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从车底下蹿出一只毛色彤红的火狐狸,大家不约而同的惊呼起来!没人知道它是从那里钻到车底下去的,却都看到它大大方方地从车下跑到车前面……


寻根“老等山”
松花江不仅居心仁厚还温婉多情,搂紧了佳木斯,又𤠣急的与另两条大江蜿蜒合力,尽情的滋润起了富饶美丽的东极神州。午后斜阳把楼群带进云里雾里,影子却婉拒流波邀请,逆袭沉浮,珍惜与江天的邂逅。驱车百多公里来江北,伴随东流江水奔驰了两个多小时,此刻不得不与大江分手。
适才路上,德昌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这块湿地大的无边无沿,车开不进来、船驶不出去,有胆大的汉子徒步犯险,侥幸没落进虎狼之口,也逃过了淤泥没顶之厄,却遇上“鬼打墙”被蚊子、瞎蠓吸血,在沼泽地里麻答了路,不停的绕圈子,最终耗尽肚里食物,身心交瘁,埋骨于此。
冬日里白雪森森!哈气成霜、滴水成冰。大烟炮儿嚎叫着把偌大的沼泽吼进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里,野兽敛迹,荒野似乎绝了生命的律动。可谁能想到,在冰雪世界的最深处,竟然有人敢安营扎寨!他们就是舍命也要把祸害中国的小日本赶回东洋,让老百姓有地种、有饭吃,男人都能讨上老婆,女人都能把好钱袋子,让人既心疼又敬佩的东北抗日联军!可是眼前江水淼淼,水草丰盛,除了传说依然在耳边萦绕,哪还有一丁半点百年前的影子……
奥迪轮下的路就是防洪大坝的坝顶,水泥坚实平坦,但只容两车相向而行,快车不得不收紧缰绳。牛群在湿地里悠哉游哉地吃着青草,像极了悦目的落地彩云。稍远,可见江面飘着小船,拉着闪亮的银丝,荡出好看的风景,三花五罗知道,长长的挂网,片片都是鱼的灾星。田里水稻腰肢轻拧,貌似恬静,其实株株都有待嫁的热情。震撼于三江平原如此富庶、美丽、辽阔,绝不亚于鱼肥蟹美的江南,突然有了愤懑!这块肥沃的土地,凭什么百年前就能容小日本兽爪蹂躏,将天堂变得地狱般凄惨?
其时民国政府软弱无能,眼见小日本伪造“满洲国”欲图中原,却筋酥骨软不做防范。其实是与另一股西洋势力狼狈为奸、养虎为患。小日本先是用开拓团蚕食这片土地,不择手段控制当地经济。又于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不宣而战,史称“九一八事变”。东北从此沦陷,日寇以此为跳板,点燃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狼烟。历史可鉴!面对侵略绝不能手软!否则,国家将䧟入万丈深渊。今天,屑小染指仁爱礁,必须还以雷霆手段!不能让其登鼻子上脸,侵吞我大好河山。
亡国奴的日子不好过!在强盗眼里,被奴役的中国人比猪狗都不如。我五六岁、大约是一九五八年的时候,舅舅告诉我:日本统治时期国人若吃顿大米饭,会当“经济犯”抓起来,扔进宪兵队大牢,十有八九被大狼狗撕成碎片。小日本居心叵测,以此屈辱、震慑国人,植根国人以奴性,潜移默化的让国人丧失反抗的精神和意志。上中学时去鹤岗市参观万人坑,荒草中露出的白骨和骷髅,全是被日本鬼子抓来挖煤惨死的中国劳工。那个爹娘不泪念惨死的儿女?那个妻子不悲号再也回不来的丈夫?面对日本鬼子灭绝种族的兽行,有血性的中国人不耻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纷纷组成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保家卫国与小鬼子殊死博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扛起抗日大旗,带领三千多万东北人民浴血白山黒水十四年,终于战胜日本侵略者,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迫其无条件投降!