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笔墨外,又在现实中
一一许峰诗歌研究
文/邹中海
前几日听许峰老师讲诗,闲聊中,我说很多人说您的诗像李白,恣意汪洋、想象丰富,很有浪漫主义格调。没想到许峰老师直言不讳地告诉我:
“我从来不崇拜李白,因为我觉得他是个花少,只知道花前月下,他的作品很有诗韵,但缺少诗意,尤其是缺少反映现实的诗意,迎合的是那些只知道摇头晃脑自我陶醉的所谓诗人和无脑穷酸!我崇尚“文以意为先”的古训,没有思想的文学作品只不过是一堆华丽词藻的拼盘。所以我历来崇拜的是屈原、东坡、杜甫、陆游等有血有肉有家国情怀的诗人和王昌龄等边塞诗人!”
我当时感到有点意外,因为李白代表的是中国诗歌史上最牛的诗高锋,是盛唐气象的集中反映。他在年轻时,就已经名满天下。当时的杜甫、高适等人,其实都是李白的小迷弟!读者朋友们能把许峰老师的诗和李白相提并论,这是最高的推崇了。但许峰老师似乎并不买帐。其实说实话,许峰老师的诗意和现实性确实是远超李白的。李白是高峰,但他是二千多年前的高峰。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当然远非前人可比。所以我们在学习古人智慧时,要学会甄别和去粗取精,好的就留下,不好的就应该去掉。不要因为人家是大神级的人物,就去盲从,认为什么都是好的,什么都有对的,你认了,你就错了。许峰老师以一位儒者的思想境界,提出“崇古但不固古”的诗观理念,应该会对无数人产生影响,因为这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同时也看出了许峰老师鲜明的个性、洞见和思考能力,既不盲从,也不喜欢沽名钓誉,这与诗坛那些喜欢听奉承话、抓住机会就顺杆爬、往脸上贴金的所谓“大师”“大咖”不可同日而语。
幸好常听许峰老师讲诗,讲人性,所以也从侧面了解了诗人的思想状态。这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作为其中一位许诗的研究者,获取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以免以讹传讹,给后面的研究者们因模棱两可造成分歧而产生干扰,对于诗人的真实想法,要尽量还原并能经得起历史检验。诗本来就是与人结合而论的,诗与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能分开而论之!正是许峰老师的这段话,也为他的诗歌做了最好的注脚!
许峰老师能成为诗坛这么有影响力的诗人,其实就和他的风骨和个性有莫大的关系,很多文化大咖和党政要员都击节赞叹。一位央媒的高级编辑告诉我:“许峰老师的诗是当代诗歌好诗中的唯一。”
笔者那位年逾九旬的老师也曾告诉我:“许峰老师的诗含有疾恶如仇的秉性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意识,而且形象生动,刻画深刻,很见笔力。那些学者们说他的诗有“济世之用”是准确的。他的诗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又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与与抒发,已达天人合一的境界,而且他的诗已突破了笔墨的边界,是当世难得的佳作。听说你在搞许峰老师的诗歌研究,这个路子是对的,要深度挖掘,多和诗人互动,获取第一手资料。”他又说:“你现在还年轻,才五十多岁,但也是一个作家思想较成熟和创作精力较充沛的时候。你能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前辈诗人作为研究对象,日积月累,对你来说,何尝不是一篇大文章!”
