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香港
柯扬

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港”,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相邻,南临珠海万山群岛,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陆地面积1113.7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641.21平方千米,总面积2754.9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总人口733.3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均寿命全球第一,人类发展指数全球第四。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曾受英国殖民统治。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政府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三位。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管理经验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治,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202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270亿港元,约24280亿元人民币。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形主要为丘陵,最高点为海拔957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较少,约有两成土地属于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别为元朗平原和粉岭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冲积平原;其次是位于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北部,从原来狭窄的平地外扩张的填海土地。虽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岛,但香港最大的岛屿却是面积比香港岛大两倍多的大屿山。
香港特别行政区为四季分明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3℃。冬季温度可能跌至10℃以下,夏季则回升至31℃以上。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全年雨量充沛,四季花香,春温多雾,夏热多雨,秋日晴和,冬微干冷。
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市区高楼集中而密布、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气候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和郊区有明显的气温差别,高层大厦林立的市区让空气中的“悬浮粒子”较难吹散。
水文
香港特别行政区处于潮湿的亚热带环境,泾流丰富,地表水系发达。但水系作用范围有限,无大河流。除作为香港与深圳界河的深圳河外,主要有城门河、梧桐河、林村河、元朗河和锦田河等,绝大多数河流长度均不超过5英里,流速及流量与季节性降雨量密切相关,年中极不稳定。旱季难以维持水流或断流,河床毕露或部分露出,湿季则极易达到满岸水位,泛滥成灾。深圳河发源于梧桐山牛尾岭,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出伶仃洋。全长37千米,流域面积312.5平方千米,其中深圳一侧为187.5平方千米,香港特别行政区一侧为125平方千米。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的梧桐河是深圳河的主要支流。
香港特别行政区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渔业生产环境得天独厚,出产150多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主要是红衫鱼、九棍鱼、大眼鱼、黄花鱼、黄肚鱼和鱿鱼。
在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1950年以前香港经济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从50年代起香港开始工业化,到1970年,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81%,标志着香港已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实现了香港经济的第一次转型。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香港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从80年代始,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稳健,2019年底,特区财政储备总额11331亿港元,外汇储备资产4413亿美元。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全球跨国公司设立亚太区总部的首选之地。2019年跨国企业驻港地区总部、地区办事处和当地办事处分别有1541家、2490家和5009家。2022年,香港已在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排名第七位。
2021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生产总值同比上升6.4%。2021年,私人消费开支同比上升5.7%;政府消费开支同比上升4.6%;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同比上升10.1%;货品出口总额及货品进口也分别同比上升19.0%及17.5%。
202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年实质增长介乎3.5%至5.5%,全年基本通胀率为1.7%。[156] 202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270亿港元,按2022年平均汇率折算,约24280亿元人民币。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个奉行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其经济的重点在于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美国传统基金会1995年起、以及加拿大费沙尔学会1996年起发表的自由经济体系报告,一直将香港评定为全球第一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低税率的简单税制,个人薪俸税超过免税额后按不同比例计征,最高不超过17%,不考虑特殊抵扣情况的公司利得税的税率为16.5%。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经济发达。2019年9月,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智库Z/Yen Group发表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ndex)中,香港位居第三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2012年10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2年金融发展报告》,香港连续两年高居榜首。截至2019年,香港连续25年获得评级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第一。
两地经济交流合作
内地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大的贸易伙伴,香港是内地最重要的贸易转口港,2019年香港自内地进口20581亿港元,向内地出口22109亿港元。同时,香港和内地互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2019年内地对香港非金融类投资总额为635.6亿美元,占内地对外非金融类投资总额的57.5%,吸引来自香港的投资963亿美元,占内地吸引外资总额的69.7%。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和基金互认等先行先试政策不断推出,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渠道逐步增多,机制不断完善。当前,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引领,香港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机制不断完善,香港将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全球主要银行中心之一,2019年底香港金融管理局认可的银行业机构共194家,其中,持牌银行、有限制持牌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分别有164家、17家和13家,银行体系认可机构资产总额24.5万亿港元。香港股市在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2019年底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主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达2449家,股票总市值达38.2万亿港元。2019年股票市场总集资额达4520亿港元,其中IPO集资额3129亿港元,排名全球首位。香港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融资及资产管理中心,2019年底香港银行体系人民币存款(含未偿还存款证)总额为6580亿元,贷款余额为1537亿元,2019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为5.4万亿元。2023年4月底,香港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4,274亿美元(2023年3月底为4,308亿美元)。连同未交收外汇合约在内,香港于2023年4月底的外汇储备资产为4,266亿美元(2023年3月底为4,304亿美元)。
2014年上半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旅游业印花收入为1161万港元,较之2013年,同比增长0.8%;6月,印花收入为234万港元,同比增长7.9%。
香港特别行政区旅游景点众多,截至2014年5月,来港旅客人数逾2403万,较之2013年,同比增长13.6%。其中,5月来港旅客人数约为459万,同比增长10.8%。2014年前5个月内地依然是香港最大旅游客源地,旅客人次达1843万,同比增长17.6%,占来港旅客总人数的76.7%。中国台湾、韩国分列二三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全球第八大贸易经济体,是全球成衣、钟表、珠宝、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之一。2019年香港货物贸易总额为8.4万亿港元,其中整体货物出口4.0万亿港元,货物进口4.4万亿港元。服务贸易总额为1.4万亿港元,其中服务输出0.8万亿港元,服务输入0.6万亿港元。

