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小小说)
臧景亮
昨天在公园带孙女遛弯,与一同下乡的好友华清不期而遇,他正领着孙子在公园写生。光阴过去近半个世纪,两个人青丝不再,华发已生,都已是爷爷辈的人了。见面后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除了亲切问候就是互道珍重。
与华清别后,勾起我对一段往事的回忆。
下乡知青中,我和华清、李彬、尚军,脾气相投,共同语言多,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李彬、尚军分在一个宿舍,华清和我是舍友,情意就又重了三分。
插队的小山村,姓司的居多,司玲是大队妇女队长,知青在背后都叫她“司令”。“司令”只比我们大两三岁,对知青格外热情,特别关照,听到我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向她诉说,她尽显大将风范,每次都能帮助我们解决。
司玲的眼睛大而传神,笑起来特别有感染力,在村里的威信也高。身强力壮的她,挑着装满猪粪的担子在山路上快步如飞,把大老爷们儿甩得老远。作为妇女队长,她口才很好,能让吵架的双方转怒为喜,化干戈为玉帛的本事就连大队长也甘拜下风。
刚下乡那会儿,社员司庆承因为偷摘鲜果到省城去卖,大队为此召开批斗会。在会上,司玲用高分贝音调批判那个可怜的社员,时而从阶级斗争新动向,转到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重要性,时而用山村特有的歇后语进行本质的揭露,极尽演说家之能事。讲话形象生动,切中要害,赢得满堂喝彩,叫好声、鼓掌声在秋夜的场院上空回荡。
司玲家离我们宿舍只隔着两个院子,李彬与尚军平时经常到我和华清的宿舍来聊天。冬天宿舍没有炉子,我们四个人在晚饭后总爱到司玲家去烤火,她也成了我们宿舍的常客。大家在一起谈理想、谈人生、谈社会。当然,也谈爱情与婚姻,只是,此时她的眼神总盯着李彬。李彬身高一米八,是知青组头号美男子,家庭条件也最好。他既有其火车司机父亲的高大魁梧,又有其小学教师母亲的细白英俊,尤其是浓眉下的一双眼睛,深凹而明亮,颇具欧洲人韵味,我送给他一个“欧眼儿李”的绰号。
一天晚上,司玲说:五里外的邱家放映电影,咱们结伴去看吧。那晚放映的什么影片已经忘了,但李彬和司玲没有同我们一道回来的事儿却让我纳闷不已。华清回到宿舍后告诉我,李彬和司玲只看了一会儿电影就没见人影。
第二天,在知青点食堂吃早饭,李彬那双红肿的眼睛告诉我们:他一夜未眠。晚上,和他一个宿舍的尚军给我说:“天刚擦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李彬顾不上洗刷就蒙头大睡。”
奇怪的是,司玲也没有到宿舍找我们聊天。
一个回城休假的日子。一天,李彬来找我,邀请我到他家去吃饭。到家后,除见到李彬父母和华清、尚军外,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司玲竟然也在!她大方又自然的从厨房端出来一盘红烧鲤鱼,像女主人一般招呼我们落座。席间,司玲谈笑风生,我们随声附和,李彬则是疲于应付。
待吃完这顿莫名其妙的饭,我才知道,原来是司玲主动找到李彬家要见其父母的……
我先于三位好友回城,时隔不久,李彬、尚军也回城工作,只有不谙世事、一心沉醉于美术创作的华清还在那里苦熬。
回城后,我们四个人划船时,我小心翼翼地问李彬,那次看电影未与我们一起回来是怎么回事儿?司玲到你家吃饭是怎么回事?他淡淡地说:“看电影那一次司玲说她喜欢我,要和我谈对象,当时碍于面子没有做出明确回答。可她非要找我父母谈这件事,才有了那次的聚餐,她想把我们的感情公开。可是,可是我父母认为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儿!”
最后一个返城的华清告诉我:“自从李彬回城后,司玲就一蹶不振。凭她的条件能找个比较好的对象,可她坚决不谈恋爱。最后迫于各种压力,半年后和邻村一位复员军人、民兵连长结婚,我还去喝了喜酒。但是,婚后不久,她就服农药自杀了,两人也没有孩子……”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