我没想到老夫子也对许峰老师的诗如此推崇,而且对我也寄予厚望。当时刚开始搞许峰老师的诗歌研究时,我是有点担心的,生怕搞不了。另外,尽管几大央媒都认可,但社会上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老师及时告诉我,说这些都是正常的,守正与创新,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守正,就是守着传统;创新,就是打破传统。如何能把守正与创新有机融合,就关系到诗人的学识、天资、悟性和胆量。如果你不敢“破”,你就无法“立”。但无何“破”,如何“立”,除上述基本条件外,还要有一定的“机缘”,比如经验、时机等。所以你看世间写诗者千千万,但能成大师的能有几人?老师还举了一个例:“岭南画派几大创始人关山月、黎雄才等,在传统的山水画作中加入了高楼大厦等现代元素。初看也好像与传统不符,但如果他们当初不去创新,就永远是古代传统山水画作之中的一个复制品,艺术上无法超越,肯定无法成为现在的岭南画派,那他们也只能说是画匠,而成不了大师。”
老师的话如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
随着对许诗研究的深入,我发现许峰老师的诗都是厚积薄发的精品。其知识之广博、思路之清晰、观点之鲜明,令我五体投地,不敢说唯一唯二,但肯定可以说位于前三甲。比如他对李白的评价,我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找到了依据。刘勰曾以美玉论文。他说:“诗大概有两种体式:“金相玉式”与“金相玉质”。金相玉式表现的是文釆,也就是许峰老师说的“有诗韵而没有诗意,尤其是没有现实的诗意!”而金相玉质则偏重于内质,也就是许峰老师说的:“崇尚的是‘文以意为先’的古训,没有思想的文学作品不过是一堆华丽词藻的拼盘”。所以尽管李白是一座诗高锋,排名在杜甫之前,但其实历朝历代的文人对杜甫的评价是要高于李白的。同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大文豪苏轼,也有相似的观点。把苏轼的观点翻译成今天的话说就是:“诗文不应贵华而贱实,不能只追求形式、技巧,还要能够反映现实内容,并具有批判精神。”先贤先圣的观点,和许峰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
诗观是行动的指南,我们现在看一些诗人的创作,仅仅局限于描绘新奇刺激的审美感受,追慕豪华风、滥情风、戏说风,违背了诗歌最夯实的审美追求。大都流于形式、没有精神,成了炫技和玩弄技巧或空洞说教的产物,这个本身就是不成熟的表现。杜甫曾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就是因为庾信在年轻时追求绮艳的文风,但他在仕北朝之后,虽居高官显爵,作品风格转为苍劲沉郁,常伴有故国之思。
在历史的长河中,诗歌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诗、书、易、礼、春秋、伦语、大学、中庸、孟子,同为“四书五经”。《诗经》更是为“五经”之首。诗歌虽只在方寸之间,其影响力和传播力明显要高于任何文体。老少妇孺,都能张口就来几句。对此,没有任何文化学者持有异议。我们可能不知道一些名著名文,但是对一些耳熟能详的诗词却能熟记在心。诗歌在多次的演变中,当然也丰富和发展了诗歌的表达方式,以词汇量和表现手法而言,都是远超古人的,这些都必须肯定。但尽管如此,诗歌的发展仍然不容乐观,现代诗歌依然是一小众人物自嗨的玩意儿。然整体的低谷低潮,并不代表没有高峰,就像金时代也出了元好问等这样的顶尖高手。许峰老师就是这个时代的顶尖高手,以其阅读量和美誉度来看,在诗词这块应该是无人能够超越的。
许峰老师的诗如巨石投空,产生的影响力如山呼海啸,被人们喜闻乐见,成为很多读者朋友们的一套精神大餐。
很多平常很少联系的诗坛大佬,文化学者、党政要员都纷纷表示赞赏和支持。我的族亲邹继海先生,在看了许峰老师的诗后,表示了高度赞赏。邹继海先生不是普通的诗友,他是高州市的老领导,中华诗词学会的常务副会长,央视楹联的主审和央媒的文化顾问,更是国宝档案“观音山上观山水”的撰联人。他的话,代表的是中华诗词界的权威!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著名大诗人丘树宏老师一直都在关注我们的言论和诗文,一有亮点,就及时肯定。湖南省诗词学会联赋委员会会长、《湘潭大学赋》的撰写人刘红科先生也是每文必点,高度赞叹。近年来,刘会长正在某平台讲述中华古典诗词,是一位资深的文化大咖,他的推崇,非常厚重而有含金量。许峰老师身边的领导、文化大咖、教育界人士等等,也都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在这里一并感谢。以后如果有条件,再把这些言论归纳整理。
铺垫有些长,但有些话又不能不说。