史称“ 八一五“光复纪念日!”之后,党又建立了坚实的东北根据地,为解放全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历史牢记着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冯治纲、张传福等等知名与不知名烈士的丰功伟绩,时代更希望将英雄的事迹代代相传。
东北抗联首开抵抗日本侵略的六年,是独立于国统区之外、艰苦卓绝的六年。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没有后方做依托,没有国家后勤予以支援,勇士们拿着大刀片子老套筒等等落后武器,尤其是在冬日严寒无衣无粮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几十万关东军用血肉之躯顽强对战,实在是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着民族的骨气,国家独立自主的尊严。可是蒋某人却大肆扬言“八年抗战,”只字不提“东北抗日联军浴血的六年!” 这种无视史实,刻意抹煞民族气节、凌辱抗日忠魂的卑鄙政治手段,不仅让人愤怒!也让人心寒!
杨靖宇将军就义后日寇惨无人道的将他开膛破肚,想看看英雄肚子里到底装了什么食物,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才如此悍不畏死,流尽最后一滴血还在坚持抗战。结果发现胃肠里只有树叶、棉絮、草根…… 蛇蝎心肠的日寇都为英雄折服,厚葬杨靖宇将军,打了睁眼瞎们的脸。
车别牛群,湿地更加开阔,发现塔头墩上站着一只又一只白色的水鸟,形象有点怪,千篇一律的抻长脖子单脚而立,另一只爪子高高悬起,有如木雕泥塑纹丝不动,要不是德昌及时解疑,我真以为是什么人弄岀来吸引眼球的玩意儿呢。
德昌告诉大家鸟是鹳的一种,它在等鱼。一旦鱼游进攻击范围,它就会闪电般落下悬起的利爪,抓鱼吞进喙里。由于猎杀手段迥异其它鸟类——不是主动出击,而是以逸待劳,当地人便给它起了个诨名称其为“长脖子老等。”
“老等?”名虽土,表达还是蛮贴切的。两个字就说清了鸟为填饱肚子而耐心等待的心计。高手在民间,“老等”这名字起的好。
车入岔道,湿地里的老等更多了。德昌忍不住激动地喊起来:“看看有这么多老等、就应该知道老等山为啥叫“老等山”了吧!”
“老等山”!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我们一行五人自驾游,蒙、唐两位老师是头,德昌是最年轻的那一位。他虽较年轻,但也临近花甲之门,却依然不辞辛苦既当司机又兼导游。最大者是文坛名宿蒙老师,虽八十五岁却没见老态龙钟,一路谈笑风生倍显年轻。为寻骥即将脱稿电视剧本的根,不辞风尘深入实地采风。用小他几岁唐老师的话说就是要拜谒抗联根据地,亲身体会一下先辈在艰苦环境里生存的感觉。唐老师手中也有一部描写抗联六军二师的记实文学即将杀青,所以也怀揣寻找当年先辈们的心情。两位老师的长篇大作不敢说字字都是珠玑,但耄耋之年用心血酿出的成果,行行都是辛苦的结晶,相信大家都会肯定。两位老师高矮不一,但在我眼里,都高大的仰不可及。这不止是推崇他俩严谨的创作态度,更敬佩他们直言要紧握有情之笔,追溯抗联、尤其是六军二师英勇顽强的光辉足迹,弘扬红色基因,写到人生句号合龙为止。

