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思(散文)
谢岳雄/文
中秋夜,当皎洁的那轮明月像圆盘一样高悬在天帷中,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为这个夜晚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浪漫。此时此刻,无论身处何地,我都会抬头仰望,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情思。
月亮,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骚客笔下的佳丽,更是人们思念亲人的“药引”。在中秋这个团圆的传统节日里,我总会想起远方的亲人。此刻的他们是否也在抬头仰望这片星空,是否也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平安与幸福?

月光如昼。我独自来到楼下,往时熟悉的喷水池,清波荡漾着月影,仿佛亲人们跳动的脸庞。附近的桂树释放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我随便倚池沿闲坐,看小区的孩子们掌灯玩耍,追逐嬉闹,感受这个节日的活跃氛围。周围的灯火通明,与那轮明亮的月亮相映成趣。此刻的我在想,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是否也能感受到这轮明月带来的温暖与安慰?
潮汕乡村的中秋习俗尤为独特。每逢此时,人们会举行拜月娘的仪式。母亲曾告诉我,月娘是人间守护神,能够保佑一家老少平安。而在月圆之夜,拜月娘更是为了祈求神灵的庇佑,让我们能够在生活中平安顺遂,逢凶化吉。

记忆中,母亲总是会在中秋晚上八九点钟时分,准时摆上香案,先将那块红布铺在八仙桌上,紧接着摆上各式各样的供品。那其中有我爱吃的朥饼、书册糕、沙田柚,还有一壶甜茶。这甜茶不是传统工夫茶,而是红糖兑的开水。母亲点燃三炷清香,微闭双眼,向着月亮的方向虔诚地祈祷:“月娘保佑,合家平安,身体健康,诸事如意,阿孥读书勤力……”然后,随手将香火递给我们小孩子,教我们拜月娘,许愿,祈福。三炷香焚完,母亲便吩咐我们:可以吃朥饼、书册糕、水果了!我们没有哄抢供品,而是由母亲现场分发。大家喝着甜茶,吃着香甜可口的糕、饼、柚,举头望明月,心里甜滋滋!

如今的我,离开那个充满乡愁的地方已经几十年了。然而,每当中秋之夜,我总会想起儿时母亲拜月娘的那份虔诚与执着,想起了那些远去的时光和亲人。虽然移居异地城市,但潮汕乡村的中秋拜月习俗和民间信仰却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它们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未来的积极追求。
我想,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也许只有那些美好的信仰与记忆永远不会改变。中秋拜月娘这种古老而神秘的优秀民俗文化,是潮汕乡村的灵魂,是潮汕人生命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本文原载《羊城晚报》2023年10月4日花地副刊)

谢岳雄,笔名岱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大学客座教授。文学著作有《南粤之剑》《爱的呢喃》《丹青情缘》《文化不是装饰品》《商海涛声》《粤海军民征战纪实》《南粤利剑》《第一次握手》等8部,影视文学剧本《瓮城风云》《六祖传奇》(与人合作编剧)等3部;主编或编著文化读物《教你不花冤枉钱》《五分钟法律通丛书》《精明消费160招》《母校忆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走进潮州沙溪》《潮州官塘人文》等15部。现供职于广东省直某执法部门。其长篇纪实文学《南粤之剑》(合作)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和首届“解放军文艺图书奖”,并有多篇作品被选编入书。他连续两次作为作家代表出席广东省第二次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和广东省第八次作家代表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