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跨远的边境
文/叶景林 诵/李秀波
据说鸭绿江上游中朝两国的江界很窄,有得只有二、三十米宽,两岸居民说话的声音都能听得见。双方妇女到江边汲水洗衣服,男子到江边刷车、冲凉早已习以为常,有时还会彼此打招呼,逐渐地活络起来。由于两国关系比较好,便少了持枪警戒地森严,多了互相交流地温馨。在沽水期两岸的人民鼻是鼻眼是眼瞅得清清楚楚。通常被称为“一跨远”的边境。虽说边境管理比较宽松,但双方边民是很守规矩的。不经过边防站的许可,是决不能迈出边境一步的。

双方贸易往来,大多各自划着小船,载着交换物品在江心进行交易。很少动用货币,大多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朝方交换的物品以铜和明太鱼、水产等为主,我们则是以酒类、食品、大米俱多。说起朝鲜人的饮食习惯,可以用人间美味来形容。就拿明太鱼丝来说吧,把明太鱼干放到光滑的石板上,用硬木棒反复的砸,砸成一条条鱼丝,以肉烂了皮还完好为佳。一边喝酒,一边食之,说不出的咸香味美。再如:把新宰杀的黄牛肉用醋精腌制,加上少许佐料凉拌食之,那才叫爽滑可口,令人食欲大振,让你兴奋地连姥姥姓什么都忘了。朝鲜人制作菜肴多以拌料为主,如:腌辣椒叶,紫苏叶,大白菜,萝卜条之类,就地取材,经济实惠。朝鲜人很少吃猪肉,喜欢吃牛肉、狗肉,尤其对狗肉情有独钟。家里来了尊贵客人,杀狗是必须的。每家都养着二、三条狗,以备不时之需。朝鲜人杀狗有些奇葩,超乎人们的想象。他们先是用刷子刷净狗的身体,再用胶带封住狗的嘴巴,放入口小肚大的锅里,注入的清水没过狗的头部。锅盖上面压上沉重的什物,点起火慢慢地烧开来,先时还能听到轻轻的划水声,狗在温暖的水中滑行一定是件很惬意的事情。真有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随着水温不断加热,狗已不再斯文,又蹦又跳,大有倒海翻江之势,想掀翻锅盖,恨其无环,欲捣碎锅底,恨其无把。那种拼命挣扎的惨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正应了“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古话。打开锅盖,捞出狗来,晶莹如雪,周身一根杂毛不存,这可能就是热水杀狗的原因吧!人们用凉水冲洗把狗身刮得干净,剖开腹部,取出内脏,洗净的狗肠,大肠套小肠,放在肉锅里一起煮,待到能用筷子扎透,美味即成。人们蘸上盐水蒜汁,吃着狗肉、狗肠,喝着狗汤,边歌边舞,难辩天上人间……

出于猎奇,我到过“一跨远”这个地方,但不是沽水期,不借用水上工具是过不去的。遥望江岸,景色依然,晚霞夕照,袅袅炊烟。杀狗待客的老规矩没有变,今晚这番狗肉宴是必不可少的。
二零二三年九月作于丹东凤城
(原创首发)
简介:叶景林,(诗词歌赋)唯美浪漫诗人。
诵者简介:李秀波,热爱生活,喜欢阅读,热爱运动,愿我的声音能带给你温暖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