早上出来,本以为到江口镇即可。当地领导陪我们瞻仰了当年苏联红军炮击松花江大桥,却被日寇反噬、不幸罹难于此、就地立碑的苏军烈士墓。默哀之后不胜唏嘘,横抱墓碑前的是临街酒肄,后面合抱的是一趟家居,左右被木栅栏封闭,不知根底的人不会知道这块狭小的天井里还有这么一段沉重的历史。客人在此尽情享受酒香菜香,民居享受着繁华与安宁,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还记得和平来之不易,还有与日俱增战争的阴霾已经临近了华夏大地。
站在莲江口石油公司的江堤上,蒙老师指着松花江大桥说:“ 当年江口镇和鹤岗通火车要早于东兴村(佳木斯市前身)”我马上想:还有谁知道就是通过这条铁路,小日本抢走了我们多少煤炭、木材、铜铁镍铬、大豆、高粱、还有黄金白银?小时候俺爸就跟俺说,小日本把抢去的白面、白糖成袋的沉入海底,表层盐化后海水浸不进去,保存好长时间都不坏。
唐老师要找的小红楼已随江水东去没了踪影。他笔下的《小红楼》是三十年代被开拓的这一片土地的见证。可惜文笔生辉,红楼却已杳然。面对一座座高大的储油罐,俩老师一合计决定立马去梧桐河农场,老等山寻找抗联根据地遗址。我有点犹豫,梧桐河路远不好走,老等山第一次听说。没带盥洗用具,没带每天必吃的药,若当天回不来还要在外住宿会有诸多不便。但犹豫归犹豫,统一行动是必须的。稍后才知道梧桐河农场有抗联纪念舘。老等山是一九三八年以前的抗联根据地,再后来越来越觉得此行不虚!
起步己是午后一点。莲江口镇是佳木斯郊区,与巿区凭江相望近在咫尺。百度查了下老等山离此还有百多公里距离。我对连接莲江口、鹤立、振兴、梧桐河农场的沙石路略有熟悉。小时候是晴天崴脚脖,雨天和稀泥。五十多年来没听说有过修新路,走老路来去二百多公里,行车时间怕是要翻倍。我们四个可以打嗑睡,唯独苦了掌握方向、路线的德昌兄弟。长途开车很累,苦于没人能顶替,碰上不好的路段扭来扭去,煎熬的是人的好脾气。这时才知车是德昌的私家车,没见他心疼、更没见他发脾气,相反,却感觉到了他的豪爽大气。人都说秉性随根,有其祖便有其孙。
似梦非梦中奥迪已背离江边,与拦江大坝垂直而行。青纱帐大多是株高两米出头的玉米地,玉米杆顶端的雄花早已完成使命,蔫了巴唧的垂下穗子,眼巴巴看着粗大的苞米棒子焦黄了胡须,越长越粗,越长越长,越长越裸露出饱满的黄粒,锁定了今年又是丰收的镜头。已经多年没进过庄户院了,对比小时候见过又瘦又小的苞米杆、又短又细的苞米棒子,不服科学种田就真成了二B。
小车跑在村村通的水泥小路上,耳听车轮碾压路面的沙沙声,好像看见铧犁正在开垦肥沃的处女地。它将荒原梳理成绿洲,又将绿洲融进祖国大家庭。回想几十年前当知青时似有若无的土路,雨天泥泞打误,累得牛马喷响鼻,鞭抽再猛,也没了挣扎的力气。于是更惊异当年抗联在原始草甸子里是如何生存,又是怎么打鬼子的,越想、越想解开这个谜。
突然,从车底下蹿出一只毛色彤红的火狐狸,大家不约而同的惊呼起来!没人知道它是从那里钻到车底下去的,却都看到它大大方方地从车下跑到车前面。不像是过道,没有张惶失措借道后再钻回草丛里。而是信心十足的占据着路中线,与车保持十几米的距离,不紧不慢的在前面奔跑。大家狐疑它想干什么?德昌有意放慢车速,狐狸也降低速度。德昌稍微加油,狐狸就掂快了奔跑的脚步,这样相持数分钟,德昌轻轻的嘀咕道:“难道是先烈派它来给咱们领路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再看火狐狸奔跑的姿态,发现还真有点领路的意思。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开火狐狸是灵兽,灵兽领路,此地必有灵气,有灵气开悟,动起笔来必定会文思泉涌,有望尽可能多的了解到更丰富的历史。
别看我古稀有余,但听过黄仙、狐仙的故事都是童年来自老人茶余饭后讲的瞎话,亲眼在野外看到野生狐狸、并且是火狐狸还真是第一次。陋志铭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老等山于我虽然陌生,但千千万万个为国捐躯烈士的英灵早已名垂千秋,比泰山还重!于是对即将面谒的老等山便幻出了更多的想象和憧憬:她一定是山峦峻峭红松没顶。抑或巉岩锁路易守难攻。即使没有岫玉摩云般的芳华绝代,也总该有一派巍峨的雄风!总之,她是抗日联军的根据地!是日寇闻风丧胆的“老等山!”于是一股肃然起敬的“神圣”感便油然而生!

