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梧州
柯扬

梧州市,古称“苍梧”“广信”,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为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周边城市,总面积1.26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梧州市常住人口283.1万人。截至2022年10月,梧州市辖3个县、3个市辖区,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长洲区。

梧州市有着2200多年的文明史。西汉高后五年(前183年),建苍梧王城,为梧州建城之始;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交州刺史部迁至此,使其成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成化元年(1465年),在梧州设立两广总督、总兵、总镇府;1950年2月,设梧州市,直属广西省。1983年,梧州地区与梧州市合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

梧州市是岭南文化、西江文化、龙母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袁崇焕、李济深等历史名人。梧州市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横跨北回归线,西江穿城而过。

梧州市土特产品类丰富,包括有六堡茶、龟苓膏、古典鸡等。梧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产业门类齐全,建有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梧州保税区等。梧州市交通发达,有“一环六射三连线”高速公路骨架网,“一横一纵”干线铁路网,以及梧州西江机场、长洲水利枢纽等大型航空、航运设施。

2022年,梧州市生产总值(GDP)为1419.67亿元,比上年增长4.0%。2021年,梧州市财政收入134.84亿元,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38元。
梧州市位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地处东经110°18′~111°40′,北纬22°37′~24°18′之间,北回归线从市区经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大门,东邻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云浮市郁南县,东南与广东省罗定市接壤,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广东省信宜市,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北通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桂林市荔浦市,东北与贺州市八步区接壤,西北与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毗邻。全境东西距115千米,南北长196千米,总面积12588平方千米。

