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路》
——贾天成的经商往事〈一〉
贵人鼎力相助 天成赊账开门市
天成从南方回家,久病的父亲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心里安稳了,病情有所好转,但整日又为儿子的婚事操心。天成今年二十有四,农村风俗,已过婚娶年龄。迫于心急,天成经历了一段闪婚闪离,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长时间不能走出痛苦的心理。只要碰到雨天,农民的星期天,他就会去高中同学处闲谝,缓解精神上的压力,释放心头的郁闷。
天成的同学姓传名喜,他一出校门就在老师开的一家燃气灶经销店上班。两年后老师另有事业就把店面盘给了他。这个经销店在滋水镇上,距西京城二十来里路,属近郊。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沿海吹到内地,从城市吹到农村,滋水镇周边的人们近水楼台先得月,较早一步得到了春风的抚慰,农人们不光再是以前单一地种植蔬菜了,还引进了新的经济作物葡萄、草莓、猕猴桃等。人们的收入不断攀升,生活水平也似芝麻开花,不用说灶具销量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周日逢集,就能卖出十几套甚至二十余套。天成去了也闲不下,同学传喜送货上门安装调试,天成看门守店,有时也帮同学卖一套两套的。日子多了,还学会了修理灶具。
一日传喜送货回来问天成道:“你知道刚才那五套灶送到什么地方去了?”“哪里?”天成反问道。“你那儿,禹边村三套,渭水村两套”,传喜一边吸烟一边说,“我看你们那儿也能卖了,不行你在渭滨街道开一家。”改革之风吹遍神州大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悄然提升。天成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住的、经济相当落后、被人们称为“黑三角”的灞渭三角洲也可销售燃气灶具。听了此话,脑洞大开,自己人生路途正处在迷茫中,急需要一条出路,同学传喜真称得上是“贵人指路”。目睹同学店中生意,情况不用多说。天成激动万分,当天晚上就坐上滋水镇通往渭滨街道的蹦蹦车回家了。一路上路面坑坑洼洼的,坐在车上的人左右摇摇晃晃,上下颠簸不停,天成倒没觉得不舒服,心里始终沉浸在喜悦之中。
下车后离家还要步行二三里路,天成恨不得一步就到家。一进院门,听到母亲还在鸡房喂鸡,就快步来到母亲身边,叙说起此事。母亲一边听着一边走出鸡房,来到上房中间。这时候哥也下班在家,弟也刚刚忙完,听到天成和母亲的说话,也都走了过来。母亲听后只是说道:“咱挣得起可赔不起呀。”天成失败的婚姻致使家庭外账还有好几千,父亲瘫痪,母亲是一家之主肯定担心这事。哥在当地农商银行上班,对外面的事情听得多见得多了,刚开始还大力支持,听到此话后也略有犹豫。弟年龄小,听说哥要开门市,脸上也激动万分,母亲这么一说又是一脸平静。天成默不作声,可脑袋瓜子一直在活动,问哥:“渭滨街道一间门面房一个月大概多钱?”哥答道:“根据地理位置,也就100元左右。”天成这时又想,门面房一个月100,先试开半年,自己人工不算,如果真干不下去,灶具、气罐、柜子配件等全部按进价给同学,也就赔六百元房钱,自己还能承受得起。随即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母亲勉强同意,哥肯定支持,明白这行业的前景。事情定了下来,父亲和弟也高兴,心里都盼着能把生意做成。
“这事你还是提前和你同学说一下好”,哥叮嘱天成道。
天成兴奋得半夜合不上眼,可第二天还是一大早就起身去了滋水镇找同学。
“没麻达”,传喜听了天成的话后爽快地答应道,还说:“只要开店肯定成功,关门的事不会发生。”天成还询问了同学进货经营的具体情况。“刚开始先小打小闹,可高中低三个档次的灶具还都要有。主要卖的是中档价位的产品,先进十台。高低档次的是做比较,但也不乏有人要,各进两三台。单头灶也不能缺,只进中档的5台就可以。下来就是配套的气罐、柜子及配件,大概需要5000元……”,同学传喜毫无保留地道出了多年来积累的进货经验。天成听完,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流露于颜面,同时心里却为5000元这个“天文数字”发起了愁。
