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啊!你在何方?
文/穆孟田
身在异地,思念故乡。 失联数十载,心中多惆怅。 年年都有思乡梦, 故乡啊!你在何方? 是河北,还是河南?是山东,还是其它的某一个地方?怎奈水长路远,无限渺茫。
父亲常常跟我讲,我的故乡在黄河岸边,那里人多地少。旧时,因黄河泛滥,十年就有九年闹灾荒。故乡的屯子名叫索旗营,附近有赵官营、马军营……具体是哪个省,哪个县不详。
一九二八年,父亲由于生活所迫,撇妻别子离爹娘,一路北闯。一九四二年回过老家一次,因我的祖父母和大伯父都先后离开了人世。在家没呆几天,就与我二伯父洒泪分别,又返回了东北,之后再没回过故乡。
一九六四年前,我的同父异母的哥哥穆孟修和我大伯父之三子穆永山,原名穆孟碧曾来过我家几次,我们时常也有书信来往。但由于后来我家几经搬迁,把通信地址弄丢了。我父亲不识字,我年龄又小,从此,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我时常在想,故乡啊!你在何方?
一九八五年,父亲临终前嘱咐我,一定要找到我的孟修和永山两位哥哥。我遵照父亲的遗愿,不停地找,然而却杳无音信。思念亲人,独自神伤。
人老了,生活条件好了,退休后,思念故乡的心更切了。原先我是通过给公安局写信寻找家人,后来我又改网上查询。重点查父亲告诉我的索旗营这个地名。河南没有索旗营,河北也没有索旗营。幸喜的是,二零一四年二月九日清晨,我上网看到山东省东明县有一网站,发现了索旗营这个地名,而且还上传了索旗营一村民信息表,八百多村民,仅姓穆的就四百多人。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立刻写了六封信,分别寄给了穆建中、段淑芳、穆双喜等人。无巧不成书,二月十二号,其中的穆双喜给我回电话了,说他就是我二伯父的孙子,正是我要找的人。他的父亲,我的堂兄穆孟起还健在。听到此话后,我激动万分,热泪盈眶。我的功夫没有白费,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堂兄穆孟起及家人,总算圆了父亲生前的梦想。
我想,原来我在关外人孤姓孤,只有我和两个姐姐并一个妹妹几家亲人,而在关内却有我大伯父、二伯父的后代等若干个族人。我不再孤独无助了,我终于可以告老还乡,落叶归根了。我急切早日与亲人见面,于是,我提前预订了两张火车票,在三月十日那天,携老伴儿踏上南下的列车,兴匆匆地回到了故乡。
到故乡后,见到了我从未谋面的孟起兄和族侄族孙。同时,见到了谱书。据谱书记载,我的始祖穆三宝,军功、回族,信伊斯兰教,为皇明朝护卫军长。永乐二年,即:一四零四年,随燕王朱棣征北,从南京太平府当涂县东北三十五里穆家岗(现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迁居今山东省荷泽市东明县。我穆氏皇明朝是军籍,辈辈出将军。有祖上留下的三十多块龙牌为证:
撇开今日,追溯远古。
武威将军,三宝始祖。
随军征北,离开当涂。
东明扎寨,誉满京都;
二祖穆荣,战功卓著。
武功将军,名扬城府;
三祖穆宽,铮铮铁骨。
六品千总,似掌明珠;
四祖穆启,威震齐鲁。
荫袭武功,子成龙虎。
大明穆氏,功高保主。
清真回回,详见谱书。
穆氏是个旺族,自始祖三宝一四零四年征北到东明至今已经六百余年了,现传到了二十五代,我为第二十代,永字辈。总人口已发展到两千多人,绝大多数居住在本县陆圈镇的东索旗营、西索旗营、赵官营、马军营、包旗营、穆庄、五霸岗等村屯;我大伯父之孙穆班成,二伯父之孙穆得喜、穆双喜、穆金喜都住在西索旗营;另有极少数人居住在外地。如,我二伯父之四女张穆氏居住在新疆石河子;我的胞姐穆淑青、胞妹穆淑兰和我本人在四平市梨树县孤家子镇住;我的俩女儿,大女儿在四平、小女儿在成都居住。
我本族本支非常团结,特别认亲。我们回到老家,族人如众星捧月,尤其我二侄子穆双喜更是热情。我们用的被褥等所有物品都是全新的。亲人相见,格外高兴。随即我写下一段话,记录了当时的场景:
不远千里为探亲,家人喜迎情谊真。
侄煮清茶问冷暖,孙敬香酒献孝心。
天若有情人不老,为我铸就金钢身。
穆氏族人多兴旺,子孝孙贤世人尊。
到老家之后,我才知道东明,从古到今先后变四省。难怪我父亲说不清自己的老家是哪个省。从此, 故乡啊!你在何方?这个谜终于解开了,原来你在……见:《故乡行》
我的故乡在东明,从古至今变四省。
先是河北又平原,三为河南后山东。
仲春回乡见族人,大地回暖麦苗青。
树上鸟儿对我笑,闲花野草更欢迎。
这次回故乡,住了半个月。之后至二零一九年,又曾多次回老家看望亲人。仅二零一六年,因孟起兄患病就回老家三次。
在孟起兄去世满三年的二零一九年,我专程回老家为他祭奠,并写下悼词为:
兄逝三周年,弟泣痛悼念。
分别日月长,可叹相聚短。
阴阳两相隔,断肠夜难眠。
往日思念苦,今生回忆甜。
一曲河南豫,声声震耳喧。
穆氏族人旺,祖训代代传。
儿孙千古孝,辈辈出大贤。
追忆兄一生,曲折步履艰。
年幼家贫穷,初小没读完。
十二去放牛,二十当社员。
大公又无私,劳动是模范。
尊老并爱幼,处人善为先。
日子刚过好,家嫂命归天。
愁楚几滴泪,爹娘一人兼。
老来多快乐,幸福度余年。
祭奠完堂兄,我又住一个月后,便告别亲人返程了。即使我人离开了故乡,但从没间断过与族人的联系。即:
纵然暮年更思亲,故乡几经依梦寻。
穆氏族人常相聚,醇香红酒玉壶吟。
任凭吉鲁千里远,唯念血脉不辞辛。
天下民俗哪最好?顶数荷泽质朴纯。
因“新冠”疫情,我已三年没回老家了。我日夜想念我的族人,无奈只能用微信互致问候。要想相见,除非在梦中。见:
梦回乡书
回乡不怕路途遥,
面带笑,嘴上翘,
喜出往外挂眉稍。
心情好,无言表,
归心似箭更难描。
见亲人,愁绪消,
酒香数杯还嫌少。
族人旺,福星照。
出户遛遛 释闲情,顺路走走观镇容。如今我的故乡,再不是当年穷乡僻壤的旧模样。而是城市,道路宽宽,路面净净,各色车辆满道川流不息,校车公交车行驶不停,绿化亮化相呼应,好个迷人景;乡下,田间种玉米和小麦,还架起了疏菜大棚,水泥路村村通,有一半农户有瓦房不住,居然住进了小高层。党的政策好,吃苦耐劳,干得心盛。真可谓:
牡丹花开满园红,枝繁叶茂正飚升。
游子提笔抒情怀,观朵闻香诗意浓。
饮茶也带三分醉,无酒也能七窍通。
谁人不夸故乡好,人杰地灵国有名。
2022/3/28
作者简介:穆孟田吉林省四平市国营梨树农场退休教师。酷爱文学,多篇文学作品在文学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