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畅想
作者:桑榆
朗诵:春雨
连日阴雨骤然歇,
中秋夜空一轮月。
月亮原自生遥空,
何时嫁地相伴行?
围绕地球千万载,
恶神厉鬼也难拆。
今宵玉镜发银光,
天下共仰倍青睐。

中秋日暮东海月,
水面舰影桅杆斜。
月行直照西山顶,
天上月明满城灯。
三更月高天地静,
离人轻语叙别情。
五更月过崐崙去,
戍边身影向北京。

暮霭散尽碧空静,
海上皓月冉冉升。
天际玉盘转无声,
中夜如镜挂空中。
缺长圆短月惜光,
长思不得情难忘。
悲欢离合寻常事,
如月圆缺伴阴晴。

游子似雁归路急,
白发望眼泪湿衣。
所盼月圆缘有缺,
逢时情深因有别。
人间千情万般爱,
寄托月亮来承载。
骚客良宵多感慨,
名言佳句传万代。

东坡欲乘风归去,
又恐高处不胜寒。
诗仙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仲初明月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醉吟清光不可思,
添愁益恨绕天涯。

后羿射日功非过,
嫦娥不归奈若何!
吴刚砍桂桂益茂,
酿出美酒与谁酌?
人间桂香已飘飘,
月上桂花向谁抛?
蟾宫未闻金蟾叫,
玉兎为谁把药捣?

四海归来团圆聚,
把酒滔滔话良宵。
入户月羞照闺床,
情话未尽夜未央。
别时难来见亦难,
天涯明月共此间。
试问门前东流水,
别情与之谁更长。

古人不识昔时月,
拟作神仙来祭拜。
如今飞天不是梦,
神月面纱已揭开。
海内知己传北斗,
天涯若邻随波来。
今岁又逢中秋夜,
掌上畅想了心结。
——桑榆 作于2023.9.29夜

中秋畅想读后 春雨、炜文
宇宙无限,星星繁多,但人对宇宙的感知,好像只有日、月、地球三者。她们相吸相斥,有规律而又不绝对规律的运行,构成了我们眼中的天象和无尽的景观。作者想像是太阳作媒,把月亮嫁给了地球。故此三者不离不弃,互相缠绕,难以分开。似乎天象年年相似,月月重复,昼夜交替,周而复始。
实际是,重复、交替过程却有差异,而展现给地上人间的景像也千姿百态。
中秋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此日为秋之一半,月满的一夜,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明媚。黄昏之时,一轮明月出于东海之滨,向西南方向升起,然后向西北之尽隐没。所以随着时间的不同,所观察到的景色也不完全相同。月初升之时,月亮接近东海海平面,月光直射舰船,桅杆影子横于沧海波涛之中。到夜里九点,月亮升至京空之上,皓月悬空,满城灯红,此景当美不胜收。午夜时分,月在正南方,万家举酒交杯,互诉衷肠。待到黎明之时,月轮西沉,所见在崐崙之上继续西行,月光从西照射山上戍边战士,身影必然指向东方。作者观察是详细的!
所谓月亮升起,其实是地球向东自转,黄昏是最先看到海平面下的月亮。向西沉实际是地球快转到太阳的正面,天亮了,月亮隐藏在地球背面去了。
畅想是文学作品,包含着感觉和情感色彩。实际上,每天的月亮升落时间并不相同。八月十五夜,月亮并不是最圆的,而是十六。有名句,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看来是正确的。
当暮霭散尽,东方升起的明月格外清徹,赏月是中秋的一个重要话题。苏轼“水调歌头”一词把人间的悲欢离合和月亮的阴晴圆缺相比拟,开啓了人们对中秋情感的一个新话题。也给了人们思乡,念亲,互诉衷肠的内含。
关于月亮的故事以前就有,由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又给人们添加了更多的想象,衍生了更多的神仙故事。使文人骚客产生无限的遐想,写出了许多美丽的诗句。
作者引用了几位名家诗句有:东坡(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诗仙(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仲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中庭地白树栖鸦。醉吟(白居易)的“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古人中秋咏月诗词众多,名句更多,作者引用大家熟知的几句,意在增加一点中秋畅想的内含和美丽。
作者描述月升月落,月圆月缺都很到位。不完全同于古人。既有文学色彩,又符合科学规律。说明作者既有文学基础,又有较深的科学知识。
关于月亮的圆缺问题。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到太阳与月亮之间,地球就遮住太阳照射到月亮上的光线,运行中,其遮挡日光的面积不断增加,增到尽头又逐渐減少到消失,形成了月亮圆缺规律地变化,因此有上弦月,下弦月之分。有望月和朔月之称,即圆月和新月。而又当月亮运行到日地之间时,月亮逐渐阻挡住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光线时,天色变暗,称之为日蚀。这些天象,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使人们产了太多地遐想。我们年年、月月、天天看月亮,看星星。实际上,星星、月亮升降时间和位置,并没有一天是相同的!
辩证的看,因为月亮缺的时候多。圆的时候少,所以圆时显得特别珍贵。有如人们生活中,事业、感情长处于困难失意时,一旦转化成成功、得意,就感觉到特别髙兴。如果月亮总是圆的,挂在一个位置上不动,人们对它就没有感觉。诗中“所盼月圆缘有缺,情到深处因有别”,表达的就是这一既矛盾、又统一,既对立又转化的哲理!
古人传说中,月亮上有一位美女、嫦娥,一个壮汉、吴刚。一株植物、桂树,两只动物、玉兔和蟾蜍。她们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诗者用感叹和问话的方式叙述,任由读者想象。
“四海归来团圆聚……别情谁之与短长。”一段。情深意长,浓缩了中秋之夜亲人、情人团聚的情景。
中秋月离不开咏月,咏月之词出现最多的是明月。而作者在长达六十四句长诗里,明月只出现过两次,还有一次是在引用名家词句中。诗中用轮月,玉镜,皓月,玉盘,如镜,时月,海月,神月,月羞,入户月等词。对月多彩地描述,增加了人们的想像。避免了用词重复,把诗写成了贯口。
最后,作者用“海上知己传北斗,天涯若邻随波来”说明现代科技术,使我们人在天之涯,却可以傾刻在网上相视相谈,处于海之角仍可以用五G微波看到月面上的景观,说明科技的进步。作者在中秋畅想中注入了现代原素。
古人诵月,因为诗者当时所处的境界差异,心境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意境也是色彩斑斓,千差万别,令人读时五味杂陈。
当今因为科学技术地发展,政治走向地变化,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使人不能不为之叹息!聊以拙诗,以了郁闷难解之绪。
问月:
把酒我欲问月神,青光为何照不均。
豪门本有斜光罩,还送金杯玉液摇。
寒舍为何阴霾多,天下地上皆冷落。
日月有情念旧主,盼分光辉重公道。
2023年十月五日夜


作者简介: 作者桑榆,八十四岁,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退休后受聘于数家三甲医院至今。同时还在为医院研究生,在职医生,博士网上授课。平时也为外面介绍来的患者答疑解惑。也纠正了一些被临床误诊的疑难病例,深得病人和共事医护人员的信任。

简介: 春雨,陕西长安人。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培训师,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考级考官;陕西省朗诵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陕西省文明礼仪大赛优秀评委,陕西朗诵考级委员会专业老师;长安朗诵协会会长, 多家网络文化传媒主播。
热爱教育,喜欢朗诵,喜欢用声音诠释中国汉字,传播中华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