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后子美文精选014
致敬,万松浦
李炳锋
作为一个文人不来万松浦书院,是终生的遗憾。
忘记此话是谁说的了,但每想起此话,就有奔向万松浦的冲动。机会终于来了。当时光的脚步迈入2023年9月26日,应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万松浦书院创始人张炜先生之邀,踏上了龙口之旅,去感悟这一神圣之地,去亲吻这一文学的道场。虽已成行,心却忐忑。路上反复想,全国、全省作家如云,可先生为何在几十名被邀者中确定了我?或许是周三读书会的那份坚守打动了先生?或许是自己对文学纯粹的追求得到先生的认可?或许……?不必多想,路上那迨荡的秋风正做着回答,这是自由的风,理想的风,诗意的风。汽车不知疲惫地在高速路上跑着,当风中有了淡淡咸涩味道——龙口到了。穿过亮丽的小城,又跑了近半个小时,车拐进一片密林,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密林,眼前倏地出现了一座爬满青藤的小楼,在楼右侧墙面上写着五个大字——万松浦书院。到了,到了,终于到了心中的向往之地。站在楼前,望着五个字看了又看。这楼,这字,这院,这绿色……处处充满艺术色彩,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艺术的组合。
走进室内,一楼接待室正上方悬挂有七幅巨幅头像,分别是老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朱熹、鲁迅,接待室的墙上有张炜先生的手书——这里人人是诗人。黄底绿字,灵动而富有生命的朝气。再一看,事先我寄来的书法作品,已装裱摆在一楼玄关处——文学比太阳更长久。看到这字,我激动地脚下生云,如梦如幻。这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吗?不,它是对万松浦书院、对文学、对张炜先生的敬仰。
爬到二楼、三楼,转遍所有的角落,气息是那样清新,一尘不染中带着淡淡书香。韩少功、张承志、李敬泽、迟子建、张清华、吴义勤……作家、诗人、教授,凡到过书院大咖的照片皆挂于墙面,它们是一面面文学的镜子,照射着春秋过往。双脚在大地上行走,灵魂在月亮里居住。千载文脉谁记起,万松浦口忆书香。一步步走着,处处纯净如洗,温馨如家。一棵棵绿植探头探脑,有的藤萝破窗而入,正讲述着这里的故事。来到院内,万木扶疏,绿荫含翠,草地如毯,无边无际。看到这些,脑子里忽地有了诗意:渤海湾畔,东莱殊方。吟啸万松,书声朗朗……
追忆流金岁月,共享文坛盛事。第二天,纪念万松浦书院开坛20周年座谈会在三楼会议室举行,围坐其中,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平等、自由的氛围让人如沐春风。人众,话多,每人发言限定5分钟,大家不得不用凝练的文字表达诚挚的心意,慷慨激昂直抒胸襟。是啊,万松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座书院,二十年初心不改,先后举办“现代书院和当代文化”“书院立场与边缘声音”“质疑应试教育”“国学热的思考”“徐福笔会”文事60余次;设立“万松浦文学奖”14届,数万名文学爱好者参与;文学界名流纷至沓来,传道、授业、解惑。在岁月的长廊里,书院不仅拓展了物理时空,而且产生文学与理想的裂变,硕果累累,散发着文学馥郁的芬芳。时间是考验一个人意志最重要的元素。书院创始人张炜先生是冷静的,更是勤奋的,对文学的苦苦追求和卓越成果,全国罕见。他著作等身,仅单行本就达1000余种,获茅盾文学奖的《你在高原》更是以500万字开文学之先河;先生保持着坚强的定力,始终警惕热闹、虚荣这两剂毒药,在每一个端口,时刻提醒自己不浮躁,扎实做事,所思所想所言,回答着求贤者的困惑,也正契合了我们周三读书会“心有多静,学问有多深”办会方向。先生是包容的,能者皆为友,贤才皆为师,始终把自己放得很低,与所有的生命平等相待,四面八方的文朋诗友慕名而来。20年的精心打造,20年的吐故纳新,换来的是生机盎然,是人文与自然的高度统一。现在的万松浦书院已成为全国知名文化高地、传播平台、精神家园,已成为龙口一个亮丽的人文景观。
座谈交流不知不觉已近中午。张炜先生最后讲,创办书院并非一帆风顺,是各方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坚定持久的人文理想的结果,但我们丝毫不可懈怠,一定保持定力,耐住寂寞;书院之所以有独特的人文气息,是集古今中外积极的元素开出的花朵;我们的目的是提升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这也是最艰难最光荣的事情,唯其艰难,更需全力以赴,上下求索之;书院要屹立于当代,坚定从容地走下去,要以“百年书院”为目标,具有纯粹性和现代性,不贪虚名,不求虚荣,就像我们创办的《万松浦》杂志一样,纯粹、雅正、现代,希望在座的诸位继续支持我们、监督我们。话毕,掌声四起。
晚宴后,徜徉于月亮湾海边,海风卷起的浪花向我们致意。看到海,立马就想到了开放。龙口自古是得风气之先的地方,求索的意识和行动刻在了骨子里。看到海,立马就想到徐福、徐子鉴、丁佛言、任常伦、张炜……立马就想到葡萄酒。噢,对了,龙口是全国百强县第八名,裕龙炼化项目的投产,财政收入将会翻番。经济是一切文明的基础。而产生的任何一种物象,一个个英才,要感谢眼前的大海,因为是海给了灵性、包容和交流。唯交流,才会发展,才会提高。
第二天,告别龙口,去鲁东大学参观,这里也有一处万松浦书院(万松浦书院、张炜文学研究院、胶东文化研究院、文学博物馆,三院一馆)。两座厚重的大楼都是赐给文化文学的,在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这里是张炜先生的母校,从鲁东大学走出的作家数不胜数、状若群星。急不可耐地走进张炜文学研究院,先生的著作与写满人生轨迹的照片,布满整个展馆。他用作品和史料告诉人们,人与人的区别就是勤与懒,人的成功不是空喊出来的,是一点一点奋斗的结果。世界上本来是没有大人物的,所谓的大人物是由小人物积淀到一定程度自然蜕变、裂变而来的。
临出展馆,见有笔墨纸砚,我的手痒痒起来,沉思片刻挥毫写到“海风把人吹醒,张炜是我坐标”,同行的杜先生迅速喊驾驶员把印章从车里取出盖上,我半开玩笑道:“用上了,看来我们是有备而来的。”室内溢满欢笑。

李炳锋先生简介
李炳锋,笔名:金后子, 1962年3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顾问,山东诗人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周三读书会创始人。
著有《日月清音》《一年的光景》《大地的苍茫》《回望天涯》等八部散文集和《在天地间奔跑》《挤掉生活的水分》诗集。2014年散文《红旗渠畔的沉思》获首届齐鲁散文奖;2018年散文集《大地的苍茫》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散文诗歌散见各类报刊。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