梧州市境内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中部苍梧县—梧州市区一带的西江沿江地区,分布着由第四纪冲积物组成的三级河谷阶地,标高一般20—60米。周围地区大部分为早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碎屑岩及燕山期岩浆岩组成的丘陵、垄状—波状低丘所占据,标高一般80—300米,最高峰白云山位于市区东北角,海拔367米。由于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市区的北北东、北东和北西向的褶皱和断裂比较发育,对地貌形态的展布特征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梧州市地貌按照成因类型和形态组合特征可划分为剥蚀侵蚀类型和侵蚀堆积类型两种。地貌为剥蚀侵蚀类型和特征的主要有丘陵、垄状低丘和波状低丘3种:丘陵分布在市区西部社塘至三山顶,东南部火流岭至大耀村及东北部旺口、白云山等地,山岭标高 200—367 米,多在 230—300 米之间,切割深度一般为130—250米,山脊波状起伏,山坡坡度多为20—25度,个别地方形成40度左右的陡坡或陡壁,河谷剖面呈“V”字形或“U”字形。垄状低丘在市区内广泛分布,山岭标高90—200米,个别山峰超过200米,相对标高40—100米,地形坡度一般比较平缓,沟谷多为“U”字形。波状低丘分布在市区中南部及北部大漓口等地,面积43.4平方千米,海拔标高40—130米,一般为50—100米,山坡坡度一般为25度以下。地貌为侵蚀堆积类型和特征的主要有3种级别的河谷阶地:一级河谷阶地主要分布于西江、桂江、下小河及思良江等河流沿岸,面积38.9平方千米。由全新统黏性土及沙砾石组成,阶地面较平坦,向河床微倾斜,标高15—27米,阶地宽200—1800米。二级河谷阶地分布于苍梧、长洲岛、莲花山、太平等地区。阶面标高28—40米不等,高出河水面8—20米,阶地宽250—1800米,主要由上更新统黏性土及沙砾石组成。三级河谷阶地主要分布在苍梧县城西南部及长洲岛一带,莲花山、儒岩等地亦有零星分布。地形略有起伏、冲沟发育,海拔标高35—60米不等。主要由中更新统黏土及沙砾石组成 。
气候
梧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较丰富,具有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闷热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有低温、干燥、偏冷少雨。多年平均气温21.2℃;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2℃;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2.2℃。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29日,梧州市区曾有过41.4℃极端最高气温记录。1951年以后,极端最高气温为39.7℃,出现在1989年7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1℃,出现在1957年2月11日。年平均降雨量1453.0毫米,春夏之交较多,秋冬季较少;年降雨量最多是1961年1906.9毫米,最少是1991年942.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9%,春夏潮湿、秋冬干燥。年平均日照时数1725.4小时。暴雨、干旱、冰雹、雷电、台风和霜冻等气象灾害偶有发生。梧州市境内低山中丘地带,木本植物有马尾松、杉木、大叶栎、木荷、椎木、楹树、鱼尾葵、油茶、肉桂、八角、安息香树、白背桐、茶树、油柑、桃金娘、稠树、岗松等树种。草本植物有黄茅、野古草、铁芒萁、绒毛草、芭茅和苔藓类植物。在低丘山地带,木本植物有格木、黄牛木、重阳树、梧桐、樟、鹅掌柴、山乌桕、油茶、榕树、木棉、相思树、桉、凤凰木、枫树、楝、玉兰、木麻黄等树种。经济林有八角、肉桂、油茶、油桐、甜竹、白兰等。药材有生地、茯苓、杜仲、薄荷、砂仁、金银花、车前草、灯盏菜、地耳草、山栀子、寄生等品种。果树有柑橘、荔枝、龙眼、菠萝、芭蕉、黄皮、李子、沙田柚、石榴、葡萄、杨桃、板栗、枣、柿子、柠檬、梅子等品种。主要种植蔬菜、水稻、甘蔗,其次是红薯、木薯、豆类、花生、粉葛、玉米、蚕桑等。
自然灾害
梧州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洪灾、旱灾、风灾、雹灾、雷暴、低温冷害及霜雪冻害地震等,其中为害较重的是洪灾,为害较轻的是雷暴和地震。干旱是梧州市经常出现的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出现较多的是春旱和秋旱。
梧州市有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23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叶猴、中华鲟、蟒、鳄、巨蜥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小灵猫、苏门羚、麝、水獭、穿山甲、蛤蚧、山瑞、鹦鹉、白腹啄木鸟、鸳鸯、大鲵、文昌鱼、白鹇、原鸡、金鸡共17种。一级保护动物未发现活体,二级保护动物在全市有一定的分布,但除小灵猫和穿山甲外,其他品种的数量都极少。
此外,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经济意义较大的动物,主要有赤麂(黄猄)、鼬獾(媚子)、黄鼬(黄鼠狼)、红皮松鼠(松鼠)、鼯鼠(飞虎)、斑林狸(过山虎)、豹猫(狸子)、貉(貉子)、黄腹鼬(香姑娘)、红颊獴(树鼠)、青鼬(黄狸)、中南竹鼠(竹鼠)、狐(狐狸)、石獾(獾皮)、华南兔(野兔)、野猪、箭猪、果子狸等。鸟类有环颈雉(野鸡)、山斑鸠、鹧鸪、红毛鸡、猫头鹰、鹰、苍鹰、火斑鸠、鹌鹑、褐耳鹰、鸦鹃、长毛兰鹊、翠鸟以及各种各样的小蛇类和龟类等。水鱼(鳖,甲鱼)、鹰嘴龟、马鬃蛇、吹风蛇、金环蛇、银环蛇、水律蛇、索蛇、广蛇、山万蛇等尚有少量分布。
梧州市自古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四季宜人,山在城中水绕城过。水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并拥有宜业、宜居的良好生态环境。梧州市与广东省交界,江河水质常年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75.4%,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广西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
2019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19年统筹强化监督(第一阶段)黑臭水体专项排查情况,梧州市被列入“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低于80%的城市名单”,消除比例为0%。
梧州市是岭南和珠江流域开发最早的地区,也是岭南文化及其分支西江文化、龙母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西江文化是以西江流域为区域,以古苍梧文化为根源,体现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山地文化与水上文化相结合、现代先进文化与传统优秀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性文化。西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八桂文化的重要内容。
