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小品
社观树
彭昌明
尝尽秋色,武功山弯曲的溪坛,泛起层层涟漪,缓缓流淌着,像一条锦缎蜿蜒伸向远方。
金秋妖娆,武功山美好时光,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组织了生态文学研学,文学光芒万道。下榻武功山下的桃园山居,山居似一幅秋暝画图,溪流秀丽,蒸发气雾蒙蒙,早上起来阳光折射潭水漫金,又像是一条金丝带儿从武功山飘荡下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曲桃园山居显得更幽深,苍穹寂静,我迎着山里丝丝凉爽的晨风,呼吸着山里富氧的新鲜空气,踩着山经路边落下的片片黄叶,发出吱吱声响响声。晨曦初射,武功山东垇显露出鱼肚白,整个世界安静下来,纯净下来,令我心旷神怡,抬望眼,丫口的大片儿森林生机勃勃,一颗高大的柏树矗于树林丛中,鹤立鸡群般存在,望着笔直耸立大柏树,一下子带着我忆起儿时乡村屋场,田埂小径上的“社官树"。
“社官树"是农民的崇拜信仰之树,是人们感知社会现象信奉为神灵之树。 “社官"从字义上解是旧时一个村子一片区域地理的管理 者,尊为土地神。此刻的我思绪万千,我寻寻觅觅的生态文学写作的原创源头不正好在这里了,“社官树”趣事多,为人们造福很多,因为敬畏,人们不敢乱砍乱伐,不敢行苟且之事,地方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社官树",江西的村口地头田埂上随处可见的树,树下立一 块石碑或是木牌,树杆上贴上一张红纸条,树桩下用砖石木头砌筑成土龛,就成土地神庙,又称土地公公出宫龛。地上摆放几个杯子,插上几柱香烛。江西各地乡村人们供奉的土地庙,俗称"社官" ,“社"为稷,乃神仙官,其实就是一座袖珍庙。"社官树"磊落不羁矗于村口左侧方。“社观树”管着一村或几户人家,或一片农田。 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化,生态文明。有了土地才能生长作物,有 农作物才会休养生息繁衍后代。农民对土地产生感恩之心,把土地公公视若神明,逢年过节,农家要给各处的“社官树”上香、敬茶、办三牲和果品敬祀。在"社官庙"后方都伴有一棵或一丛树林,其中之一的大樟树(栢树)就是“社官树”,树种可以是松柏杉榕樟等,要足够高大雄姿,令人心生敬畏之心,默念土地公公保佑我等。“社官树"神树的灵气显现,江西人的神仙树。
“社官树”江西人视为人们和土地的守护神。这与江西农耕为主 相关,对大树崇敬相亲。萍乡的武功山,赣州的九连山都有这样的说法:“社官树"砍不得,无人敢砍。武功山麻田有一村庄的一个毛头小子觊觎粗壮高大的“社官树”已久,想砍下来买钱,结果在去的路上摔了一跤,跌断了一条腿。九连山下龙南市的秀才排村,有个壮汉砍了一棵“社官树”,被村民们逮住了,罚他宰杀一头猪祭祀社官,安慰“社官树",还在山上新种植一百夥树木,要犒劳宴请乡民们一顿饭。此后再无人砍伐树木,秀才排村保存了一大片千年古树林,村里成为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小时候我有个记忆犹新的事情,老人说,有个人在小路上想砍“社官树”,回家拿出斧头,走出门外,突发肚子疼,刚开始砍一刀,伤了他的脚。听了这些事令人毛骨悚然,汗毛倒竖。“社官树”真的显灵,当属偶然,是当时人们认知感知的一种现象。人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到处讲这棵神树,此后无人敢砍“社官树”,“社官树”砍不得、不敢砍深得人心。
我小时候爱哭闹,还顽劣。一天夜晚碰上病疼,嗷嗷哭吼不住,姐姐先是在屋外敲打窗户,言社官公公来了救命,不管用,家人又请来问仙的先生(巫师)。说的是我得罪了村口的“社官树”,我到"社官树”攀爬,在树上乱说话,还摇晃折技。说我戏弄坛前面那个杯子和供香烛等,请求我和父母亲前去叩拜,求得社官公公宽怨我年幼无知,触犯大神。父母亲只好照做祭拜,果不其然,第二天早上起来竟奇迹再现,肚子不疼了。无论真假,世上本无神仙,但不能简单说是迷信,人有敬畏,三尺头上有神灵,人们把虚化的神附于古树存在,成为看得到的神,让人们生敬畏之心,心里平静
舒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如此神奇。
