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缘•翰墨情•红叶心
李伟华
应邀参加10月20日在北京国宾别墅鹿鸣居举办的“‘融通丝路•共享未来’一带一路十年成果展”。本应19日到北京报道,却因为心中有个“香山红叶”的情结,决定18日一早从杭州坐高铁出发,下午欣赏一下久负盛名的香山红叶。
说起香山,我在1989年3月下旬,来北京参加在政协礼堂举行的华艺硬笔习字会会员大会,也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全国硬笔临写传统碑帖展》。会议之余,我游览了故宫、圆明园、长城、香山等地。香山红叶,只能在秋季,所以在香山的礼品店里,我买了两张塑封的香山红叶。一张红叶上写有“甜蜜”两字,一张红叶上画有一对鸽子。一元一张。至今还保存着。
后来虽有多次来北京参加培训、交流等活动,皆因匆匆忙忙,未能再睹香山风采。
这次出发前,我就在网上查询资料,得出的信息是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是赏香山红叶的好时机。几天来,幻想漫山遍野的红叶会热情如火的欢迎我的到来。恍惚间,离上一次相见,已是三十四年。

从地铁出来,看到路边的树叶有些乏黄略红,来往游客络绎不绝。急切去找路口上山。只见一路苍松古柏,苍劲挺立,也有的古树,露出树洞,显得沧桑。
我拍了一些照片,也掏出写生本,画个几笔,以加强对这古树林的记忆。
我也向四处张望,搜索着远处是否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红叶。可非常遗憾。也就拍得一颗红树在绿野中,有一丝丝欣慰。
我与两位年龄相近的朋友相识,一路交流。同行的张先生学识渊博,来过香山几次,一路给我介绍,当了高级导游。而周先生说的不多,一路也为我们拍摄了不少照片。
有两位一见如故的朋友同行,虽然今天一路车马劳顿,一路向上攀登,也觉得轻松自如。亭台楼阁古色古香,古树参天郁郁葱葱,游人如织,我们也是兴致勃勃。
我印象最深的是“双清别墅”,我们在此也停留时间较长。以前也未曾游历。
“双清别墅”位于北京市香山公园南麓的半山腰,因院内一座石壁下淌出的两眼泉水而得名。
双清别墅整个院落,约有7000平方米,别墅门楣上阳刻楷书“双清别墅”。
双清别墅原是清代皇家园林香山静宜园“松坞山庄”旧址,乾隆御题的香山二十八景之一;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松坞山庄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洗劫焚毁而废弃。
民国六年(1917年),中华民国第四任国务总理熊希龄先生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并在此修建了一座别墅,以培育人才,称为“双清别墅”。


1943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顺利到达北平,进驻香山,毛泽东同志住进双清别墅;8月23日,由于工作的需要,毛主席告别香山双清别墅,定居中南海丰泽园内的菊香书屋。双清别墅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
参观双清别墅后,主要看看香山寺。据记载,唐代已有吉安、香山二寺。1186年将二寺合一,金章宗赐名“大永安寺”。元代重修,易名“甘露寺”。明朝再建,称“永安禅寺”。清乾隆年间,在原址上扩建,形成了前街、中寺、后苑独特的寺院格局,御赐“大永安禅寺”,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
香山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严整壮观,曾为西山诸寺之冠。香山寺于1860年、1900年分别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烧,仅存知乐濠、听法松、娑罗树御制碑、石屏等遗物。
书写:天山独行客
书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书写:“只缘海内存知己,始信天涯若比邻。”
游完香山公园,我到香山附近朋友丰先生的办公室,后又来了同宗李先生。我与几位新老朋友品茶论道,也乘兴创作了几幅书法作品。
晚宴,与朋友们品味北京特色菜,大家喝着酱香酒,畅怀抒心,我们的情谊也胜似香山的红叶,荡漾于彼此的心田里。
2023.10.18
李伟华,现为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CCTV华夏之声特邀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教培中心教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浙江开明画院院务委员,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国务外交礼品师,奥艺大会艺术交流先锋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