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舅舅是“矮将军”〈散文〉
文/史益国
舅舅是个农民,从来没当过兵,不知道何时起,人们称他为矮将军。从我记事起,他就是一个1米65左右,常年剃着光头,满脸络腮胡毛窝嘴的小老头。其实那年也就大约四十多吧。这是70年代的印象了。一直到去世,都是这个样子,只不过是脸上的皱纹更多了,更是佝偻了许多。但是,舅舅在我的心中,形象却是十分高大的。但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个平凡的种田矮老头,人们是怎样把他与叱咤风云,驰骋沙场,决胜千里,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联系在一起的?。这个疑问一直困惑了我多年。

舅舅遗像
舅舅是一个在前后三庄,倍受尊重的人。在过去的那个年代,人们家里穷,大多没有上过学,舅舅也没读过书,但是舅舅肚里却有很多货。每到夏天的晚饭后,庄东头庄西头的老少,都聚集到他家门前的大槐树下,听他讲古说今。什么《大清传》、什么《三十六帝》、《刘秀独自走南阳》等故事。 把故事说的绘声绘色,让我们听了上段想听下段。看看月亮已经挂到西南树捎了,他就此打住。 天啊已经不早了大家赶紧 回去睡觉了吧 。要想听结果,明晚接着说。大家就意犹未尽的散去了……我打心眼里佩服舅舅。我常想,舅舅哪来这么多故事?晚上的纳凉聚会,依旧日复一日的进行。舅舅依然按照他的方式讲述薛仁贵征东的故事。排兵布阵,两军互相厮杀的战斗场面被他说的活灵活现,把听故事的人带入了身临其境的境界。那个时候,没电,也没有其他娱乐活动。生产队请个唱书的还要各家凑点粮食。听他讲故事则是一场免费的享受。
穷帮穷,亲帮亲。一个庄上遇事都是互相帮忙。特别是遇大事。就要大家伙来帮忙了。我的舅舅,在其中就是主角了。农村的红白喜事,都要请一个主事的。叫支客。我小时候不懂,就是知道他是负责统筹协调,安排人员做事的大主管。这个官不是好做的。从人员组织,到各人分工都要考虑面面俱到。烧火的,端菜的,借桌子板凳的,买菜跑 腿的 ,都是要安排妥妥贴贴。不能出半点差池。接下来就是接待亲朋好友,接待远路高客了。新亲要安排上席坐,陪客也要慎重挑选,不能马虎。 虽然客人上百号,都能安排得有条有理,井然有序。
舅舅一辈子没有儿女,和舅妈相守一辈子。没听说吵过架,夫妻相敬如宾。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家里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吵架不能解决问题。心平气和商量着办,什么事都好解决。于是,邻里吵架了。请他去说和,家庭闹纠纷的也请他去调解。庄上人家遇到的大小事情,都请他出面调停,他总是能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好。
那一年,家族里一个侄孙在船上工作,不知什么原因落 水身亡。这是家族中的大事。怎么处理?如何协调船运公司解决问题?大伙的目光一起聚到了舅舅身上。舅舅沉着冷静,本着解决问题的原则,来到路途遥远的出事地的镇江,那时交通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几经周转,才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镇江。了解出事原因后,和出事公司协商解决方案,妥善处理后事问题……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事后他说,事情出来了,不要紧张,要沉着冷静,不能无理取闹。国家有政策按政策办事,没有政策协商办事。事情终会解决的,胡闹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他的大智慧。
舅舅去世好些年了。我时常想念他。他讲的故事,人生处事的原则,解决问题的方略,给我很多启发,在舅舅身上体现的大格局大智慧让我十分敬佩,我耳濡目染地也从舅舅身上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愿梦中常与舅舅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