船。回来后,还告诉大家,负责看守的人说, 老 船半 夜里 总 呜噜 呜噜 哭 ,它 想 家。 这虽 然 是 一 条古 老 的沉 船 , 在隋不召眼里,它像人一样,还活着,没有死,它有生命,也有感 情。隋不召说,早晚还要驾船出海,这样才有意思,才不枉为镇上 人。这代表了洼狸镇很多人的想法。为了实现驾船出海的梦想,不 知道谁从哪里搞来一条破旧的小舷板。隋不召高兴得手舞足蹈,将 这条破船加以改造,煞有介事地要乘船出海,结果船沉水底,差一 点让他命丧黄泉,可见其痴迷和疯狂程度。事实上,那条古老的沉 船,不仅渗进隋不召的灵魂里,它还像一个幽灵,纠缠着洼狸镇其他人。当隋见素因为一心想夺回“粉丝大厂”,陷入魔怔的时候,大 白天 里, 他 居然 惊叫 : “你 干 什么 ?你 还 不快 去! 大 船开 过 来 了 …… 我要去了! ”①在这里,大船已经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它已经 不是一艘古代战船,而是一条现代战船。这条战船要载他出征,去夺回老隋家昔日的荣光,重铸洼狸镇昔日的辉煌。
它所写的那三个家族,抒写了洼狸镇人血液与灵魂的图腾。洼 狸镇的三大姓氏家族:老隋家、老赵家、老李家,代表不同的出身和“阶级成分”。
老隋家从制作粉丝发迹。最早是 一 个粉丝作坊,最兴盛的时 候,在芦青河两岸拥有最大的粉丝工厂,并在东北和南方几个大城 市 里开 了粉 庄 和钱 庄。 然 而他 们 是成 在粉 丝 ,败 在粉 丝 ,成 也 财 富,败也财富。他们因粉丝和财富过得富有和体面,也因粉丝和财 富陷入狼狈和绝望。隋迎之的三个孩子, 一度“只能有爱情,不能 有婚姻”,长时间“打光棍”。在镇里人看来,老隋家都是“有病的人”。到底有没有病,只有他们自己和老天知道。
老赵家本身是洼狸镇最贫穷的家族, 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逐步 取代了老隋家,成为洼狸镇势力最大的家族。“四爷爷”赵炳是他 们家族的代表人物,赵多多是赵家伸出的一个铁爪,闹闹则是他们家族的一个“尤物”或者说另类。
老李家是洼狸镇的第三大姓,也是一个“出怪人”的家族。近 几十年,就出过和尚李玄通、给资本家开机器的李其生,还有一个 善于发明的李知常。这个家族,借助李知常的这个“小电工”,让洼狸镇变得灯火辉煌,给人们带来一片光明。三大家族之间,有芥蒂,有仇恨,有残杀,也有帮助,甚至有交叉的爱情。然而,只要是 作恶多端的人,祸害别人的人,最终都没有好的“结果”。甚至那些 把仇恨埋在心头,始终不肯放下的人,也都没有好的“结果”。赵多 多因作恶太多,最终撞车自焚。“四爷爷”也因长期霸占含章,被 其刺伤。隋见素因长期陷入夺回隋家产业的纠葛,最终得了绝症。 隋含章也因为“复仇”刺伤长期霸占自己的恶霸“四爷爷”,被抓 了 起来 。只 有 隋抱 朴 一 个 既真 正 “放 下” , 又真 正有 “ 担当 ” 的人,才没有误入人生的歧途。
① 张炜:《古船》,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183页。
它所写的那四次剧变,展示洼狸镇人命运的脉动与伤痛。《古船》 所着重描写的四大剧变,抓住了洼狸镇近四十年发展变化的重要节点。 它们分别是土改、“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与其他文 学作品相比,它写得更加深刻,更加尖锐,更加触目惊心, 也更加关 注人性。土地革命,不仅写了它的最初状态,而且写出了它的扩大 化 。这 种扩 大 化, 不仅 表 现在 某 些人 正经 歪 念“ 大开 杀 戒” 上 , 以 及 对 “开 明绅 士 ”隋 迎之 的 处理 上 ,还 包括 对 前来 指导 土 改、 始 终坚 持党 的 土改 政策 的 王书 记 和指 导员 生 命的 肆意 践 踏上 。