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心声
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璀璨文化的瑰宝。诗词之美在于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诗词是凝固的旋律、智慧的乐章,是祖先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更是诗人用情怀和睿智筑起的韵律长城。时有尽而智恒远,是爱的凝聚;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诗词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对诗词的再创作的真情流露,是用心仔细品味作品后,通过字正腔圆的语调、抑扬顿挫的旋律、真挚饱满的感情、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出原作的思想和艺术美感,不仅能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能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云超天
河东光影
宣民庆
百里沙山回汉融,民族聚力战河东。
敢教漠漠牵飞浪,乐把涓涓化彩虹。
地覆天翻鸿鹤志,蛙鸣韵鼓水鱼情。
风流永忆征装绿,守望春秋美凤城。
秋韵
冯忠刚
欣逢细雨润农桑,不觉初秋夜渐长。
一叶残红吟寂寞,千寻老绿显清凉。
临湖晓鼓歌笙乐,隔岸瑶台景色祥。
塞外来风和玉露,天边薄暮伴斜阳。
乡村振兴颂歌
赵学义
平畴滋养母亲河,时稔农家笑语多。
金稻随风翻海浪,机声绕耳润心窝。
勤耕四季云和雨,喜获三餐黍与禾。
岁岁丰收今又是,园林垄上尽欢歌。
民族团结和谐颂
阎学军
山川织锦沐朝暾,各族融和本仲昆。
众志成城谋伟业,齐心协力挖穷根。
千秋共饮江河水,百事相扶雨露恩。
华夏黎元承一脉,万方乐奏喜盈门。
西柏坡游感
耿宝福
伴友驱车向太行,金秋八月百川香。
滹沱岸畔风光秀,西柏坡前湖影长。
继业欣来瞻圣地,思元但得话良方。
伟人警语犹闻耳,气壮山河震九疆。
暮秋情怀
徐和
鹭鸥飞舞点秋光,雁阵凄声旅异乡。
流水盈波千里月,寒花抱蕊一年霜。
诗吟今日非书苦,韵赋明天是梦香。
多事西风吹鬓雪,夕争霞彩亦辉煌。
近中秋散步感吟
于金奎
暮色霞光凉倍增,青萝屡屡见黄藤。
岚烟冷菊情何怯,雾气残荷意惜疼。
晚月初生寒雀远,静湖浅涩慧云升。
余香久等中秋日,故念乡愁又几层。
驱车观丰安屯
张建忠
晨阴送雾河涛涌,一路高歌情激扬。
沿岸柳烟催蝶舞,入帘塔影雁飞翔,
池塘静女立秋水,石硿幽人恋夕阳。
红枣盈枝含口笑,丰安屯里菊花香。
今昔银川
万吉晨
走过明楼看远山,园林壮景大琅然。
夏时酷热荷容美,秋至清凉菊色妍。
昔日断丝楼落落,今朝纵意景牵牵。
情怀饱满祥氛日,美好湖城福运连。
有感暑期赴青大带留学班
李惠文
仲夏三余月,公差赴岛城,
看家虽本分,务业亦殊荣。
协作同心建,交流合意营。
兼收情与谊,不枉此番行。
秋色
王德祥
金风织缕缚南坡,草木披霜菊又何。
醉染西霞娥共赏,红枫媚靥为谁歌。
沁园春•大美银川
张文豹
塞上湖城,举世闻名,大美壮观,赋中山雅韵,青芜遍野;凤凰奇景,绿树参天。阅海寻荷,唐徕插柳,雁翅裁波白鹭牵。黄河水,润良畴万顷,扮靓家园。
人民向往春天,志同立齐心奏凯旋。展雄才伟略,宏图铸就;真情奉献,各族欢颜。种草栽花,移风易俗,致富扶贫勇气坚。新时代,拓驼铃古道,阔步朝前。
【正宫·叨叨令】佳节翻新貌
陈军
佳节恰似期刊号,中秋国庆联翩到;合刊更是观奇效,内容精彩翻新貌。质量高也么哥,质量高也么哥,新闻典故真材料。
【幺篇】和平愿景如星曜,公平社会民依靠;千家万户出忠孝,鹏程万里康庄道。请记取也么哥,请记取也么哥,今朝华夏英雄造。
西江月• 凤城金秋
孙士彪
湖里蟹鱼肥硕,田中稻菽金黄。满园鲜果正飘香,一派丰收景象。
遍野牛羊牧草,数群鹅鸭荷塘。游人欢笑赏秋光,顿使心花怒放。
鹧鸪天•回汉邻里
许宗金
(1956年岳父一家从北京移民银川,与当地回族群众同住一院。近日与妻偶遇故邻,忆说当年往事,有感而作。)
小院邻居房靠房,柳荫树下话家常。大人携手兴功业,孩子同途上学堂。
桃蕊艳,枣花香。秋梨满树共来尝。石榴结子连根脉,华夏同胞一个娘。
清平乐•手足情深
高凌贵
枝头鹊唱,更觉湖城亮。塞上江南生春盎,榴籽连心同向。
兄弟相处相亲,手足情挚情真。绚丽诗篇书写,馨香岁月长新。

《后赤壁赋》
北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作品简介】
《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时,是《赤壁赋》的姊妹篇。与前篇纯写江上泛舟不同,后篇记游,以登岸履险为主,也无谈玄说理的内容。文章前面记真景真情,通过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给人一种壮阔的美感;中间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最后写梦见道士化鹤,纯属幻境幻觉,空灵奇幻,迷离恍惚,从中表现了作者内心怅然若失的苦闷。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品诗:《题西林壁》等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文:前后《赤壁赋》等书:《黄州寒食诗帖》等画:《枯木竹石图》主要成就诗:宋诗代表人物,革新宋诗词:革新词体,开创豪放派文:代表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书: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

主办:银川市诗词学会
总编:张美玲
主编:赵云超
副主编、编审:张青
本期作者:宣民庆 冯忠刚 赵学义 阎学军 耿宝福 徐和 于金奎 张建忠 万吉晨 李慧文 王德祥 张文豹 陈军 孙士彪 许宗金 高凌贵
本期朗诵:苏筱萍 何玉华 张宝莲 谢传明 王玲 陈银兰 王莉 丁建华 潘晓霞
本期制作:张淑华
作品来源:选自银川市诗词学会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