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养父(一)


编者按语: 这是一个日本人回忆他的中国养父的真实记录。作者名叫王毓福,日本名字:横山一郎。他用感恩的文字撰写了养父对他的养育和教育。他在中国生活了大半辈子,生儿育女,参加工作,直到退休后才回到他的祖国日本。他说:我永远是中国王氏的子孙。他回国后,每年都来祭祀他的养父,并对教育他的母校“裕禄”中学捐赠了25台电脑以示感恩,以他的养父名字命名——希顺微机室。这个反映中国人善良、勇敢、有大爱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值得我们一读。
我的中国养父(一)
王毓福(横山一郎)
说到山东人,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膀阔腰圆,高大威猛,行侠仗义的山东大汉,然而,我的养父王希顺,却是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六,体重不足一百斤的瘦小老头。但他有一颗山东人诚实善良的胸怀,有临危不惧的气概,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在我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山东大汉。下面就养父生前讲述过的,以及我的记忆中有关养父的故事献给大家,以示我对养父的怀念。
命运多舛的岁月
养父生于一八九六年的农历四月二十日,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因为家境异常困窘,每年春天青黄不接之时,都是出门讨饭。他说曾多次被恶狗咬过,因此夜里经常被恶梦吓醒。在他十八岁那年初夏的一个傍晚,正在临村(东崮山村)一家大户做完短工准备吃晚饭时,突然家族中一人急匆匆地跑来告诉他家中出大事了!养父立即跑回家中才知道母亲因长期生病无钱治疗而上吊自尽了,养父在无限悲痛中由族人相助草草安葬了母亲。之后,便与另外几个穷汉一起,踏上了闯关东逃荒的漫长之路。为什么偏要去东北呢?因为听说那里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有许多尚未开垦的荒草地,怎么去?大伙都身无分文,只能一面讨饭一面步行向东北方向靠近,大家走了近三个月,头发都长得齐肩长了,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吉林省汪清县鸡冠乡吉星屯。

这是一个紧靠原始森林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的住户大都是从山东逃荒过来的老乡,共同的命运把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大家互帮互助,在那荒乱的年代,这里形成了世外桃源般的小社会。森林边上确实有许多尚未被开垦的荒草地。养父他们盖了草房,开了荒地,种粮种菜,自给自足,结束了颠沛流离逃荒要饭的日子。养父凭着勤劳的双手既种田,又伐木,兼采撷山货(蘑菇、木耳等)。几年工夫,就建起了有三间正房和两层阁楼式粮仓,以及一拉溜马牛圈的农家小院落,还有了三匹马拉的铁轮车。
因为他勤劳能干,被邻村关家看中而将年龄相当的姑娘许配给了他。可是,不济的命运捉弄人,正准备迎娶时,姑娘突然暴病而亡了。后来,养父与一智障女人结了婚,但是,终因实在合不来而分手了。有个算命先生告诉他:“你命里犯着“望冂妨”,找一个妨一个。”养父信了这一套,为了不再伤害别的女人,决定一辈子不娶。
祸不单行,在抗日战争正激烈的一九四二年的一个晚上,一支东北抗日联军与驻村的汉奸队交上了火,养父的院落离汉奸队的炮楼不远,只听机关枪“哒哒哒”响了一阵子后,一个排的汉奸全被歼灭了,可是同时养父的四匹马也被打死了三匹。养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橫祸所击倒,继续以坚轫不拔的意志,辛勤劳动,奋力打拼,他盼望战争早日结束,相信安定幸福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的。
我被养父救活了
我于一九四三年十月,出生在日本奈良县,不满一周岁的时候,同姐姐和两个哥哥一起,被生父母带着,来到了吉林省汪清县,不久生父在战争中阵亡了,生母领着我们姐弟四人,辗转漂泊,一年多之后,她也不幸病故了。于是姐弟四人沦落为残留孤儿。当时,中国政府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支持老百姓收养日本残孤。于是,姐姐和两个哥哥分别被领走了,剩下的我不只是因为最小(大概两岁多,尚无记忆),主要是我长期腹泻不止,身体干黄瘦弱,已经奄奄一息,命悬一线了。人们都说这个孩子怕是养不活了。我养父却说:“这是个多么可怜的小生命啊,我要尽力救救试试”。他毅然决然地将我抱回了家,那时的东北农村不用说是医院,就连个专业医生也找不到。治病全靠民间百姓中流传的土法验方。养父向村里人寻求治病方法,有人提议给我喝大烟土,同时强调说只能喝一份,多了恐怕受不了。养父说:“死马当活马医吧”!一气给我灌了两份大烟土汤药。因为我太虚弱的缘故,喝下去之后,虽然腹泻止住了,却躺在炕上一天一宿都没睁眼。“完了,看来这孩子真的是没救了!”养父非常悲痛的说着,找来了一片破席头和一捆谷草搁到窗下,准备把我扔到山上去。若真是那样的话,过不了宿,我就会被野兽吃掉的。当时,村里凡有死了小孩的,家长们都是找一个姓柳的独身老头去给扔掉。养父同样也把柳老头请来了。柳老头站在炕前仔细把我看了一会,又俯下身来将耳朵贴在我的鼻子上听了一会,然后用他那既黑又粗的两只大手慢慢地将我掀了起来,奇迹出现了!我竟然坐住了,而且睁开了双眼皮。“哎呀!这不是活着吗?”两位老人几乎同时发出惊叹,着实喜出望外了。两份大烟土使我肚腹不涨不疼不泄舒服了,沉沉地睡了好大一觉。因为身体过于虚弱,看不出呼吸时小肚肚的起伏,也听不到喘气的声音,给人已死去的假象。就这样,纯朴善良的中国老百姓,硬是从死神手里将我夺了回来,从而我成了一名新生的中国人。