今天要讲的是一组讽刺意味很浓的诗。讽刺意味的诗在许诗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经我初步整理,约有四十多首(数据来源主要是见公开发表和出版的诗集),今天的讲座,只选其中一组,即《网络文痞画》。这组诗共有三首,在许诗中属最短的组诗,大概只相当于他诗歌中的“小令”。把他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也便于以后的学者们考证或研究,诗如下:
网娱文痞画
(一)
狗仔寻骚赛艺技,家长里短已无趣。
滥竽从文不修品,专窥裙底屎尿淅。
(二)
雌雄光棍话情殇,嘴若师爷实枯肠。
恩怨情仇凡尘事,瓢无半水充大洋。
《三》
孤身没落心寂寥,奢谈人生赛天骄。
陈辞卖尽加滥调,唯剩臭囊待火烧。
一一辛丑年初夏于恵州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将自己的800余诗歌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对 讽谕诗和闲适诗最为重视。从诗体而言,许峰老师的诗也大致可分这四种,但他审美的诗占了很大比例,我认他的诗主要集中在讴歌祖国的山水和时代变化,在以往的文章中也讲过,这些题材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而剩下的闲适、感伤、杂律之类的,约占百分之三十,而在这个比例中,讽谕诗则占了一半,占许诗整体诗歌中的百分之十五左右,所以讽谕诗是许诗中除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中的另一个很重要的诗歌载体。反映出来的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洞察和抨击,洋溢着一种正气凛然的人文精神。
讽谕诗也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文学表现形式,属于审丑的范畴,以揭露为特点,其最终目的也是倡导正能量的社会风气。在文学中,审美与审丑,是两种相互对立、却又矛盾统一的文学主张。它的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直抒胸臆、正话反说、隐喻、引申、指桑骂槐等都是其表现形式。笔者也曾以《讽刺艺术手法在许诗中的应用》为题,就许诗中的讽刺艺术进行了初步探讨,读者朋友们可结合拙文品味。今天讲的这三首诗,均见于许峰老师主题诗集《四季如歌》。
这三首诗的只有第三首落了落款日期一一辛丑年初夏于惠州的字样。笔者仔细查阅了一下,这种落款方式,与许峰老师的讽谕诗里的落款方式是一致的,比如《娘炮的叹歌》《街头阴暗录》《文娱圈里的“八俊”图》等,都是釆用诗尾落款日期。虽然在形式上,都是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但这组诗和《文娱圈里的“八骏”图》(以下简称“文圈”)用的手法截然相反。“文圈”诗,是典型的“正话反说”如果不仔细看,就可能就觉得是为“八骏”们歌功颂德的抒情诗,诗句中的语言如:“莺声燕语惹痴情,饰尽娇愁虏狂心。”而在这组《网络文痞画》里,就是典型的直抒胸臆。邓三君老师做了精彩的点评:
“这是一组对现今网络娱乐圈怪状的逼真画像。如今的网娱圈,用群魔乱舞形容当不为过。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一方面是从事网娱方面报道的文字工作者,不是以宣传高雅艺术、引导读者鉴赏能力提高为己任,反倒是不择手段,如猫见腥般,打捞和杜撰极其低俗的所谓“花边新闻“迎合下流,误导国民,导致社会恶俗横流。另一方面,一些说教人生的演讲者,行文者,自诩满腹经纶,实属“瓢无半水充大洋的孤男寡女,对人生、对社会、对情爱喋喋不休地说教,实际上是“嘴若师爷实枯肠”,其口中、文中所阐述的一些所谓人生“顿悟”不仅令人作呕,且误导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网娱既然是一种新兴职业,从业者就应立德、立品、立学。以丑为美,招摇过市,导致审美畸形,生活腐化,道德堕落,结果搞得屎尿满档,低俗不堪,实在是污秽了网娱这个大众喜爱的新兴行业。诗人的这组诗与《娘炮的叹歌》可谓左右出鞘的两把利剑,把当今演艺圈、娱乐圈的丑陋怪状剐剥得淋漓尽致,一览无遗,实在高妙且大快人心。”
说得好!无论是诗人还是评家,都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
这组诗非常有力量,诗人毫不掩盖内心的厌恶,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愤怒之情。