1996年年底天成回到了家乡西京,过完年也四处奔走寻找工作。当时家乡发展比较落后,不像南方有那么多用人工厂,跑了数天,最终无果。为了生活天成只能打零工,先是跟着盖房的当小工,搬砖和灰,就这活还要有关系。当小工时,天成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一句大工说的话“小工是大工的婆娘”,这句话常常刺痛天成的心。有人建议他学习瓦工,天成稍有心动,最后还是没去学,不可能干这行一辈子。没有小工活天成就去“人市”当苦力,装砖卸水泥。天成目睹了“人市”上贫苦大众的艰辛,以及弱肉强食的场面,也明白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道理。这可不是自己长期停留的地方。为了柴米油盐,穿衣吃饭,天成每日艰难的生活着。可所挣的血汗钱还是入不敷出。婚姻的破裂,使得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天成想了几天几夜,决定二返南方,私下买了火车票,第二天就准备出发。当天晚上哥知道后强烈反对,主要是考虑到父亲的身体。“不去干啥?”天成无奈道。兄弟三人长谈至深夜,最后在弟弟的叙说启发下决定购买一辆蹦蹦车,拉土拉沙子。说干就干,第二天就付诸行动。当时也是没钱,哥出主意,天成寻5000元存单,自己同样寻5000元支票,抵押贷款10000元。白天拉土垫庄子,晚上拉沙进城上夜市,天成和弟干得热火朝天。最后又是贩肥料、收粮食,贩西瓜,“人云亦云”,经营至今还不到一年,银行贷款还没还完。这些都是天成不到一年时间亲身经历的事,家中经济情况天成一概尽知。这时怎能不发愁?
第二次家庭会议,天成说出了5000元本金的问题。提到钱,母亲虽是愁容满面,可也没拉后腿。“有多大本事成多大精”的意识在天成脑中根深蒂固,根本就没有再借钱的理念。全家人为这5000元钱伤透了脑筋,都默不作声,思想却在运转。农村的夜晚特别静,这时只能听见一家人的呼吸声。最后还是在母亲的话语下结束了会议:“先睡觉吧,下来再想办法,吭到这儿也不是事,你哥明天还要上班!”
天成躺在床上却不能眠。前景广阔,一定要干,不行的话再去滋水同学处商讨一番。转念一想,人家同学是咱的指路人,咱怎能得寸进尺,再去麻烦。烦人的秋雨滴滴嗒嗒地一连几日下个不停,天成顶着雨也跑的没停,亲朋处、同学间、不去的地方也去了好几趟,一个字难。饭不香,卧不眠,百思千虑还是没办法,也许咱天生就是出苦力的,没有开门面的命,但还是没有半点放弃的念头,只是闷闷不乐。母亲也是出了东家进西家,回来也是没好脸。哥下班一回家,天成就急着跑去问,也都没有好消息。好的事情,只是没钱,天成苦闷不堪。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忽一日,传喜捎话让天成去他那里。传喜听了天成的难,吸了一口烟,扭转头来看着天成说:“灶具、气罐批发点都是五年多的关系了,我明天刚好去补些货顺便问一下,看能否欠账?柜子,长安两个厂家争客户,我这儿都一直是先卖后付款,只是打个电话的事。”听了此话,天成口中却不知道说什么好,热泪在眼眶里打转,同学真是“帮人帮到底。”这时的传喜望着天成只是笑容满面。
天成回家第二天中午,村里商店叫天成接电话,是传喜打来的,欠账进货没问题,只是一定要“狗撵兔”付款。同学人如其名,名副其实的“传喜”。
哥也给天成看好了门面房,80元/月,20多平方米。第二天当天成正要出发去进灶具时,母亲喊住了他,递给天成了一沓钱说:“这是三百块钱,你拿着。”天成接到手一看,十元、五元、两元,还有一元的,此时此刻天成不敢再多看母亲一眼,尽快转身低声说道:“妈,我去了”。
门头牌匾是一个门中姑父用他家的废木板制作的,做工还相当精细,并刷了白柒。哥用红柒书写了“燃气灶具经销店”几个醒目的大字。进货当天晚上天成和弟还有几个亲朋挂起了牌匾。没举行任何仪式,第二天,天成的门市就默默地开张了。
2023.10.1—10.7日
作者简介:惠建武,70后,西安市港务区人。《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喜欢运动旅行,闲暇时也爱好读书写点随笔。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