江西的村民们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敬畏生命,对大地怀感恩之情,以求士地神的庇护,江西的村民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千百年来,江西以“风水宝地,风水养宅”之称,真的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保护树林,保护“社官树"成为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树木就是绿色银行。“社官树”既成为村民们的休息乘凉之处,深受人们仰望,成为风水树,成为村里的风景树。
今年的五月天我到赣州市各地采风,突然感觉乡村少了一点样子,心落花流水一般,一是五里路边没了茶亭,二是村口上少了“社官树",人们无信仰之心,无敬畏自然之念。我的心悲戚难受。犹记小时候乡规民约为保护村里树木,不准砍伐树林,就连枯死的枝条也不许当柴烧,只能烧茅草皮和稻草等。村里 1958 年大炼钢铁时,要砍伐村口的“社官树”,村民们自觉组织“护树队”,日夜守护着“社官树”,最后以拆除四个小门楼的木头做灶柴作炼钢铁的燃料,才护住了这片土地的树木和这棵“社官树”。
进入武功山桃园山居深处的林子里面,愰如到了桃花源,像陶公一样“悠然见南山。”古木参天,怪树苍桑,遮天蔽日,满目染 绿,露水浴滴,似进入清凉世界。林子里面的鸟儿叽叽喳喳,唱出优美动听哥哥声飘过耳际。桂花树香袭人,飘脑绕颈,畅饮快吸。路边竖着"一花一树一世界, 一枝一叶总关情"。热爱自然生态,热爱森林树木,世人皆然。晨曦已露,看到美丽的日新月异的江西 新农村,新民宿,欣赏之余,欣慰之后。联想以前自然村的人文景 观,村民们以坚强的生命力展现村中族群文化,生态文化。江西的“社官树”就像一位老仙翁一般吸允着来自人间烟火气,告诉人们要 改善和美化人类生活环境,保护好森林树木,保护好人们自己。五月的赣州十八县市采风,调查研究各地的茶亭,以前的五里一小亭,十里一大亭,五十里一接官亭几近灰飞烟灭,仅剩下宁都,安远,大余,石城,寻乌等地少量的破败茶亭,自然与人文破坏了,自然村就不那么自然了。走回村口地头上,不见树林子,更不见了“社官树"。江西的乡村旧貌似换新颜,郊外农村已夷为平地,建起一 座座工业园区,有一个县有十座工业园区,成为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许多村成了城中村,自然而然没了“社官树"。江西的山村民 宿风光无限,确实好事儿,旧村新貌,民富国强,仍村庄不再,村民迁徙进城,村门口的“社官树"不见踪影,稍偏远山区的乡村,偶尔有一两棵“社官树”,村民说:“因扩建道路,开发区管委会建筑工地的需要,“社官树"被连根拔起,移栽別处,有的移栽到城市花园社区成为“美化、绿化"树。那种野蛮方式不是保护,是破 坏,是害死树木。为何不可以砌筑护栏保护好“社官树",又为何不保留着“社官树",使其成为风景树,所到之县市,难得一见“社官树",问起乡村村民和乡村干部,众口一词:人们不信仰树了。错了,大错特错,这不是信仰神灵,是当时人们感知社会现象,实是“天人合一"的旨意,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护佑天兰之树,“社官树"一去不复返矣。
我想“社官树"有知,伤透的心好痛。一样生物,何况“社官树"是人们赋以管理主政本地土地的树,正如人是万物之灵长,尊重自然,敬重生态就是敬重自己。树林是生态链的一环,深信随着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成后,以及生态文学鼓与呼,人们会警醒,会爱护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好树木就是保护好人们。江西的乡村振兴包含着乡村绿化带兴起,乡村人们从反省中会保护好“社官树”,在村前屋后,路旁溪边种植更多的榕树、樟树、枫树等,定会在心中种上一棵高大宽敞、根深叶茂的“社官树”。
2023 年10月15 日
作者简介:彭昌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江西新华发行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著作有《三缘集》,《龙南围屋大观》等十余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