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娄山关
柯扬

娄山关原名高岩子、娄关、太平关、不狼山,又名黑神垭,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和桐梓县娄山关街道交界处。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

娄山关风景名胜区由乌江渡、桥雅天池、遵义市及凤凰山、海龙屯、娄山关、天门洞、夜郎镇等8个主要景区、8个独立景点组成,面积为350余平方千米。
娄山关是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景区。
娄山关位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是一个沿裂隙溶蚀而成的隘口,关口周围悬崖绝壁,山峰高达1400~1600米,东西两侧为大小山峰锁峙南,北是高差为400米的峡谷,川黔公路在群山之中蜿蜒通过关口。

西风台是娄山关景区至高点,海拔1779米,是登高望远的选择,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日出、落日。

毛主席诗词碑是一块刻着毛主席的《忆秦娥 · 娄山关》手迹的石碑,全长25米,通高13.55米,碑南北侧建护墙,栽植松柏。

关口,“娄山关”三个大字镌刻在关口岩壁上,字体为颜体行书,刚劲有力,字径2.3米。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老红军舒同于1984年题字。
小尖山是当年娄山关战斗中红军战斗的主战场,红军在这山顶,用石头垒成工事,击溃了敌军的数次反扑。

长空桥,桥长一百米,宽5米, 离地面约60米,长空云扬,铁索连桥,桥上可纵观娄山全景。

雁鸣塔塔身为七层阁楼式塔,塔下有三层平台,总高30.42米。
纪念林是为了纪念在娄山关战斗中长眠于此的红军战士,当地政府在小尖山一带开展人工植树,起名“纪念林”。

百仗梯,共365级台阶。石阶两侧以雕塑小品、浮雕景墙等表现方式,展示了娄山关大捷以及发生在娄山关的一系列著名战斗。
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采用下沉式建筑风格,陈列馆里有革命英烈们的人物雕像和历史图片。
诗词馆里面收藏毛主席诗词七十余首。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红色历史 娄山关战役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初,红军“智取遵义城”。1月7日,完全占领遵义城后,总参谋长刘伯承、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命令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继续向北前进,攻占娄山关。
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率部采取正面进攻,侧翼包抄的战术,首夺娄山关,又继续向北,进至桐梓松坎一带驻防,警戒遵义城北一线,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为迅速摆脱敌人追击,中革军委决定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娄山关,再占遵义城。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19日,红军分三路离开遵义北上;1月29日,红军在土城浑溪口、赤水元厚渡口胜利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但长江沿线敌情严重,不利红军渡江,中革军委电令各军团转移到敌兵力薄弱的云南扎西。蒋介石急令川军、滇军向红军侧击,并在川南部署兵力欲合围红军。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10日,中革军委决定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突然离开扎西、挥戈东进。2月19日,左纵队和右纵队分别在二郎滩和太平渡渡过赤水河。2月24日,红一军团前锋一师一团消灭黔军王家烈第四团一部,攻占了桐梓县城。红军迅速回师,打乱了蒋介石在黔北的军事部署。
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24日至28日,历时5天,红军攻桐梓,克娄山,重占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遵义会议以后的第一个大胜仗。

娄山关基础上建设的娄山关风景名胜区由乌江渡、桥雅天池、遵义市及凤凰山、海龙屯、娄山关、天门洞、夜郎镇等8个主要景区、8个独立景点组成,面积为350余平方公里。
娄山关是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景区。
(待续)
柯扬于长城
2023.10.13~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