中央拥有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权力,也包括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对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中央具有监督权力 。
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不断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如下:
(一)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三)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
(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由当地人组成。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主要官员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提名,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原在香港各政府部门任职的中外籍公务、警务人员可以留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各政府部门可以聘请英籍人士或其他外籍人士担任顾问或某些公职。
(五)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保障人身、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旅行、迁徙、通信、罢工、选择职业和学术研究以及宗教信仰等各项权利和自由。私人财产、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以及外来投资均受法律保护。
(六)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自由港和独立关税地区的地位。
(七)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继续开放外汇、黄金、证券、期货等市场,资金进出自由。港币继续流通,自由兑换。
(八)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财政独立。中央人民政府不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征税。
(九)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在香港的经济利益将得到照顾。
(十)香港特别行政区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可自行签发出入香港的旅行证件。
(十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社会治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维持。
(十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上述基本方针政策和本联合声明附件一对上述基本方针政策的具体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之,并在五十年内不变。

名称来历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也就逐渐为远近所认可。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可后来,村里人不肯种植了,香料的种植和转运也就逐渐消失,但香港这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这个词来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尽管有不同的说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这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港湾、小村落,后来才扩大为对整个岛屿(香港岛)的称呼,最后,到了19世纪初,才成了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的整个地区的统称。
香港的英文名称,是照广州语音,原译作Heung Kong,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读“香”为“康”,所以英文名称也就随着改拼为Hong Kong。

非遗
香港天后诞和中式长衫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前,香港已有10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包括粤剧、凉茶、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大坑舞火龙、古琴艺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黄大仙信俗。
文物古迹 三栋屋古建筑
三栋屋古建筑在香港新界荃湾地铁站附近,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香港历史最为悠久的客家围村之一。面积约2000平方米,布局有如棋盘,左右对称,中轴线上建有前厅、中厅及祠堂,位于左右及后排的横屋将整个村庄围拢起来。它曾于1981年被列为法定古迹。
曾大屋
曾大屋位于香港新界沙田,是开村始祖曾贯万为曾氏族人所建的围村,始建于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前后耗时20年建成,是目前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传统围村之一。曾大屋集家宅、祠堂、城堡于一体,2009年,曾大屋被评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公众假日
香港的公众假日融合了东西文化的特色,全年共17天,分别是:元旦日,农历新年(三天),清明节,复活节(三天),五月一日劳动节,农历四月初八佛诞,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一日特区成立纪念日,中秋节翌日,十月一日国庆节,重阳节,圣诞节(两天)。香港长期以来把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列为假日,也深深影响了内地,中国内地于2009年起把部分中国特色节日列为国家统一的法定假日。

