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清头条》总第229期

经典名篇欣赏
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
韩积蕊编辑

【编者按】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丹桂飘香。周三,驱车到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班授课,讲授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赏析,联系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蒋介石见大势已去,妄想保住半壁江山,图谋划江而治的史实,毛主席满怀豪情,为“将革命进行到底”,就必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项羽的看法和态度。西楚霸王项羽只能说是一个“举鼎之威势、拔山之气概”的将领,而不是一位政治家,缺乏文韬武略,既没有卧薪尝胆的胆识,更没有勾践那样的胸怀,这就是他的悲剧所在!同时,又联想到《夏日绝句》,李清照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惋惜,什么叫不以成败论英雄,李诗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算得上经典。特辑赏析请诸君分享。

【原文】
夏日绝句
南宋·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项羽:秦末时自封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项羽自刎的乌江位于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项羽因兵败逃至此地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项羽起兵地点是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位于苏州南城。
【译文】
活着就要做人中的俊杰,
死后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怀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创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能诗,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这首五言绝句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总评此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南宋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写作技巧】
全诗短短二十字,巧妙运用了“人杰”、“鬼雄”、“项羽”三个典故,所以要想撰文吟诗富有蕴意,务须熟悉历史典故,文史不分家的意义源于此也。
李清照这首《夏日绝句》颂出了英雄的灵魂,突出了西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本色。借诗还魂,立意新颖,抒发内心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其英雄人格决定的。活着要活成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在项羽看来,尊严远比生命更重要。此诗揭示的是项羽的内在品质,是人格之力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项羽的“魂”。
李清照‘借诗还魂’,写出了一个真实的项羽,一个洋溢着大丈夫气魄的霸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带着失败的遗憾和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愧疚,用自刎捍卫了自己英雄的称号。


【作者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宣传部理论讲堂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文学平台主编。编撰六部书稿,出版三部。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