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23年10月17日,“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走进地处祖国边陲的勐海中学高三11班,开启“三标课堂”新征程。在高快写作与演讲这两个环节中,孩子们全力以赴,多快好省完成了任务。通过从个体到对子,到小组,到全班的评选流程,选出了“今日高快演讲之星”叶温罕和胡健婷。今选叶温罕的高快演讲稿《新高考与五点四题》,以飨读友。

揆诸当下,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以“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作为己训,以勉励、督促自己学习和成长。昨天下午孟国泰先生的讲座,让我收获颇丰,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对于新高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便是我对高考进一步了解的体现。“一核”通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立场回答为“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指“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对于“四层”中的学科素养,便是我们在学习某一科目时的基础。
今天我主要通过对昨天的地理课进行总结。地理学科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自古“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都反映出古人顺应自然天性,和谐生存的社会理想。我认为这便是对人地协调观的解释。
地理课上的第13题所体现的人地协调观即为人类活动对山谷风的影响,从而对植被产生影响。鲁迅有言:“无穷的行为,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正是体现了人地协调观中大尺度背景下山谷风所带来的影响。
第13题所考察的重点是山谷风;难点则是要多方面进行整合,即对有用信息的利用能力;易错点则是在山谷风形成过程中,高空中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进行比较;盲点则是像第(4)小题山谷风对植被生长的有利影响。而我们往往会形成定式思维,认为山谷风对植被生长没有有利影响,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从命题角度出发,出题人主要考察背景风与局地风的强弱,解题思路则是从山谷风的形成进行剖析,其命题意图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
通过这一题讲解,我们还对同类问题进行了训练,进行了借题发挥,正是做到了像孟先生所说的“听过看过不算学过,思过讲过才算学过,做过用过才算真学过。”做题的真正意图正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以及应用,这也正是我们应对新高考的方法之一。
当代青年要做到像《中国青年网》发布的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三重要义”。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法”在于坚定信念,志存高远;“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道”在于修身养性,道德养成;“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术”在于脚踏实地,砺能笃行。
作者:叶温罕(勐海中学高三11班)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