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琛科幻作品小探
三丰 / 文

胡怀琛
胡怀琛(1886-1938),安徽泾县人,一字寄尘,又一字寄仁,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文学家。他思想新颖,有怀革命之志,曾任《神州日报》《中华民报》以及商务印书馆编辑,1912 年经柳亚子介绍加入南社,为重要成员,曾与柳共主《警报》《太平洋报》笔政。先后执教中国公学、沪江大学、持志大学等,1932 年曾担任上海通志馆编纂。抗战期间,忧国染疾,不治而逝。他一生著作丰厚,研究广博,涉及文学、哲学、经学、佛学、考据学、社会学、数学等多个领域。至今保留下来的著述六十余部,多达千万字。
作为晚清民国重要的文化人物、南社成员,胡怀琛的研究不算少,主要集中在他的诗学、小说理论、国文教育等方面,少有人知他的作品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可归于科幻。最近翻到两部有关胡的硕论[1],加上此前任冬梅整理的民国科幻目录,大致可以拼出他在民初科幻方面的成就。

《太平洋报》
总数上来看,胡怀琛可以归作科幻小说的作品数量有 20 余篇,均为短篇小说,绝大部分为白话,发表时间为 1914-1927 年之间。这二十多篇可以分为三大类:科普小说、理想小说、科技狂想小说。
第一类科普小说,代表作包括《兗山神马》(1914)和《狐》(1917)。《狐》试图以科学方法解释狐狸惑人遁形纵火的民间传闻,认为狐狸能眩人和遁形是因为毛中蓄电,它能利用电制造光产生遁形的效果,并且用电产生火焰。《兗山神马》取材于作者家乡皖南附近黄兗山的神话传说。传说山中某处有天晴可见的白色神马,阴天便隐形。小说解释神马的出现是因为山中有马形的石头,泉水流经石上于晴天时反射太阳光形成了白色神马光影。

《兗山神马》
关于创作这类科普式“科学小说”的缘由,胡在《兗山神马》结尾写道:
吾国人科学不明,遇难解之事,辄归之鬼魅神怪。而巫觋者流,又从而播扬其说,以惑人而博利。如此神马,亦其一也。安得有好事如某生者,随时随地,遇此等事,悉据科学真理,以辟邪说,则有益社会,岂浅鲜哉?
”
第二类理想小说,数量众多,比如文言小说《华胥国游记》(1917)、白话小说《一分钟之旅行记》(1917)和一系列“将来的XX”“XX年后的 XX”作品。《华胥国游记》以主人公在华胥国的行踪为线索,全方位地描绘了理想社会生活。在华胥国中,人们乘坐气车和飞船通行,用机器取代人力,住在奢华的旅馆当中,享用美味珍馐,游戏娱乐方式多样。华胥国的胎教院、育婴院、学校均由政府公办,还建造了巨大的公园供国民游玩。《一分钟之旅游记》讲作者在梦中跟随乌有先生旅行地球一圈,乌有先生帮“我”穿上了旅行的装备,然后借助电气在空中穿行。《将来的人类》(1925)中,作者幻想未来的人类进化出了鹰隼、龟蛇等动物在肢体活动方面的长处,反而羡慕古代人“脑力灵敏,心性和平”。

《一分钟之旅游记》

《将来的人类》
第三类是科技发明狂想式的小说,最著名的代表作《消灭机》(1916)。小说讲“我”与友人哈味掌握了一台利用“魄片”能让人和物品凭空消失的机器,二人于是萌生了主宰世界的想法,于是开始威胁英国议会和民众,但最后遭到反噬。小说想象大胆,情节起伏,讽刺意味十足。汤介生同学觉得这像是翻译小说,其实也是有道理的,除了故事完全以英国为背景外,旁证之一就是小说署名“秋山”,而胡以这个笔名翻译过其它小说。但目前还是没找到原文底本,只能姑且存疑。另外这一类小说还有《无所不可》(1922)、《爱克斯眼镜》(1923)、《纸世界》(1916)等。
胡还有一个超短篇小说叫《宇宙》(1923),全文仅一个“!”号。按语:
枕绿著宇宙一篇。其全文为一?之符号。?者疑问也。余今亦著此篇。全文为!之符号。!者慨叹号也。枕绿若谓何谓宇宙。宇宙将若何。吾以为宇宙不过付之一叹而已。
”

《宇宙》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分别为《胡怀琛短篇小说研究》(作者:于涵,山东大学 2020 年)和《胡怀琛论》(作者:何增辉,扬州大学 2017 年)
本文来源:四十二史微信号history42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