关 于 “ 大跃进 ”,作 者着重 描写了 其疯狂 化。从 农业生 产放卫 星开 始,到大炼钢、大发明、大创作、大食堂,到大饥饿、大疯抢,其 疯狂程度,令人触目惊心、步步惊心。对于“文化大革命”, 《古 船》不仅写出了从闹剧到惨剧的演变,更写出了对洼狸镇人心灵的 严重冲击。关于实行承包制改革, 《古船》不仅描述了这一改革措 施救活了粉丝业,同时也反映了个人承包的合理性和极端趋利性。
这些无不令人掩卷深思,思考那些人的命运,抚摸心理的伤痛。
这是一部“特别有亮度”的书, 一个个人物形象既鲜明又生动。
《古船》给人的第二个突出印象是它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 明、有血有肉 。与其他长篇小说不同,它不是写了一个或几个人, 而 是 一 群人 。他们 分别 是 隋抱 朴 、隋 见素 、 隋含 章、 隋 迎之 、 隋 不召、赵多多、“四爷”、李知常、闹闹、大喜等。单看他们的名 字,就可以分析他们的性格,甚至可以窥见作者的人格理想和内涵寄托。
隋抱朴: 一个抱朴守心的人, 一个耕读传家的知识人的代表。
他是在父亲隋迎之的严格教育下,遵从“毋意、毋必、毋固、 毋 我” 座右 铭 成长 起来 的 “粉 丝 后人 ”。 他 的最 大性 格 特征 是 隐 忍,超级隐忍 。 为了隐忍,他甚至成为人们眼中的“木头人” 和 “ 石头人 ”。他 是全镇 做粉丝 手艺最 好的人 ,面对 赵多多 的聘 请,他不为所动,他的后背像石头一样沉重, 一直守在阴森森的老 磨屋里,与一头老牛相伴,长时间不说一句话,似乎对外面的任何 新鲜事情都不感兴趣,像失去了思想,失去了灵魂,更谈不上想法 和追求。他的孤僻,甚至让恨他的赵多多想一枪把他毙掉,也让深 深地爱着他的闹闹想在背后一棍子把他打倒。孤独的灵魂充满了哀 伤,是什么让他变成这个模样,是什么在他心灵上打下不可磨灭的 烙印? 在老磨屋里他参透了什么?这一切只因为,他目睹了父亲隋 迎之和后母茴子的死,看到了杀虐和残暴,特别是老隋家面临的极其严重的命运危机。
有人以为他是因为“害怕”才变得隐忍,只有妹妹含章知道,他 不怕 ,他 什 么都 不怕 , 他只 是 隐忍 着, 思 索着 。然 而 ,他 毕 竟 是一个大活人, 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子汉,他也有爱,有梦,有自己 的想法。他曾与家中的用人桂桂有一段短暂的婚姻生活,只可惜桂 桂很快死了。从此之后,他过上了“光棍”生活,镇上没有人敢嫁 给他。他曾冲破内心的困惑和纠结,与自己喜欢的葵葵偷偷恋爱, 甚至做出令自己也不敢相信的事情,偷偷与葵葵度过不眠之夜, 从 此之 后, 他 就再 也没 有 睡过 一 夜好 觉。 葵 葵最 终屈 服 于 各 种压 力,嫁给了别人。后来丈夫闯关东因故死亡,只留下葵葵 一 个 人 和 一 个 “ 永远长不大” 的 孩子。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自责,他 疑惑,他犹豫,他纠结,他矛盾,他徘徊,他痛苦,他迷醉,他清 醒, 所有事情, 都在他的心头“拧来拧去”。他始终不敢走近葵葵, 不敢走近那个“永远长不大”的有可能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始终不 敢 做 一 个堂 堂 正正 的男 人 。面 对 闹闹 对他 的 爱, 他不 知 道, 不 明 白,或者是他故意装作不知道,不明白。直到闹闹被二槐伤害,他才有了悔意。这是怎样的悲催?