养父有了儿子,别提有多么高兴。他给我起了个小名叫“来福”,他自我介释说:“福字好啊,咱们穷人盼的就是福,我有了儿子,有了奔头这不就是福吗,我更希望我的儿子一辈子幸福,辈辈幸福”。老人家一天也不闲着,不是上山伐木,就是下地劳作,似乎有永远使不完的劲,每次出去,他都是抱着我,把我搁到地头上或大树下,一边干活一边照料我。我需要奶水补养,他求遍全村。因此,当时村里凡是在哺乳期的妇女,都曾不止一次地用奶水喂过我。我是中国人民用乳汁喂养大的。
难忘的除夕之夜
养父不仅在饥饱寒暖等方面细心关怀照料我,而且还想方设法让我心情高兴快乐。记得我五岁那年的腊月里,有一天,他对我说:“今年大年三十,我要给你两个惊喜。”什么惊喜呢?我天天期盼着。终于等到了除夕。晚饭过后养父从墙厨里拿出了一个比拳头大一些的纸包,然后悉悉索索地一层层将纸包剥开,里面露出了一个黄绿色水果样的东西,他告诉我:“这是从关里运过来的冻梨,是前几天我去城里卖木头时顺便买回来的。”说着,把梨递到了我的手上。我看着这黄绿色的梨子,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上去就咬了一口。可是皮硬邦邦的一点儿也没被啃下来,反而牙被硌得生疼。养父笑了:“不要着急,这是冻梨,不冻就留不到现在。吃以前得先让冻僵的梨苏醒过来。”于是,他端来一碗凉水,将梨子浸在里面,过了一会儿梨子周围渗出了一圈晶莹透亮的薄冰。养父告诉我现在可以吃了。我轻轻的啃了一下,果然就很容易的就啃下了一块皮,里面露出了白生生的㜛肉,我贪婪地吃了起来。养父坐在炕沿上叼着烟袋,看着我开心的样子,他高兴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缝,满脸的皱纹漾成了一团花。直到现在,每当回忆起这件事,嘴里好像仍有清凉甜蜜的梨汁在流动。
第二个惊喜是什么?看我吃完了梨子,养父又从杂物库里搬出了一大四小五块冰块。这些冰块都是一头大一头小,中间空着的是圆椎形的冰罩子,是养父从前些天开始,每天用饮马桶(铝桶,东北叫畏得罗)装上水冻结而成的。他把四个小一点的摆放在院落的四角,最大的一个放在院中央。然后,他点燃五枚腊烛,分别放进每个水罩里。顿时,积满白雪的庭院,被这闪烁着金黄色的灯光所照耀,如同金碧辉煌宫殿似的,我被这从未见过的美景迷住了,在院子里流连往返,不肯离去,更有趣的是小黄狗也屁颠屁颠地跟在我的后面撒欢儿,刚出生三个多月的花牛犊子也在棚里“哞哞”地叫个不停,牠们大概也像我一样看到这样的美景而高兴的不得了了吧。东北的除夕夜,气温降到零下三十多度,我穿的衣服再厚,也抵挡不住阵阵寒气袭来。可是,我又不舍得离开院子,怎么办?我过去抱住小花牛的脖子,让牠给我挡挡风。小花牛似乎懂得我的用意,顺从地趴了下来,我倚偎在小牛的身上,小黄狗也来凑热闹,依偎在我的身上,牠俩的体温暖和着我。三位小友继续观赏这这美丽的夜景,我渐渐的进入了金色的世界……。可是,当我醒来时发现已经躺在了热乎乎的炕上。不知何时,养父将在牛棚里睡着了的我抱进了屋里,我看到窗格子上新糊上去的白纸上,仍然有一阵阵的光亮在闪烁跳跃。啊?水灯还在亮着呢!(待续)

作者简介:王毓福(横山一郎) 原淄博市博山区人,区政协委员。务过农,当过民办教师。上世纪末期回到祖籍日本居住。每年回中国祭祀养父,自述:永远是王氏家族的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