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亳州
柯扬

亳州市,古称亳,别称谯城,亳县,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皖豫鲁苏四省交接处,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北依河南省商丘市,西与周口市鹿邑县接壤,西南部与阜阳市毗连,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为皖、豫两省交界,地貌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南北长约15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全市行政区域面积8374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末,亳州市常住人口为496.0万人。
亳字拆分,由高字头和宅字底组成,所以亳州又称“高宅之地”。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远在七八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商成汤灭夏,建立商朝,都于亳190年,在亳境内建嵇方国。魏文帝皇初二年(221年),谯被封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为“五都”。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南兖州为亳州,亳州之名,始见于此。
亳州市是中原地区连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桥头堡、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皖北旅游中心城市和省域交汇中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长寿之乡、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亳州市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88项。
2022年,亳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1.5亿元。

亳州市资源丰富,物阜民丰,药材、酿酒、矿藏等多层次复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中药材交易额、中药饮片生产、养生花茶加工等均居全国首位,古井贡等白酒知名品牌享誉全国,地下煤炭、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7亿吨,其中煤炭储量达50.2亿吨。
亳州市活立木总蓄积量1227.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26%,林木绿化率22.14%。亳州市中药材种植4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52.28千公顷,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
2022年,亳州市商标注册98103件,同比增长21.8%。授权专利3692件,其中发明专利437件。制定、修订地方标准43项,开展食品质量监督抽查1.8万批次。全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个。
2023年上半年,亳州有效注册商标突破十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104024件。

截至2022年7月,亳州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亳州古地道、曹氏家族墓群-董园二号石墓、曹氏家族墓群-薛家孤堆、曹氏家族墓群-曹四孤堆、曹氏家族墓群-张园汉墓、曹氏家族墓群-观音山孤堆、南京巷钱庄、“古井贡酒”古井及窑池、薛阁塔、尉迟寺遗址、蒙城万佛塔
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祖庵、汤王墓、明王台遗址、钓鱼台遗址、傅庄遗址、江宁会馆、清凤岭遗址、道德中宫、姜桂题公馆、古淝公所、谯城区何家巷、城父遗址(含望花台)、张虚谷宅、城里清真古寺、四女汉墓群、涡北基督教堂(含一中白楼)、金不换酿酒古窖池、程井遗址、十九里关帝庙、八角台、唐庄遗址、章华台遗址、一女孤堆、蒙城文庙(含明伦堂)、马玉昆府第(含涡阳马玉坤公馆)、陆建章宅、檀公城遗址、蒙城城隍庙、红城遗址、“伍奢冢”遗址、禅阳寺遗址、阚疃天主教堂、红门寺遗址、阴阳城遗址、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含彭雪枫德政碑)、张乐行故居、捻军会盟旧址、天静宫遗址(含东岳庙)、峨眉山古墓葬(范蠡孤堆)、义门清真寺、北平城遗址、高炉家酒酿造遗址、袁大化故居(含袁氏宗祠)
非遗文化
截至2022年7月,亳州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88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
亳州市近现代工业源于传统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期,当地已能制造陶等器皿。三国时期的酿酒,唐代的绢织,宋代的绉纱以及明清时期的减酒、酱胡芹、万寿绸、毛毡等亳产手工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清宣统元年(1909年),同茂顺蛋厂建立,成为亳州现代工业的发端。
2021年,亳州市共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44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9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及以上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5个、省研学旅行基地3个、省旅游商品特色街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4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6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12个、AAA级旅游村庄13个。北关历史街区成功获评安徽省旅游休闲街区,汤王温泉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神农谷中医药研学旅游基地、康美华佗国际中药城研学旅游基地、火星时代研学旅游基地、古井酒文化研学旅游基地获评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附

清远市,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北部、北江中下游、南岭山脉南侧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带上。截至2021年底,清远市土地总面积1.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10.6%;辖2个县、2个自治县、2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2022年末,清远市户籍人口453.50万人。
清远市境,春秋战国时属百越(粤)之地。汉置桂阳、中宿等5县;梁天监六年(507年)置清远郡,清远之名由此而始。
清远市是广州都市圈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明;清远也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清远是广府文化区域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府文化是清远文化的主流,[37]清远与广府文化圈在历史、地理及族群等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清远靠近广州,广州对口帮扶清远,合作共建广州(清远)产业园,是两市优势互补加快发展的“战略引擎”,是实现“广清一体化”的重要体现。2023年,被评为三线城市[51]。清远先后出现西汉中散大夫何丹,唐代两度为相刘瞻,南唐诗人孟宾于等人。清远的摩崖石刻量多质高,早至唐代,晚至明清,内容广杂,书法多彩,其中有韩愈、周敦颐、苏轼、大奔等名人题刻。
2022年,清远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2.02亿元,同比增长1%。
清远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北部、北江中下游、南岭山脉南侧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带上。全境位于北纬23º26′56″~25º11′40″、东经111º55′17″~113º55′34″之间,南连广州和佛山市,北接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及东北部和韶关市交界,西及西南部与肇庆市为邻;南北相距190千米,东西相隔约230千米,边界线长1200余千米。清远市土地总面积1.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10.6%。