面对最悲惨的厄运和不幸, 隋抱朴并没有抱怨社会, 忌恨他人。 他总是从自己的家族和个人自身找原因,从《共产党宣言》 、 《天问》 和《胸道针经》“三大读物”里找“原理”,找答案。在老磨屋里 ,在 小厢房里,他总是拿着那本红红的《共产党宣言》来阅读和研究。在他身上,体现着洼狸镇的“扶缸”精神,也体现着向善为公的心。
随迎之: 一个主动“自新”的人,也是一个走不出悲剧的人。
他是老隋家家业的传承人,在他这一辈上,他们的粉丝事业做 得风生水起,非常成功。然而,当隋抱朴十多岁的时候,隋迎之便 很少再去粉丝厂了,他时常在码头上游荡,心事重重的样子。他远在青岛的岳父因变卖土地和工厂被人杀死的消息传来, 使他震惊,也改变了他。突然有一天,他醒悟了,自己主动认识到: 我们欠大 家的,欠太多了。里里外外,所有的穷人。从老辈儿就开始拖欠, 茴子的爸爸也欠,最后还要赖账,人家把他给揍死了。随迎之不想 自己和岳父一样被人揍死,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超出所有人预料的 决定,主动偿还“欠账”。他骑马外出,先后把一个个粉丝厂,包 括粉庄和钱庄都“交了出去”,把所雇用的人,也都遣返回去,只 留了一个小粉丝作坊和一个雇员,手里拿到了一张“大红关防”。 他本以为这应该是一个“护身符”,至少能保他免受岳父的死亡之灾,但是他想错了。
土地改革初期,当那些地主老财们被拉到台上挨斗时,他因为 上级一句“他是开明绅士”,有幸站在台下。但当土地改革被扩大 化之后,他依然没有逃脱挨斗的厄运。他死了,死于咳血,死于咳炸 了肺。他的死,表面看是因病致死,实际上则是被逼而死。他流血 而尽的死,是一个深刻而形象的比喻。他自己主动吐净了“血”, 主 动 “ 自新”,把积攒的家业,把“欠”所有人的,都主动还了回 去,但是,他还是死了。而且,他并不是一个恶绅、 恶棍,而是 一 个 雇工 眼里 的 “好 人” 。他死 后 , 一 位看 老 磨屋 的老 人 是那 样 痛 心 。他 对人 说 :“ 我是 给 老隋 家 大爷 看了 一 辈子 老磨 的 人。 大 爷 去了,到那边开粉丝厂去了。我也得去给大爷看老磨。” ①几天之 后,他果然就坐在老磨旁边的木凳子上死过去了。这是怎样的雇佣关系?
隋不召: 一个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心明如镜的人。
他是《古船》中性格最 鲜明的一 个人。他的名字包含着不听“招
① 张炜:《古船》,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页。
呼”的意思。他和哥 哥隋抱朴走的是 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他从小对陆 上生活、对粉丝家业不感兴趣,一心向往大海,向往远方。小小年纪, 就 发誓 早晚 有 一 天 要到 海 上去 。面对 父亲 的 严厉 教训 , 他并 不 认 错,也绝不放弃。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跟人上了大船, 开始了海上闯荡生涯。直到十多年之后回来, 他目光呆滞,形容憔 悴,满身酒气,走路两腿相绊,像换了一个人一样。鬼知道这些年他经历了什么。
他是 一 个典型的叛逆者的形象。爱海、爱船、爱喝酒、爱吹 牛、爱自由,是他的性格特点。但是,在他胡吃海喝、放浪形骸的 身躯里,实际上隐藏着一颗极其善良的心。他看似什么也不懂,荒 诞不经,甚至有些不正经,其实他什么都懂,什么都看得清。哥哥 去世后,他曾劝嫂子茴子搬出“凶宅”,嫂子不听,继而,他又十 分荒唐地让嫂子跟他这个“穷鬼”住在一起,被嫂子误解,狠狠地 打了一巴掌。 其实他是为了帮嫂子规避风险。 他最深刻、最感人的 一句话是当哥哥隋迎之去世时的哭诉:“哥哥,我是一个浪荡人, 我知道我不得好死。你哩,哥,你规规矩矩,知书达理,是老隋家 拔尖的人,最后还要吐净了血死在半路上。”这是多么令人警醒的哭诉。
