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东方红》之六新(杂文)
文‖毋东汉

《新东方红》出笼以后,唱得好听,我很好奇,粗读一遍歌词,觉得气势磅礴,轩昂豪迈,激动得额头流汗,我好像被感动了。词作者用一首歌,就把中国现代史概括无余。把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都说到了,可谓面面俱到。像这样好的歌,近四十年少有。 (别忘了它的姊妹篇是那首好听的《春天的故事》),与延安时期、大跃进时期、七十年代相比,歌曲还显得太少,太少。

“不怕不识货,单怕货比货”,有比较才有鉴别。作为文艺作品,任何阶级都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艺术标准、生活真实标准及可读性标准等。我把《新东方红》和《东方红》做了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新东方红》的确很“新”,“新”在以下六个方面:
①和《东方红》相比,《新东方红》闭口不提人民领袖姓名,数代领袖,难道连一位都入不了作者法眼?这是第一“新”。作者胆识奇特。
②和《东方红》相比,《新东方红》闭口不提“中国共产党”。难道作者不懂“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者不懂吗?这是《新东方红》第二“新”。作者胆大包天。
③和《东方红》相比,《新东方红》语言不是李有源口语化那么通俗易懂,而是政治术语、标语口号的堆砌,很像一位政治教师临下课时的说教小结。跟陕北民歌不粘边,不接地气,书卷味重,这是第三“新”。作者是骆驼放屁——格调高。
④和《东方红》相比,《新东方红》有第四新。《东方红》用朝阳、救星比喻毛主席、共产党,这是把此前比作黑夜。《新东方红》的诗眼在于用“冰雪融”和“春风”比喻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前比作冰雪和冬天,难道改革开放以前不是共产党领导?比旧社会还不堪?以至于用冬天比喻。用心何其毒也!
⑤和《东方红》相比,《新东方红》还有一“新”,新就新在作者比李有源有文化,有“胆识”,有“品位”。大体可以肯定,作者不像是李有源那类人。若不是先富起来的人,就是衣食无忧的公知,或许是能从先富者分一杯羹的诗人。不会是买房看病上学养老皆难的下岗工人或找不到活干的农民工。作者不一定是坏人,至少是历史不及格的糊涂孩子。
⑥ 我们常说的“以人为本”,在《新东方红》里得到了明显的修正。既没有领袖和革命政党的称呼,也没有人民的字眼,看来是以“人类”为本,以事为本。事是人干的,不明说,似有难言之隐。作者是否想歌颂公知精英和资本家又觉得夯口?这和《东方红》相比,明显唱的反调。《东方红》歌颂了人民救星毛泽东,歌颂了“照到那儿那儿亮”的太阳——共产党,歌颂了党领导的“我们”人民。突出了以人为本。这是《新东方红》的第六“新”,非以人为本。但《新东方红》多次提到“人类”,作者胸怀似乎宽广无限,理论新高度。望尘莫及。
由于《新东方红》有以上六“新”,我不敢恭维,不敢苟同,不敢点赞,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害怕《新东方红》有以下嫌疑:
①有意忽略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在建党建军建国中的伟大功绩。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毛主席的后继者。
②有意忽略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领导。
③竟然把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比喻为冰雪严冬,殊为不妥。附带说一句,《春天的故事》,歌是好歌,标题不大妥,可以叫《新的春天的故事》。这可能是受《新东方红》的“启发”。
《新东方红》虽然字面上有“中国梦”“中国龙”“大同”“一带一路”等时髦动听美好的字眼,但通篇歌词缺失“共产党”、“共产主义”及领袖姓名等“敏感词汇”,反倒教人更敏感:“大同”是歌词高潮,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跟李大钊同志的“赤旗的世界”有啥异同?我这点水平不足以刍议。
《新东方红》这样唱,否定改开前三十年,就有割断历史之嫌,不是历史虚无主义又是什么?没有一楼,二楼以上各层悬浮凌空?闭口不提共产党和毛主席及其继任者,歌颂谁?也许作者有“反对个人崇拜”的借口吧?但歌词中也没有“工农兵”呀!《新东方红》没有歌颂对象!或者有歌颂对象不便明说?这就像一个无主语的句子,莫名其妙之至!
《新东方红》,人民不会认可的,因为太“新”了。“新”得让人口羞!马雅可夫斯基曾经说:”无论是歌,无论是诗,都是炸弹和旗帜。”《新东方红》举的什么旗?没明说,是扔向谁的炸弹?细思极恐。这都是和《东方红》比较后的感受,我怀疑:《新东方红》无视党和人民,是一首公知精英和资本家的变天颂歌。

2023-10-12-于樵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