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闲。
和各位比,我顶闲了,可谓闲得地老天荒。一不需谋稻粱,如许多人的辛苦劳碌为着养家糊口。按月有一把票子进账,似乎不劳而获,坐收渔利。皆因劳在前,故有此清福。
二不需再当"孙子"了,孙子女都大学毕业工作了。不比你们中的许多人,要为子女甘作倒贴钱的保姆佣仆。孙辈中,有才上幼儿园的,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或正上大学的。有得忙有得苦呢。
三是退而全休了。不像某些人,退而不休,仍在各类社会机构上班。这类退而不休者,美其名曰“返聘",说得刻薄点是自讨的苦,还不是冲着那几文去的。也有少数人属真正的关心下一代,散余热尽义务,高尚而伟大,实在令人敬佩!
退休大军中,消磨清闲的法子多了去了。搓麻掼蛋的居多。我无此嗜好,喜欢读点闲书,写点闲文。如闲云野鹤,动则东游西荡,飞东掠西;静如凝云止岫,闭目养神。
再说煮。
非行庖厨事,重温闲书也。 依个人爱好,最值得读的闲书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这里的闲书定指除了教科书、技术知识类图书而言。时下的许多文章,精品太少,可读的不多,多为垃圾。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我最钟爱的是《红楼梦》。青葱时,书中诗词看不懂,直接跳过,多无知!不究书中诗词,太荒唐了。虽读过几遍了,仍不免囫囵吞枣,浮光掠影,粗枝大叶,一知半解。一锅夹生饭。
如今有了闲暇,正好去煮夹生饭。文火慢煨,慢工出细货,火到猪头烂。看好蜗牛乌龟的定力,不事浮躁久久为功。若有点滴心得,乐不可支矣。
说过废话,言归正传。
红楼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顶针四句,我以为是全书麻筋。全书意旨,尽在四句之中。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这可不是参禅,也绝非魏晋玄学。且听我一一解之。
娲皇炼石补天,中国人熟知的神话故事。曹氏别开生面,大开脑洞,故事新编。借石头讲了一个魔幻、动人、新奇的故事。一开篇便吸引了所有读者的眼球,俘获了所有读者的心灵。
补天用去36500块,暗合人生百年之数。
每块多大?高经12丈,方经24丈,暗合一年之月数,节令数。
问题是单单剩了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峯下。就是说,这是一个无比荒诞的无法稽考的无际涯的天大的谎言也。
经煅炼以后的石头已通灵性,这块弃石自惭无材补天,因而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此时来了一僧(茫茫大士)一道(邈邈真人)。僧道的仙界模样是骨格不凡,丰神迥异。下半回凡间甄士隐也见到了一僧一道,僧则癞头跣脚,道则跛足蓬头。同二人也,仙凡形异,对比鲜明。
这块有灵性的石头,听二仙神聊,心羡凡间的繁华,再三再四求二仙,把它携入凡尘去享受享受。可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怎么带呢?那僧便大施佛法,念符书咒,把它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之物。
后来,这块幻形入世的石头,历尽悲欢离合,世态炎凉,重返天界,仍回青埂峯下。并把历世的过往字迹,编述历历地刻在大石上。
几世几劫后,被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作者)见了,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于是便有了《石头记》。
这故事编得真新奇,有鼻子有眼的精彩绝伦!
为了说明问题,再扼要抄录一段第一回的文字。
这个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聪明的读者,想必已经洞明如下:
空空道人一一情僧一一东鲁孔梅溪一一曹雪芹。
前三者莫须有,曹氏惯用的障眼法。实为同一人一一曹雪芹。不同名头而已。
《石头记》一一《情僧录》一一《风月宝鉴》一一《金陵十二钗》。
同一书,《红楼梦》的不同书名罢了。
何以见得?
空空二字,语出《论语》。孔夫子创立的正统儒学也。道人,道教是中国的土产。僧人,外国传入的佛教,巳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化,变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教为统率的三教合一。至于东鲁孔梅溪,子虚也,已点明鲁地之儒,曹氏自谓也。
书的主人公贾宝玉,最终出家为僧,情榜上第一多情之人,情僧,名副其实。
作者写此书,满纸荒唐言,是反语,一把辛酸泪,是实实在在的。万艳同杯,悲也。千红一窟,哭也。作者是痴,古今第一痴!君休念,奴去也,留下了一缕千年难散的滋味,一曲恸彻心肺的挽歌!