隋不召最大的绩业,是先后两次救了同一个人:李知常。第一 次,救了他的精神。当时,李知常因为在河边“手淫”,被人发现 从而传遍全村,让他羞愧难当,闭门不出,想寻短见,任何人呼叫 都无济于事,是隋不召劈开了大门,把他救了出来, 一顿猛打,让 其从梦中醒来,恢复了“重新做人”的信心。第二次,他救了李知 常的性命。粉丝厂里,当李知常眼看就要被传送带卷走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舍命救人。李知常被救了,他自己却被卷得血肉模糊,一命呜呼。姓隋的人为什么救姓李的人?因为在他的心里,从没有家族的概念和界限。
隋不召还是洼狸镇最爱大海 、最爱船的人。如果没有他的拼死 保护,那艘古沉船,或许早已被人劈了当作柴烧了。他之所以如此 爱船爱海,根子就在于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希望洼狸镇重现昔日辉煌 、扬帆远航的梦想。
隋见素: 一个一心想夺回失去的东西,最终心有不甘的人。
他和哥哥隋抱朴是完全不同的人。对家庭的遭遇,父母的死, 他有一些基本认识,但并不如哥哥认识得那样深刻。他曾感叹: “他 们只看到我们活着,就没人想一想,我们是怎么活的 …… ”①镇上那 些漂亮姑娘,很多都喜欢他,但没有一个敢嫁给他。他深知自己的出 身,注定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有最起码的尊严。但是,和哥哥相比,他有着更强烈的爱情渴望和过正常人日子的期盼。他也是矛盾的, 一 方面,他痛恨自己的祖宗,骂他们瞎了眼 在芦青河边开起粉丝厂,让后来的一辈又一辈人活不了又死不了。 另一方面,他又一心想把粉丝厂从赵多多手里夺回来。因为,他一 直认为,粉丝厂是他们老隋家的。他对人生的认知和叔叔隋不召有 相似之处。他对哥哥抱怨说,爸爸在时,我们被关在书房里读书练 字。爸爸死后,你又教我念“仁义”“爱人”,我写得认认真真, 一笔一画,可是,最终又能怎样?为了夺回“粉丝大厂”,他曾期 望获得哥哥、叔叔和李知常的支持,但他失望了。他也曾想暗中制 造“倒缸”灾难,将赵多多置于窘地,但没有成功。他整天陷入算账之中,试图揭开赵多多剥削他人的秘密。他积攒了所有能量,试图
① 张炜:《古船》,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76页。
在第二次承包时,夺回“粉丝大厂”, 结果再 次失败 。他 只好远走 他乡,到城里开商店。当赵多多的“粉丝大厂”陷入困境,他终于 有机会夺回“粉丝大厂”的时候,他又遇到了最强大的对手——哥 哥 ——那个认为“粉丝大厂”属于全镇人的人。最后,他得了绝症 ,不再有任何梦想。
这个人物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 他的故事揭示了, 他虽然也 是老隋家的人,但即便夺回“粉丝大厂”, 也不过是成了“另一个 赵多多”而已,不会使事情发生性质上的改变,洼狸镇人也不会由 此好起来。因为,他的心里想的是老隋家和自己,而不是洼狸镇, 不是大家,也不是洼狸镇人。“粉丝大厂”的女工大喜深深地爱着 他。但是,到城里之后,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所谓“梦想”,违背自 己的誓言,彻底背叛了大喜,与县委书记的亲戚谈起了恋爱,导致 大喜喝药自杀未遂。 “早几年有人逼得老隋家的女人服毒,今天又 临到老隋家逼了别的女人服毒!”①这是哥哥隋抱朴对他最深刻的认识和判断。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