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情绪基因遗传给孩子
文/任敬强
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后,住宿生要回家。接孩子的家长都早早的来到学校门口等待,有的骑着电动自行车,有的开着三轮电动车,还有开着四轮电动车和小轿车的。早到的家长将车停在路边,或是三五成群的交流着什么,或是独自坐在自己的车上静默着,或是四处打量着来往的人群不时的点着头打招呼……
原本并不宽敞的校门口渐渐聚集起了很多的车与人。校门口的水泥路虽然不怎么宽,大约十多米,但它却是苏留镇从镇集市向北去的交通要路。因为道路两侧聚集了很多人与车,交通开始缓慢起来,在这时学校值班领导就承担起了疏导交通的任务。有他们忙前忙后的指挥,车辆行进虽慢但并未形成拥堵。突然一辆电动三轮车停在了校门口正中的路中央,将原本已不多的路面挡住了。
“请将你的三轮往里开一下,挡着路了。”
“没看到前面有三轮吗!叫我怎么开!”骑着三轮的妇女,很不满地说着。三轮车箱里坐着一男一女两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只是在笑。
“稍微打一下方向,将车往里开一点儿吧。”
“知道了!”虽然很不满意,可她仍将车开到了路边。
一会儿,学生放学,她的女儿走出了校门,母女二个便一个比一个声音大的在争执起来,因人多声杂没有听清楚说什么,可是从两人的表情可以看出,都不满意对方,而且都气势汹汹,大有势不两立的架式。
最终一家人离开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一个问题突然在头脑中跳了出来:急躁的性格会不会“遗传”?
这天上午,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因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就因为奶奶说话的方式不好,经常冲她发脾气,就说什么也不回家,弄得一家子人心惶惶。无奈的爷爷奶奶最终找到学校请求给予帮助。在与这一家人交流中,奶奶仍是语言犀利,神情冲动,几乎要将快要达成的目标给冲散。
前天上午,在解决两个孩子的矛盾之时,双方家长也因说话焦躁冲动,差一点将事情弄僵。
这三件事中,我除了未与大门口的母女有直接的交流,另外的几个家长,我都跟他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谈。从谈话中能看出几个家长的诚信与爽朗,但也看到了他们那性子急躁的一面,稍不合意便有拍案子,掀桌了,耍性子的倾向。如果不是我在场说和,估计哪一件事都会不欢而散。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一个都是相当不错的人,性格人品都是很好的,但几个人在一起相处的时就出了问题。不由又让我想到孔子所提的“仁”的重要意义,“二人为仁”,只有能处理好多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算是“仁”。杨绛曾说:“当你和一个人相处很舒服时,就说明对方的阅历和情商远在你之上。”也在说明与“仁者”在一起时是很惬意的事情。
这几位家长是不擅长处理人际之间的矛盾的,也未必就是不仁,但他们的的确确会将原本很小的矛盾激化。他们的孩子由于经常与家长在一起耳濡目染,因没有其他人的指引和教导,唯一可参考的就是家长的处理矛盾的方法,所以这种一言不合就冲动鲁莽的性格便慢慢传递了下来。人们常说,子女是父母的影子,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每每看到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都颇为相似的父辈与子女,都让我想到遗传的奇妙,或许除了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遗传外,还存在着一种文化基因的遗传。许多领养的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待的时间长了,也能在这些孩子的身上看到养父母的影子就能证明这一点。
文化是分地域的,经常说某地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也是文化传承或是文化基因传承的结果。若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必须要十分重视家长的言谈举止了,因为每一个渴望自己孩子成龙成凤的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会养成这样或那样的坏习惯。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句话很形象的说明了基因的强大影响力,这句话说的是生物意义上的基因。《自私的基因》一书向我们详细的揭示了物种为保持其生存繁衍,所拥的基因遗传的密码,以及它的强大排外性。生物的基因如此,文化基因是否亦然?像文化基因这种深深刻入骨子里的东西,怎么做才能改变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