空一一色一一情一一空,曹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哲学概括。
前一空,人之初的懵懂。
色,是理性的客观存在。非独指女色,男色。包括大千世界的生物、无生物。客观,唯物。
情,非理性的主观存在。非独指用在男女性身上。也包括世上一切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人或物。如林和靖的梅妻鹤子。主观,唯心。
最后的空,几度否定之否定后的历经世事后的思想升华,所以叫悟。有人一生执迷不悟,有人半彻半悟,有人大彻大悟。如宝玉,终于一切看开放下,悬崖撒手。有人至死不悟,糊涂鬼,完不成这一因果循环。一腔情未了,死也不闭眼。代表人物为林黛玉。世上绝大多数人,都停留在传情入色这第三环节上。
世人为情所累的悲剧,从古唱到今,看来还将唱下去。迷途不知返,不愿返,宁殉情而不惜身。所以,林黛玉修不成正果,仍是灵河岸边一株草!贾宝玉完成了空一一色一一情一一空的循环,故成了神(赤瑕宫神瑛侍者)。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株绛珠草。绛为心之色,珠为心之慧。绛珠,红泪也。这是黛玉之前生。她要用一生眼泪报答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瑕,玉之疵。瑛,似玉之石。指宝玉前生。
一草木,一玉石,这就是木石前盟。第一回从头至尾未出现金锁。(薛宝钗那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没金玉良缘一说。那是后文阴谋人编造的骗局。
还泪之说,纯洁的儿女之情。自是有别于前人的偷香窃玉,暗约私奔的俗套,仅此一端,就把西廂、金瓶之类甩出了十条街。
回目提及的两个人名很有意思。
甄士隐,名费,字士隐。士(事)、费(废),真事隐去。住在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十里,失礼也。穷儒贾雨村受了甄的资助后,天不亮便不辞而别,上京赶考去了,何其急不可耐,真正是失礼。仁清,谐音忍心、人清。甄失去爱女英莲一一人清了。做了父母官的贾雨村,不报答治下的恩人甄士隐,竟忍心不救,何其狼心狗肺无情无义。
扯远点,以后贾府败落,靠贾府之力才重被起用的贾雨村,非但不救,反而狠狠地踹了一脚,落井下石,这种人,猪狗不如,混蛋至极!
贾雨村,名化,假话也。表字时飞,贾时飞,假借,即等待时机飞黄腾达。请记住这个表字,下文会提及这一解码钥匙。别号雨村,假语村言。
葫芦庙,形容小也。古语,无极而太极,太极而两仪,即云葫芦之神秘。葫芦虽小,内涵日月甚长,乾坤大矣。
甄的爱女英莲,应怜也。甄家丫鬟,娇杏,侥幸也。
英莲,娇杏一一黛玉,宝钗之小影。曹雪芹惯用隐射法,岂有闲笔。
甄士隐的结局颇似贾宝玉的结局。注解《好了歌》后,便抢过疯疯颠颠的跛足道人的褡裢说,走罢。飘然而去,不知所终。自色悟空,顿悟,大悟。贾雨村这厮,是永远不会悟的,儒者之宿命。
穷困潦倒时,贾雨村曾有一联抒发平生抱负。
“玉在匮中求善價,钗于奁内待时飞。"
从字面讲,贾雨村自诩玉、钗,非池中物也。过去读书人,"学好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嘛,虽一时困于匮中、奁内,但正待價而沽,待时而飞。
这一联,充分表现了贾雨村自视甚高,野心很大。
细玩味之,这两句诗不是这么简单的解读,实质蕴藏着钗黛的命运。
玉,指黛玉。價,贾也,指贾宝玉。求,林妹妹一世的心,一生的泪,一生的求,尽在宝玉身上。玉在匮中求善價,这前半联尽显木石前盟。
钗,指薛宝钗。时飞,贾雨村表字。一"待"字,很有意味。
薛宝钗有金锁,弄出个金玉良缘,名义上嫁给了宝玉,宝玉却出走当了和尚,薛宝钗独守空房,成了寡妇。她能一辈子守活寡么?
李纨有贾兰,能守。惜春伴古佛,能守。妙玉假修行,活该陷污淖。出身皇商的薛宝钗,一心想往上青云,贾府的败落,贾宝玉的出家,风停了,没借力了,坠下了。她甘心么?自然不甘。
贾雨村当过黛玉老师,藉此联宗贾府,攀上了高枝。他当然非常了解大观园,早就闻宝钗大名了。乘此时的飞黄腾达之风,贾雨村必娶守寡的薛宝钗。宝钗又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了。待,正待时飞也。钗于奁内待时飞,这后半联,明白无误地点出了薛宝钗的结局。
整个第一回,只字未提金锁。所谓金玉良缘完全是人设的骗局。在宝黛爱情中:,薛是搅局的第三者。钗于奁内待时飞,薛宝钗,贾雨村,倒是极般配的一对。宝钗为正,娇杏为妾,都侥幸,侥幸。
有人会抗议,说肃月这老儿胡扯,这么多红学文章中,还没听说过有这一解!
哈哈,胡扯?曹氏之布局,如中国画的皴染笔法,真是煞费匠心,从无闲笔。"钗于奁内待时飞",怎么自园其说?为什么贾雨村偏偏取时飞二字?千千万万个汉字,随便取两个字,会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的组合。曹氏岂是庸常的作家?弄个无着落的半吊子悬在那里?绝对不可能!
第一回中,英莲娇杏为钗黛小影。怡红院中,晴雯袭人亦是钗黛同命。晴雯之死,袭人之嫁,无不暗示了钗黛之结局。黛死钗嫁,必然。只不过续书未按"玉带林中挂"安排黛玉之死。“金簪雪里埋"倒是实现了作者的预设。
旗人及入了旗籍的汉人,如作者祖、父辈,成了包衣奴才,传统的"三从四德"对他们是没有约束力的。薛家是皇商,自是包衣奴才。商人重利,宝钗巳在这大染缸中浸淫多年了。这朵恁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俗世富贵的象征,甚至成了俗世的图腾。“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纤毫毕露地表明了她的人生观价值观。贾雨村的“求善價、待时飞",实质一样。两个人一个通晓世故,一个老于世故,最终肯定会走到一起的。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细针密线,无缝绗绣。令人惊叹的鬼斧神工,如椽巨笔!
闲煮,梦幻红楼第一回;品味,钗于奁内待时飞。
王玉权,江苏高邮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