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美的诗教,让古韵之风吹遍校园
——宁化六中诗教活动现场报道之人物篇
一 虚功实做,不忘初心
在近几年的宁化第六中学文艺汇演中,总有一个诵读节目以独特的魅力展现在舞台上。从《宁化六中赋》到《咏宁化》再到《红土谣》,这些作品的原创者是本校的语文老师许兆河,他用深情的笔触描写自己的学校,描写自己的家乡千年古县宁化,描写这片红色的革命老区。
这些节目以史实般的笔法载入宁化六中的文艺活动者。
创作者许兆河,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创作者成长为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十年风雨,一路耕耘,而今的他还顶着以下的名号。宁化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三明市作协会员,三明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福建省诗词学会理事,福建省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十年的社团负责人工作,留下了初心不忘的痕迹,一份份油墨飘香的报纸,一本本文彩飞扬的校刊,还有不同主题的校本教材,记录了同学们成长的痕迹,多年来,他引导着同学们跋涉在文学的道路上,共圆文学之梦。
二 敢于超越,追求卓越
超越梦想,让自己飞得更高。他想,有梦想的孩子,才有远方,十年来,一些社团的骨干成员,都有了自己的辉煌。不少社员,带着最初的纯真进入社团,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文学作品,在社团的文学大赛中脱颖而出。李诗颖,黄天予,陈曦锐,刘燕芬,夏麒麟,廖翠琳,如今,他们有的在清华园深造,有的在国外名校留学,有的在各领域成为业务骨干。
在诗教进入校园之前,他其实早已先行一步,利用课堂或第二课堂,利用传统节日,普及诗词写作基础,让学生掌握诗词写作的技巧,对对联,写绝句,写创意的毕业赠言,用诗词写新年(春)感言,写人生感悟,在他引导下,所在的教学班出现了一批诗词爱好者。诗学也是人学,经过诗的濡染,让很多人追求儒雅之风,成为儒雅之人。
特别是诗词进校园后,随着诗教队伍的壮大,曾经的一枝独秀变成群芳竞妍,百花齐放。蓝翠华老师也成为中国楹联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邱爵伏,陈媛等老师加入了三明市诗词楹联学会。宁化六中落实县教育关工委的全员诗教的精神,2022年成立了宁化六中明德诗社,全体语文老师都成为社员和诗教老师。在以社团为诗教主阵地的同时,全面推进利用语文课堂,开展诗教活动。近一年来,师生创作作品数百首,通过网络平台,报刊等各种渠道得以发表,有十几位学生作品被《三明诗词》《阳光》收录,也涌现出张智丰,余思琪,李瑾等优秀的诗歌爱好者。
三 谋求发展,打造品牌
2022至2023年,宁化六中先后被评为市书香校园和省级书法示范校,“两香”校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结合校情,提出打造“三香”校园的口号。罗珍宝书记号召诗教老师要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墙内开花校内香。之前,许兆河,蓝翠华受聘为宁化城东中学诗教指导老师,所以罗书记提出要加强我校的诗教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诗教老师,要有长远的眼光,做好诗教的传承。
2023年10月11日,三明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关工委,宁化县教育局等领导到宁化六中进行调研,实地考察了明德诗社,了解宁化六中诗教情况。在肯定了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对诗教的推进与发展提出的厚望。希望诗教老师认真总结经验并积极探究诗教的路子。
三明市关工委推行诗词启蒙试点学校至今已五年了。先后在永安,大田召开了诗教工作推进会,宁化县多位老师参加了会议。我们要积极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学校状况也与军队一样,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何坚守和巩固成果,取决于学校对诗教的态度,只有不断强化诗教队伍建设,浓厚诗教氛围,加强成果的积累,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永久保持诗教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