说话间火狐狸已遁入路下草丛,一晃儿就没了身影,随德昌一句“老等山到了”车就稳稳停在丘陵上。带着新奇举目四望,除了地势略显升高外,哪还有什么高大、巍峨、秀丽大山的影子?德昌看出我的疑惑和失望,解释说:“这里百年前人烟绝迹,松花江没大坝约束,往北不远是黒龙江,两条龙任性打滚,把湿地长久的泡在水里,突然发现有这么一大片土丘隆起,脚踏上去牢实,迈起脚步有根,四望荒原苍茫,水草遮隐起伏,自然就成了人们幻想、渴望的大山了”。德昌放缓语速接着说:“其实这里更像大洋中难觅的小岛,不但‘老等’将她做为繁衍的棲息地,就连抗联六军二师师长张传福发现了这块宝地,也欣喜的带领官兵建立起根据地。六军还在此办了服装厂。当时只有十二岁的小姑娘、女战士李敏,七十多年后祭奠故地,还为抗联六军二师建立了纪念碑,弘扬英雄事迹,让英烈事迹流芳千古,积功累德、善莫大焉。”

“张传福?那位能征善战的抗联骁将?”刚刚在瞻仰梧桐河农场抗联纪念馆时看到了他的简要介绍。日寇侵略东北时他三十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好年龄。他脑子灵活,善于筹谋,为人豪爽、处事公道。由于忠厚且有能耐,便成了张家的顶门杠、主事人。是时张家人丁兴旺,凭勤劳的双手,家境逐步走向殷实。可恨日本侵略者破坏了百姓的和平生活,不但野蛮掠夺、欺压,还给中国人套上了奴役的枷锁。为了自保,张传福当上伪保安团长,当看清日寇的兽性之后,在中共地下党的教育、引导下,懂得了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于是他服从党的领导,带领几十个民团弟兄起义,加入抗日联军,入了党,牺牲时已是抗联六军二师师长。
张传福革命意志坚决!起义后带领家族适龄男丁全部入伍。将女人及老弱安置于松花江南岸避难。由于撇家舍业,怕族中有人偷偷回来,便一把火烧掉了江北家中的所有房产,绝了家人偷回的念想。又把小妹许配给大户人家做童养媳,用五百大洋聘礼给部队买军火。带领部队曾一次击杀小鬼子七十多人,为抗联六军二师,打出了能征善战的威名。
想到此,上镌“老等山”三个血红大字的巨石,在我眼里便直挺云端!深度感慨:巨石再大,也装不下英雄张传福们的伟大胸怀。抛家舍业嘴说容易,可亲手烧掉自家全部房屋,并将所有财产统统交给部队,做起来真难。更何况为民族的解放还要刀枪舐血、马革裹尸呢!
假如我们这个民族都有张传福们坚定的革命精神和意志,秉承英雄的铮铮铁骨不怕艰苦,有悍不畏死的忠肝义胆,十四亿人民抱成团,忠贞为国、不资敌、不当汉奸,强国强军,还惧什么美西的炮舰大兵压境!怕什么三十一国反华集团!红色基因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和灵魂!不忘百年耻辱!站起来的中国人用热血和丹心,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筑起强大的国防,必能击碎强盗再侵略、再掠夺、再奴役我们的野心!
往大石下方走十几米,有块数尺见方的水泥铭碑,上书 “老等山抗联西征出发地遗址”十二个大字。这块石碑比巨石小,但在抗联军史上的份量却格外重。了解细情的人会知道,为整合抗联力量,六军决定于一九三八年西征,与更多的抗日武装力量汇合,建立新的根据地。此举,对抗联六军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对全国抗日战争形势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张传福不但是部队西征的重要决策者之一,更是他的上级、最亲密的战友和好兄弟,第一批西征战役的军事主官、军参谋长冯治纲的得力助手。
一九四零年,冯治纲带领部队途经内蒙古阿荣旗时与日寇血战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二岁。中共中央七大确定其为死难革命领袖之一。一九三八年第一批西征部队出发,六军二师师长、第一批西征军事重要领导人之一的张传福将军,带领部队途经汤原县境内黑金河时与日寇短兵相接,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身中多弹、伤重不治,壮烈殉国!把生命永远的奉献给了他热爱的这块土地。时年三十六岁。

