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汉服
文/李茉
趁妈妈不在,偷偷扯下床单披在身上,再拿一根随便什么绳子系在腰间,心里美得跟嫦娥似的。这事儿,你干过没有?
那时候心里憧憬的仙气飘飘能飞上月亮的衣服,后来才知道叫“汉服”。
我敢说,绝大部分喜欢汉服的人最初都是因为它的美。长到拖地的衣袂,可艳可雅的颜色,无不冲击着那根神经。
我的第一套汉服是自己做的,紫色的雪纺布料轻薄飘逸又便宜,极为适合缝纫界新手。网上找了N个裁剪图,最后确定了一个我能看懂的,在报纸上一番剪剪画画后,算是打版成功。裁剪的时候才发现,柔软的雪纺可以像一条水蛇向任何一个方向游荡,用了若干个镇纸,才算勉强把它铺平。费了两天的九牛二虎之力,捶捶酸疼的老腰,一套宽袍大袖的齐胸襦裙,呈现在了面前。
汉服不是坑,但有魔性,当你拥有了第一套汉服以后,你就会想着拥有第二套第三套;当你有了唐制以后,你会想拥有宋制的、明制的,乃至各朝各代的形制的汉服;当你拥有齐胸襦裙的时候,你还想拥有齐腰襦裙、马面裙、袄裙、褙子、曲裾等。
由最初在家里自娱自乐,到穿出去拍美美的照片和视频,当你想把它穿到日常生活中去的时候,你发现,汉服之外是更广阔的汉文化。比如你手里拿的这把团扇,已经在千百年前进入了文人墨客的诗词里,“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古时候的岁月静好大约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互联网的兴起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汉服,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加速了汉服进入大众视野的进程。
当看到其他民族的人们在节日的时候穿上自己民族的盛装,甚至和服、韩服这些起源于汉服又经改良的的服装也悄悄渗透过来的时候,再看汉服,人们惊觉,原来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曾经拥有过这么美的服装,可是,我们却把它们丢了。
勇敢的90后和00后们,把解放思想落到了实处。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丰厚的知识,不断挖掘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他们勇敢地在节日里穿上了汉服,并把它穿到了国门之外,这群勇敢的年轻人让世界人民也有幸欣赏到了我华夏霓裳的美。老外的一声声惊叹声,是对汉服的惊艳,更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折服。
在一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汉服体验馆,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里面挂上各种形制各种颜色的汉服,供客人租用。小姐姐们灵巧的双手,创做出的优雅而得体的妆造,堪称艺术品。拿上一把团扇,在古都的街头走一走,恍然间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
作为汉服的忠实拥趸者,我坚定的认为传承汉服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穿出去。不只是穿上街头,还要把它日常化。 身边很多姐妹其实都是喜欢汉服的,毕竟没有几个人能抵挡得了汉服的美,然而她们最大的顾忌就是,穿出去会不会被人以为标新立异,会不会被人笑话?其实我想说,在这个人人都能当网红的年代,流量是多么珍贵的资源,明星们用尽各种手段,哪怕给自己抹一脸黑也要保持住自己的热度。 就连明星想让人注目都这么难,何况你我只是普通人。相信我,你真的只是一个普通人,你真的没有多么与众不同,真的没有多少人有兴趣对你行注目礼,这句话有些扎心,但就是事实。汉服你想穿就穿,甚至不需要勇敢,作怪的不是别人的眼光,而是自己的认知,当你把它定位于奇装异服的时候,你穿上心里就会有诸多的别扭;而你把它当成一件日常的衣服来穿的时候,它就是一件平常的衣服。
汉服就是咱们的老祖宗每天都要穿的衣服啊,无关乎高矮、无关乎胖瘦、无关乎穷富、无关乎贵贱,这是每个人每天都在穿衣服,汉服是适合每一个汉族人的衣服。节日庆典或者游玩拍照的时候,穿上仙仙儿的款式,日常生活中就穿短一点便于行动的款式,相信我任何一种场景都有相应的汉服。
人类作为高智商动物,每时每刻都浸泡在文化里,文化成了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当文化出现缺位的时候,就会有别的文化来补位。文化自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传承占位,文化自信,说到底就是人的自信,是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
希望在以后的节日里和生活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追着国际流行款设计的现代服装,更多的是有着泱泱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