清远市地形地貌
清远市地质大部分是华夏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只有市区南部和阳山南部地区处于华夏活化陆台的粤西地块。主要由石灰岩、红色砂砾岩、石英砂岩、花岗岩四大系列岩构成。市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连州东部、阳山东北部的山岭构成全省地势最高峻的山地,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为阳山县与乳源交界的石坑崆,海拔为1902米。东南部的英德、清新、清城境内的北江河谷地势最低,大多在海拔20米以下。

气候
清远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中,北部的阳山、连州、连南、连山属中亚热带;南部的清城、清新南部地区、佛冈、英德属南亚热带。一年内夏天最长,春、秋、冬季较短,南北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8.9℃~22℃之间,雨水资源丰富,平均年降水量在1631.4毫米~2149.3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日降水量≥0.1毫米日数)为160~173天。
清远市地貌、气候、土壤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以森林为主体的动植物共生竞长的生态系统,并构成中国南方珍稀动植物的物种基因库。2016年,清远市加大湿地保护管理,建设湿地公园11个,面积1424.95公顷;建设县区级湿地公园10个,面积1070.26公顷。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常见的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报春苣苔、银杏、桫椤、广东松、观光木、楠木、香樟、红春、金毛狗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蟒蛇、短尾猴、穿山甲、小爪水獭、大灵猫、猕猴、毛冠鹿、蛤蚧、白鹇、大壁虎、虎纹蛙等。林木种类繁多,用材植物近200种,以杉、松、阔叶林和针叶林等为主。水果品种有沙田柚、水晶梨、龙眼、荔枝、黄皮、柑、橘等。
清远市的摩崖石刻量多质高,早至唐代,晚至明清,内容广杂,书法多彩,其中有韩愈、周敦颐、苏轼等名人题刻,其中巾峰山摩崖石刻、观音岩摩崖石刻、贤令山摩崖石刻、南山摩崖石刻、碧落洞摩崖石刻、大云洞摩崖石刻及峡山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饮食
清远,融合了广府、客家、疍家、壮瑶等饮食文化,美食自然是集众口味于一体,有清远鸡、乌鬃鹅、北江河鲜、艾糍等清远地道美食。
非遗 瑶族耍歌堂
瑶族耍歌堂自明代起,就已经成为清远排瑶的一项大型文化活动,也是一场集纪念先祖、追忆历史、庆祝丰收、传播知识和群众娱乐活动于一体的民间盛会,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瑶族耍歌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长鼓舞
瑶族长鼓舞主要分布于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排瑶聚居地,属广场性的喜庆舞蹈。每逢春节、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六等传统节日及“耍歌堂”,排瑶同胞聚集到村前的广场或收割后的田野,吹响牛角、敲起铜锣、击长鼓而舞,以欢庆节日。长鼓舞有三十六套表演程式,可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群舞表演的人数不限,人数愈多气氛愈热烈。舞蹈的特点是动作粗犷、刚健,节奏明快、敏捷。2008年6月,瑶族长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清远”得名缘由,史书无考。“香清溢远”或“清香远溢”之说,取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语句“香远益清,亭亭静植”。从地名学原理及清远郡建置的历史背景来分析,“清远”原意应为“清明广远”。“清”,意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表达一种良好意愿;“远”,是指清远地域广大,远离统治中心(时南梁都城在建康,今南京),表示政区的所在位置。

广府文化
清远市是广府文化区域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府文化是清远文化的主流 ,清远与广府文化圈在历史、地理及族群等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清远人在语言、习俗、生活方式、民间信仰等方面与珠三角的广府人并无太大的差异,广清两地文化的融合不存在大的障碍。“清远具备其他非珠地区没有的文化优势,比区位优势更具价值。”
清远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龙山、瑶山、云开大山与北江、连江、滃江、潖江在这里交汇,从而孕育出雄奇险陵的高山峡谷,松涛如海的原始森林、纯如深闺的湖泊温泉,以及豪放古朴的瑶、壮民族风情。飞霞风景名胜区、广东第一峰、清新温矿泉、宝晶宫、英西峰林、连州地下河、湟川三峡、三排瑶寨、大旭山瀑布群、新兴的以“唐风禅韵”为主体的御金街少林禅院和凤凰台等等。清远漂流、四驱越野车节是塑造“山水清远,活力之乡”旅游整体形象。清远旅游发展着力打造清新生态、飞霞风景名胜、英西奇特峰林、英佛湖光山色、连阳民族风情等“五条热线”和温泉休闲、漂流感受、山水风光、溶洞奇观、民族风情等“五大品牌”。
(待续)
柯扬于长城
2023.10.16~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