正是这些数也数不清的英雄先烈,用他们的热血浇铸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换来了和平发展的繁荣昌盛。而继往开来的一代又一代人应该接过他们的大旗,不忘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警钟常鸣,守护国家领土不受侵犯!坚决实现祖国的统一和完整!
我浮想联翩时,德昌从青纱帐里钻出来,问他适才做什么去了,他说去寻找当年的旧营盘子。我问还有老房子?他说老房子早就坍塌了,但支撑拉合辫儿的木桩茬还能找得到。当我犹豫是否去看一下时,蒙老师大声喊着:“德昌、宋老师、老张,过来!照个相,留个纪念!” 这一插曲,让我没把握好进一步了解抗联官兵在老等山是怎么战斗、生活的机会。但我相信蒙、唐两位老师绝对掌握这一切,以后讨教的机会有的是,因为谈起抗联故事,他俩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照完相唐老师神秘的跟我说: “老张,你不知道吧?张德昌是张传福的亲孙子。”
“什么?”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在路上我犯过嘀咕,德昌兄弟为什么对抗联事迹知道的这么祥细,但一路上也没听见大伙说,也许是说了我没听见。人说人老先从某个器官开始,近年来我的耳聋是越发的厉害了。
我握紧德昌的手,他对我憨憨的笑。未了淡淡的对我说:“ 我爷爷是个普通人,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做了他该做的事。我更是个普通人,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没伸手向国家要过先辈留下的一点红利。我知道自己还有一份责任,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让子孙后代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知道中国要强大,就必须要继承、发扬祖辈们伟大的爱国精神。与我共同完成心愿的还有冯治纲的孙子、黄吟秋的孙子,他俩的爷爷都是张传福的战友,我们欣慰能携手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同路人。”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武器装备都很落后,但为什么我们总能一次又一次的赢得胜利?美国人替我们总结的好,他们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有崇高的信仰和铁的纪律,中国军队有不怕牺牲、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团结中国人民战胜霸权的核心力量,就是伟人思想、这颗能量无穷大的“精神原子弹!”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大门的开放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扰乱过人心。今天,美国联合多国形成反华联盟,六个航母战斗群带着它的狼兄狗弟挤压南海,如果我们思想不统一,不能拧成一股绳、就有第二次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危险。所以在强国、强军、科技兴国的同时,更需要蒙、唐两位老师,德昌以及其他烈士子孙和更多的人传承红色基因,把我们被雪藏的精神原子弹除去冰封,正本清源,再显神威。美帝国主义最怕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掌握精神原子弹!不忘初心,正是新中国、中国人民的根!
归家路上,碰到一群又一群野鸡、鹧鸪,青鸟,还有山喜鹊,每逢这时德昌都会降低车速,生怕惊扰了这些美丽的天生圣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德昌果然心中有数,车追夕阳快而敏捷。当车轮驶进国道,如血的余晖才让位给眨眼的星星。唐老师在汤原县城做东设宴,款待一行五人。由于白天收获颇丰,心情亢奋,点了当地自酿的二锅头,滴酒未沾就品出了汤原县老抗日根据地的味道。其实是乐昏了头,喝的是德昌带的杜康酒。虽然错把冯京当马凉,但还是知道了张传福烧掉的老家宅院,就在汤原县境内的太平川乡,更知道了当地的党政部门,现在对弘扬烈士的事迹极为重视。

车行月下,到佳木斯几近子夜。有点累,但更累的是德昌兄弟。他驱车往返二百多公里,还要把所有人都送回家最后才轮到他自己。面对大家的感谢,他报以的还是诚恳、甜甜、憨憨的微笑。
先烈永垂不朽!厚德载物!烈士们有这样忠厚孝顺的子孙,避先人讳张传福师长也能含笑九泉了。


月是故乡明
画 / 独木舟


一叶知秋
画 / 刘新国


仕女
画 / 香草

大壑流韵
画 / 姜修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