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山度若飞 千里脬荣机 (散文)
文/杨长风
十月一日,我随儿子一家外出游玩。坐上车,儿子打开导航,输入:喀左县。导航即报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全程530公里,需多长时间,预计何时到达,说得一清二楚。
六点半左右,车子从天津家里出发。大概八点外,车子到达汉沽服务区。全家下车,活动、舒展,吃早饭。 汉沽属天津市,再向前开,就是唐山市。车子过了唐山,向北,见到了山。再向北,进入承德地区。承德属河北省,仍燕山山脉。承德的山,可叫一个"多"!山多,山高,山挺拔,千姿百秀;山连山,山靠山,山山相映,山山相叠。崇山峻岭,山峦叠嶂。 公里边上的标示牌:皇家猎场、清东凌、围场、塞罕坝,牛狼山隧道,靳杖子隧道……我是扬州人。江淮平原,没有山。我在外地也见过山,但从未见过这么多的山。用我自己的一句话:几十年加起来也没见过这么多的山。山多且美更秀,都是活灵灵的山水画。
我们的车在"长深高速"上奔驰:转山腰,过隧道,越山头,纵峡谷。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壮丽的画面。我的眼,欣赏着;我的心,激情着;我的口,在不停地赞美着;我的手机,对着窗外拍照着。 我们的祖国多么壮美! 朋友!高速公路横跨峡谷,你一定知道:一桥飞架而过;然而,高速公路在深山峡谷中纵向延伸,怎么办?彩链飞舞!此话怎讲?即在峡谷中依顺山的走势,修高架桥。桥的逶迤、婉延度由建桥方按需设计。建成后的高速公路高架桥似彩带,在山涧起舞。桥上是车轮滚滚,一派繁荣、生机的摩登时代;桥下是怪石狼牙,荒草、野树、蔓藤,原始依旧。山洪时,桥面上微风淅雨,一路声平;桥下峡谷深沟中,汹涌澎湃,摧枯拉朽。 过了承德,路面上的车明显稀少,且大多是"辽"字牌的。12:32分,路标显示:冀辽界。进入辽宁省,车窗外的山景也明显少了。山梁坡面上的庄稼熟了:一遍枯黄的是玉米的;一遍火红的是高粱地。一棵棵红高粱象无数个火把,随风摆晃,甚是喜人。玉米地里有人在采收玉米。此处景色,略显消条。瞭望山景,树林半染。下午1:08分,我们的车在凌原市下了高速,再以60Km的速度,向喀左县前进。2:00住进了喀左县招待所。人困且乏。累。 晚六点,天大黑。组织者把大家召集到"人民公社大食堂"。在这里,我才知道,我们一共来了五家子人。每家在招待所住两个房间,三天。我们在给喀左县经济作贡献(微笑)。
十月二日,早晨显得很冷。一看手机,显示:6度。真有点塞外风光的感觉。 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是喀左县人。她父亲退休前是喀左教育局领导。故而,我们的活动离不开"温文而雅″。活动中,一直有教师陪同我们。我们吃了大食堂;领略了烤全羊的工序;大块朵颐了烤全羊的羊肉;还饱食了"大锅炖";参观了职教中心的"紫砂工艺";游玩了"乌兰山"公园;攀爬了海拔一千二百多米高的大凌山;腑瞰了大凌河全貌;遛达了"利州"商业步行街;欣赏了"人民广场"夜景。

十月三日晚,在人民广场,我们礼花齐放:火树银花不夜天! 活动中,我认识了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本家,长春人,吉林师大毕业,现在喀左县中学教地理。她长相斯文,说话轻声慢语,戴着一副眼镜,有问必答,可见其博学多才。她说:"喀喇沁旗"在内蒙古境内。古代,喀喇沁旗在其南方设了三个小旗:左翼、中翼、右翼。旗,相当于县,喀左县。左翼、中翼在现在的辽宁境内,右翼在河北省境内。 我问:"杖子"是什么意思?她答:"杖子"不作"拐杖"讲,而是地名。"杖子"即"围栏、围杖″。起初用来围杖养牧的地域的主人姓靳,即"靳杖子",若姓刘,即"刘杖子"。相当于:围子、庄子、村子、寨子之类名称。 她还说:宋代时,喀左县地域属"大辽国",名叫"利州"。故而,喀左县县城中有个"利州"商业步行街。 旅游也能使人长知识。 十月四日早晨,各家在招待所用完早餐,打道回府。 车子出了喀左县城,我发现车窗外景色与来时大为不同:路两旁的银杏树叶一遍金黄。远眺远方山景:山林尽染,没有了葱绿。"十里不同天"只是一说,"百里不同天"己是属实。车子越向南开,窗外景色越有生机。 来时,我觉得过了许多隧道。回程时,我对隧道做了记录:从天津到喀左县,共穿过26座隧道,全长24105米。其中,最短的203米,最长的3600多米。
十月四日下午两点,我们回到了天津市内的家中。 回到家中后,很想写一篇作文,怎奈高血压严重:头昏。游玩也是耗体能的。吃好喝好也需要好的体魄来雄住。 每每想起那些山景和"长深高速"的虹姿和气势,我就感慨万千。 道道山来道道关。古代,山区人民要想走出大山,是多么的不易!除非象孙猴子那样,一飞冲天;而今,现代化程度何等之高:"长深高速"在山涧似长虹舞彩,如形随影。
祖国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兴面貌! 关山度若飞,万里富荣机。我们的祖国,无比壮丽,气吞山河;我们的人民多么豪迈,幸福无比!我爱我的祖国。我决不到国外旅游,我就在国内游玩。
亲爱的祖国啊!生活在您的怀胞中,就是幸福!(笔者:杨长凤,扬州宝应人。
2023年10月14一15日)

个人简介
00000杨长风 江苏扬州人 中共党员,高中学历。曾任农村基层干部多年。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连续多年被选为人大代表。喜欢文学写作。多篇作品在各报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