博彩娱乐
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至清同治十年(1871年)的四年,香港曾经容许合法赌场,当时有合法赌场12家,清同治十年(1871年),基于内外压力和社会问题,香港禁止赌场赌博,用四年之间收取的赌饷和赌场公益慈善金创建了香港首家华人医院,即东华医院。
赛马与赛马博彩(赌马)是很多香港市民参与的娱乐。每年由9月开始至翌年6月为止的一个马季内,共六十多天的赛马。日赛多于星期六及日在沙田举行,夜赛则多于星期三晚在跑马地进行,观众可购票入场观看及投注。赛马日有火车直达沙田马场。香港赛马会在各区设有一百多间投注站,除赌马外,六合彩和2004年开始的足球博彩也由香港赛马会经营。
盛事之都
香港特别行政区每年都主办各种类型文化、康乐、体育活动,较大型的活动包括香港艺术节、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国际电影节、法国五月艺术节、中国戏曲节、国际综艺合家欢、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六人木球赛和国际赛马。香港运动员也参与过多个大型国际运动会,如亚运会、东亚运动会等。香港在2009年12月主办了第五届东亚运动会。[66] [67]
西九文化区是包括艺术、教育设施及公共空间的综合文化场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也已于2022年7月3日向公众开放。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环兰桂坊、“苏豪”区、湾仔骆克道一带、铜锣湾和尖沙咀(弥敦道、亚士厘道、诺士佛台、北京道),都有很多酒吧、卡拉OK场所、夜总会和酒廊,都是居民和游客游览光顾的场所。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丰富多样的美食中,粤菜作为最主要的菜系传承百年,魅力不减。在2017年推出的香港版《米其林指南》中,有两家经营传统粤菜的餐厅荣获最高级的米其林三星[101] 。香港传统本地菜以广州菜为主,盆菜则是新界原居民在节日时的传统菜。由于香港临近海洋,因此海鲜也是常见的菜色,亦发展出如避风塘炒蟹的避风塘菜色。
香港特别行政区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香港旺角、铜锣湾、尖沙咀东部和九龙城等地有些街道尽是食肆。充满亚洲风味的餐馆遍布香港,辛辣的泰国汤、香浓的印度咖喱、韩国烧烤、越南沙律卷、日本寿司等等特色美食。香港的中国菜餐馆,提供中国各地的特色佳肴,广东菜餐馆尤其多,其他地道菜包括潮州菜、湖南菜、四川菜、北京菜、上海菜等,还有讲究素淡的素菜。还有以传统的广式点心作早餐的饮茶。

香港特别行政区饮食也深受外来饮食文化影响。中环苏豪区、湾仔及尖沙咀酒吧林立,慕尼黑啤酒节由1991年起每年于尖沙咀广东道举行。快餐方面,美式快餐主要由麦当劳及肯德基经营,而香港也发展出自己的港式快餐,当中以大家乐、大快活及美心快餐为代表。
流行于民间的传统食品一直扎根香港,如年糕、粽子、鱼蛋、蛋挞、小桃酥、杏仁饼、盲公饼、鸡仔饼、小椰堆、花生饼、芝麻饼、相思酥、棋子饼、炒米饼、格子饼、花生糖、袋仔面、鸡蛋仔、花生豆、南乳香酥角等等。
维多利亚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简称维港,是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海港。由于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进出。早年已被英国人看中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后来从清政府手上夺得香港,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维多利亚港一直影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

国际金融中心(简称国金;英文: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IFC)是香港作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标,位于香港岛中环金融街8号,面向维多利亚港。著名美籍建筑师CésarPelli及香港建筑师严迅奇合作设计而成,总楼面面积达43万6千平方米。现为恒基兆业集团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总部所在地。

青马大桥自1997年5月开放通车以来,青马大桥成为连接大屿山香港国际机场及市区的干线公路,不单是香港一个主要的建筑标志,更是全球最长的行车及铁路吊桥。它全长2.2千米,壮观恢宏的气势完全超越了美国的金门大桥。
(待续)
柯扬于长城
2023.10.13~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