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0月15日北江中学学生下乡前往连山,我将朱丰祥老师买的棉衣送到两个同学手中,她们非常感动,这事也让我记忆一生……
【▲朱丰祥老师(中)本文作者何桂兰(右)等于2004年留影】
一件小事
作者:何桂兰
每到金秋十月,我都会想起55年前的一件小事。
1968年4月我离开母校北江中学顶职到铁路当学徒工。半年后即1968年10月的一天,我们高一(1)班主任朱丰祥老师联系上我,让我将两件蓝色棉衣转交即将上山下乡到连山的郑同学和熊同学。朱老师讲连山是粤北高寒山区县,两位女同学生活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他想办法买了两件棉衣,送给她们御寒,以尽自已绵薄之力。他话不多,却触动了我的心。在10月15日她们下乡前我将棉衣送到她们手中,我看到她们也非常激动地收下棉衣。
要知道那个年代,到处批"臭老九"批"师道尊严",师生之间噤若寒蝉。朱老师是印尼华侨子弟,有众多的海外关系,处境困难,承受很大政治压力,但他关爱学生的举动,使我深受教育,他胸怀坦荡、正直善良让我刻骨铭记。
人们常说,一滴水反映太陽的光辉,一件平常事足以体現我们时代最美好的思想,最高尚的风格。
朱老师送棉衣这件事让我记忆一生,虽然朱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为了不忘却的记念,我特意写下这件事,以慰朱老师在天之灵。
(2023年10月13日)
【2004年高一(1)同学2004年拜访朱老师合影】
我们和大树
作者:桂汉标
常年战斗在高山密林,
怎能不对树产生感情。
我们这里的知识青年,
个个都有大树一样的秉性。
支部副书记象挺拔的劲松,
高山顶上深深扎下了根,
斩阴风、抗雷电,朝气蓬勃,
插队八年总是那么坚定。
铁姑娘队长浑身长“剌”,
大伙说她比杉树叶还尖锐几分;
对歪风邪气寸步不让,
火辣火辣的锋芒永远不钝。
韶关来的“眼镜”手巧心灵,
他的性格象樟木一样坚韧;
十五次试试失败也不气馁,
心血浇出八年成材的“丰产林”……
我们和大树性情一致,脾气相近,
我们和大树连成一体,理想相同:
在风霜雨雪中锻练自己,
时刻准备着为伟大亊业献身!
十年树木,靠父老乡亲栽培,
百年树人,凭阳光雨露滋润;
看,在广阔天地的大苗圃里,
将培育出多少祖国的好梁栋!
(1971年初稿于乐昌九峰,1975年修改定稿于南方油城茂名。后发表于《湛江文艺》杂志)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