诗人的第一首,写的是那些不务正业、道德沦丧、专搞歪门邪道为流量猎奇的网娱记者,表达的不光是一个诗人愤怒,还可以看出,作为一位建国以来新闻界的前辈之一,对这些破坏社会风气的害人之马进行鞭策而体现出来的良知,是显而易见的。记者是无冕之王,尚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公信力,本应把镜头和笔触对准底层民众,为他们鼓与呼;或揭露社会黑暗,或发现亮点,倡导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但这些网娱记者(也包括一些平台和其它记者),为了流量,专门八卦那些网络明星的私生活;有些更是品德败坏,追新猎奇,竟把镜头对准了一些女孩子的裙底……
苏轼在他的诗说理论中说:“文学要有济世之用。”他强调,无论是因物触发、有感而发,还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都是创作主体通过诗文折射宇宙、自然之生命精神的基本途径与手段,文学创作的主体基本离不开对客观世界的感发。在上一首诗中,我们很明显地能看到,苏轼诗论对许峰老师的影响很深,这也符合他的个性特点。他爱憎分明,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绝不会为了迎合谁去拐弯!这才是一个真诗人的风骨。也只有真诗人,才能真正做到“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写得出这样有力度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好诗。
文学的本质是要对社会、时代和人民“有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一点小私利去置社会道义而不顾,甚至坏了良心,吃人血馒头。
第二首诗的针对性较强。许峰老师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实捍卫者,思想的纯正根深蒂固。尽管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有些个性化的文化也是可以存在的。但太个性化、超过了人们认知的某些事,就不能让它野蛮生长。如果长期以往,就会黑白颠倒,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青少年“三观”的形成。身为诗人与新闻人的许峰老师,发出一声晴天霹雳,显出的却是菩萨心肠。
第三首诗的涵盖范围非常广,几乎一切文痞都能对号入座。邓三君老师说:“诗人的这组诗与《“娘炮”的叹歌》可谓左右出鞘的两把利剑,把当今的演艺圈、娱乐圈、文学圈的丑陋嘴脸剐剥得淋漓尽致!”
《人民日报》曾经发文:“诗人最重要的是品格,在于悲天悯人、忧国忧民。诗人一旦失去了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不管他写了多少诗,都是行尸走肉而,他的声音,都会如同遭到阉割的太监唱歌般令人讨厌!”这种情况,在现在的诗坛文坛依然存在,不但写的作品没有灵魂,甚至还会因为羡慕嫉妒恨或为一点蝇头小利而出卖肉体和灵魂!许峰老师都用生动的笔触,做了深刻的刻画。那些诗歌,我们下期再讲!

诗人简介: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组诗集)《许峰诗论》七本书。
邹中海,诗人、文评人。其散文代表作《鞋垫的记忆》《诗词里的中秋月》选进教辅;诗歌《粮仓九章》获湖南省建国七十周年征文大赛三等奖;《致敬钟南山》被关工委推荐推广,央视两次播发。有作品被中山市博物馆收藏。《九江文学社》微刊编委会成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丘新梅 余斯文 杨成贵 傅塘根 沈志昂 许峰 丘国华 李延录 倪金茂 张晓元 刘长江(通辽) 丘昭骏 李小燕 郭仁炳 徐和勇 张善廷 余际宏(法律)
顾问:刘长江(四平),易顺天 张升 马艳峰 吴生泉 王述成 王勤 王长顺 徐明 郭洪森 叶新华 王立田 肖海玉 杨成宝 尹连荣
微刊主编:洪新爱
微刊副主编: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微刊编委: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吴生泉 肖海玉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胡杨 徐明 尹连荣 张丽贤 朱德天 张安敏 石慧
组稿:放飞 石慧
编辑制作:杨柳风 一束暖阳
六妹 姜军良 刘俊韬 慧贤 叶子 传奇 紫薇 杨成宝 董琦 郭俞君 星辰 玉兰 曹钧 上善若水 扬帆起航 虹霞 阳光 楚楚 虹 小丫 春 鸿雁 云丽 闻声飞扬 紫翠 紫叶 开心岁月 吾心如水
九江文学社
微刊编辑委员会
主编:洪新爱
组稿:放飞
制作:一束暖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告之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