梧州市同时也是岭南文化中的龙母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龙母被誉为”西江之神“[29] ,是岭南地区人民信奉的神灵,集母权、龙权、祖权、神权于一体,在复杂的岭南神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龙母文化,自周起源,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梧州市及各郊县修建有龙母庙。
截至2021年底,梧州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藤县狮舞、苍梧六堡茶制作技艺、龟苓膏配制技艺),自治区级40项,市级92项。
在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戏剧舞蹈类主要代表有藤县舞狮、梧州粤剧、岑溪牛娘戏、藤县牛歌戏、鹿儿戏、藤县水上民歌、采茶剧、下俚歌、麒麟白马舞、鲤鱼舞、蒙山话山歌、蒙山瑶歌、八音、采茶歌、木犀舞、火碗舞、金鸡舞、盘王舞、香龙舞、岑溪盘古诞、花鹿舞、藤县元宵歌、木偶戏、盘王舞。
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主要代表有:苍梧六堡茶制作技艺、龟苓膏配制技艺、岑溪竹芒编制手工技艺、同心米粉制作工艺、梧州豆腐渣制作技艺、梧州纸包鸡制作技艺、倒水酸肉制作技艺、龙圩猪油饼制作技艺、岑溪豆腐酿制作技艺、京南米粉制作技艺。
苍梧六堡茶制作技艺,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苍梧县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采用传统手工制茶方法,以当地种植的茶叶为原材料,经过多道工序,制造出外观色泽黑褐光润、茶汤呈琥珀黄红之色、喝时滋味醇厚甘爽、闻有槟榔香味等品质特征的六堡茶。
岑溪牛娘戏,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田野乡间,生活气息浓郁,地方色彩浓厚,戏曲音乐、唱腔艺术和表演程式独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学术艺术价值及实用价值 。
藤县牛歌戏,为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藤县的地方剧种。在“舞春牛”的旋律中加入“年宵歌”“贺年调”,并增加故事情节,发展成为牛歌戏,成为农民的精神生活与艺术享受的主要形式。牛歌剧队多在节庆、新居入伙、嫁娶和做寿等时应邀演出。戏班演员一般10人左右。演出内容或是民间传说,或是历史人物事迹,或是社会伦理,都是民间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故事。
鹿儿戏,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梧州市龙圩区,是苍梧民间传统的一种戏曲艺术,由舞蹈和打鹿歌发展而成,有近300年的历史。鹿儿戏源于民间舞鹿儿。苍梧县民众崇拜鹿,视之为吉祥物。春节期间,人们用竹子加工成篾片,扎成形状十分相似的鹿儿,外表粘上油纸或布料,再画上鹿儿的颜色斑点,挨家串户学着鹿儿的形态舞动,称为“舞鹿儿”,接着唱“打鹿歌”,以示庆贺 。
苍梧鲤鱼舞,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苍梧县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征和独特艺术形式的民间传统舞蹈。舞蹈者把躯架由竹篾扎成,外部裹以素绸,彩绘上锦鳞、鱼眼、鱼鳍的鲤鱼模型套在上身,通过模仿鲤鱼闲游、寻食、吻沙、出滩、穿莲、比目、跳龙门等动作,把鲤鱼时而在水中嬉戏,时而欢腾水面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梧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宋代起就形成了梧州八景:桂江春泛、云岭晴岚、龙洲砥峙、鹤岗返照、金牛仙渡、鳄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
截至2022年7月,梧州市共有国家AAAA级景区15家,AAA级旅游景区15家。梧州市特色美食众多,主要以粤菜为主,讲究色、香、味,主要特产包括六堡茶、龟苓膏、三蛇酒、纸包鸡、冰泉豆浆、神仙钵、梧州腊肠、岑溪古典鸡(岑溪三黄鸡)、梧州河粉(上汤河粉)、古凤荔枝、沙头迟熟荔枝、京南米粉、苍梧蜜枣、和味龙虱、梧州豆腐渣、岑溪竹笋酿、岑溪豆腐酿、梧州艇仔粥、梧州肠粉、梧州煲仔饭、梧州钵仔糕、屯巴茶、古龙大红八角、梧州桑寄生等。
六堡茶
六堡茶,是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工艺加工制成的黑茶。因原产自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具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六堡茶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以“红、浓、陈、醇”及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二十四名茶,远销东南亚各国及粤港澳地区,形成了积淀深厚的“茶船古道”文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六堡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梧州龟苓膏
梧州龟苓膏是梧州市的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其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具有清热去湿,旺血生肌,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是梧州传统药膳,后成为梧州特产食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梧州腊肠
梧州腊肠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而成。色泽鲜明,烹饪简捷,蒸炒煎炸,味道鲜美,入口衣脆肉爽,甘香不腻,饮誉两广、港澳及东南亚各地。2008年08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梧州腊肠”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岑溪古典鸡
岑溪古典鸡是历史名鸡,具有体型小巧、外貌华丽、爱啄好动、肉质细嫩、味鲜而醇香、皮薄骨细、皮下脂肪适度、鸡肉味特别浓郁等特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其他特产
纸包鸡:纸包鸡采用三黄鸡,已有70多年历史,现已成为梧州市传统名菜。
冰泉豆浆:黄豆用当地“冰泉”水浸泡,经磨、滤、煮制成豆浆,以汤匙舀而滴下如串珠,汁浓味香 。
古凤荔枝:果大皮薄肉厚、肉质爽滑,核细、清甜 。
梧州蜜枣:以鲜枣为原料经加工而成,形似马鞍,有“苍梧的蜜枣,梧州的招牌”之说。
(待续)
柯扬于长城
2023.10.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