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363):2023年第41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蜀中行
周向东:此仿古之作否?全诗流畅且饶有古意,唯“梦亦偏”之偏字稍隔,斟酌之,当为习唐佳作。刘能英:岷江、峡水,云飞、猿啸,无一不是蜀中之景,欲雨、无眠、吟何苦、梦亦偏,无一不是客中之境。白发思家,梦也不成全,引发千古浩叹“此身归未得”!七尺之身,竟不如洞门之泉自由。周向东:别致与新,二词衔接得好,调剂也用得妥帖。新词入古诗,此诗用得自然。周向东:前二句铺垫,结句为前三句之结论,理,当为应字讲吧?或是例之误,否则委实不解。周向东:崖间劲松指出向上-路。立意虽旧,但铺垫转结浑然一体,自成格局。
刘能英:好一幅雪夜僧归图,幽深、静寂。视觉、听觉各有表现。成功将读者带入诗境。刘能英:一二句乃画中景,三四句乃画外音。深谙题画诗之法。乍起桃风,初闻燕语。殷勤送我京城去。校园草木耐轻寒,学子诗文吟晓露。忙里偷闲,林中漫步。柳枝时把衣牵住。黄昏蓦地一回头,已然行到春深处。刘能英:全词以空间为明线,从来处写起,到京城,到校园,到林中,到柳枝。场景由大到小,一步步深入。不经意间,“蓦地一回头”,空间交织时间,“已然行到春深处”,水到渠成,生发惜春之感。玉兰萧索,柳絮横窗落。欲赋闲愁无所托,独倚阑干一角。梦魂不到燕京,金樽销尽离情。醉里花朝才过,醒来又是清明。刘能英:现实版“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其实是最好最让人羡慕的人生状态:一有高雅的赋词之好,二无实在的可愁之事。特别是清明节这样的哀怨之日,虽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也是真实地记录诗人的日常。刘能英:记录某人参加某次会,以微观切入宏观,以个体反映社会,把老干体题材写成个人日常,这首诗堪称范例。刘能英: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前不婚率、离婚率居高不下,这个社会问题确实值得深思。刘能英:愁心如海,乡愁本无垠,因喝了故乡的双井茶,突然便觉得故乡近了,突然便觉得回到故乡的怀抱了。诗写双井茶,却不囿于茶,茶是故乡的一个代表,是“乡心忽有涯”的起兴之处。刘能英:上下片对比写法,高度借鉴朱淑贞的《生查子》。我认为作者故意借这一手法,不仅仅是想表达今年与去年或者说是疫情期间与疫情之后元夕之时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想用同一词牌、同一词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在元夕之时的不同生活状态。因为高度相似,读者读到此词,自然会联想到朱词从而进行对比,仔细想来,也是高招。江波浩淼,江月谁来钓。江渚柳垂丝拂棹,江雁吞声呼宝。江城灯火如潮,江桥车影如飘。江岸芦花摇曳,江滩游客逍遥。刘能英:词意乏善可陈,但词语的刻意安排,却可圈可点,让人眼前一亮。“江雁吞声呼宝”这一描写也惟妙惟肖。刘能英:当代诗人欲逃避红尘,常学古代隐士遁迹江湖。此诗别开一面,“学他范蠡又如何”?何况现代,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切山水皆有主,哪还有山岳可隐,江湖可遁?
刘鲁宁:上实下虚,前凝后舒。因凝实而情切,入虚舒翻意厚。乘兴大洼来,老小听歌有点呆。此曲只应天上有,哇噻!今唱芦丛小戏台。笑意染双腮,两朵心花冉冉开。白日西矬天色晚,拜拜!却又咕咚坐绿苔。刘鲁宁:一声“哇噻”极为惊艳!画面感即视感俱佳。小情境,大意趣,真诗人。花前思乳字,更谁与,话生平。怅卅载天涯,梦中常忆,青盖亭亭。飘零自怀羁恨,总芳根、不向异乡生。却喜归来重见,嫣然旧识娉婷。月明一片露华凝。珠泪暗中倾。算净植无尘,化身有愿,枉负深情。星星鬓丝欲老,向西风、愁听佩环声。独立池阑小立,几多心影难凭。贺兰山外云如羽。落日冷、孤城暮。柳巷无分今与古。酒旗危堞,驿楼边戍。物景当时布。那年大话西游路。笑罢萧然泪如雨。不过如今谁记取?悟空难返,紫霞难恕。苦海成尘土。何其三: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生命的轮回和人生的况味,角度选取也很巧妙。何其三:尤喜颈尾两联。颈联与吴均《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相类,尾联有隐士之风。有此两联,西山秋霁,确乎令人神往!何其三:寄赠一枝芦花,礼轻意重,与“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颇为相似。无论折梅花还是折芦花,都为风雅人行风雅事。

周向东 68年生,又号虞山抱琴客,斋名勉庐。书画师从虞山王震铎先生;诗词师从沽上王蛰堪先生;西画、理论师从王林先生,兼擅新诗,评论等。

刘能英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驻会签约作家,鲁院第22届高研班学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驻校作家,获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著有诗词选集《长安行》《大都行》、合集《行行重行行》。

刘鲁宁 网名老刘茶舍。《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策划委员,上海诗词学会常务理事。
何其三 安徽宿松人。出版词集《何其三词三百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何其三绝句三百首》(黄山书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