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漫谈》(四十一)
内外兼修 莫做嫁裳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飞霞盘转满山红
归鸟渔舟一网中
百年西学迷不返
岂知浅曙在江东

当下学校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美”就是通过文饰包装等方式以提高“本物”外观形象的价值要求。而贲卦内涵就是修饰装扮之义,贲饰意识的产生也是人类原创审美意识的开始,这也是易经哲学中关于美学的最佳诠释。毋庸置疑,东西方哲学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哲学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的世界观,以其严谨的态度从细微处研究世界;而东方哲学自古推崇天人合一,以宇宙和谐为原则,从宏观上把握世界。东方哲学似一座无声无息的神秘宝库,其学问之极往往令人终生难达。因为“以德配天”“天人合一”以及“道法自然”的宇宙思想早已超越了西方三维时空哲学的思维极限!这才是人类未来大同思想的哲学基础!有人说中国传统思想是儒家思想,其实错矣!阴阳五行学说才是东方文化的精华,是东方文明的灵魂学说。此之学说是中国除佛教以外的几乎所有三教九流学说的哲学与社会学基础,是中国古人对世界文化及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只要阴阳五行学说还在中国文化中传承,那么中华文明就永不中断!为什么阴阳五行学说自问世东方古国以来从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因为宇宙就维次时空而言其变化规律是整体合一的。天体为大宇宙遵从天道,万象万物及人体是小宇宙遵循地道、人道、物道,而万道同归!故《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实道与道之间是相互效法又无二无别的!
万道同理,万理一道,道法自然就是大道效法它本来的样子。而大道本来的样子是什么?智慧的中国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古人根据太极阴阳二气的变化发展规律除了建立八卦的阴阳学说之外,又将八卦如乾坤震巽离坎兑艮赋予了五行的不同性质,从而建立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在八卦之中的并行无悖!因为阴阳五行学说是宇宙运动的普遍规律,故称之为永恒不变的“道”。其与生命学细胞之分裂扩张规律、计算机学之高速演算规律、遗传学之基因分布规律等无二无别。智慧的中国古人将宇宙运行之“道”运用到医学、兵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学中,从而形成了诸子百家门类齐全的易道、医道、兵道、王道、商道、农道、中庸之道及伦理之道等。易为诸子百家文化之源,这就是为什么东方思想如儒家、道家、兵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等,在中国兴旺发达且亘古不变地延续着中华文明万年香火的原因!东方“道”之理论及学说因为符合宇宙规律而永远不会被推翻!这也是为什么以“术”为基础的西方文化哲学等不断被后人发展或推翻的原因所在!道永恒无变,术却变幻莫测。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宇宙阴阳二气在万物万象中不同时空的分布规律,中国古人采用了一套“测量”宇宙元气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符号系统,即以阴阳、天干、地支等符号为基础。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影响地球阴阳二气分布最重要的两颗星球是太阳与月亮。中国古人将太阳一年四季向地球北半球输送的阳气的总量平均分为十段,我们分别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表示,人称之为“天干”。其中“天干”依然分出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之天干,乙丁己辛癸为阴之天干,以表示出四季及昼夜之中万物禀赋阳气多寡循环之变化情况。因为太阳的阳气升降远近对万物产生着直接影响,所以“天干”排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地支”之前。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学说,其正确性早已被中国五千年历法所验证!
贲卦。山火贲,离下艮上,100101。贲。亨,小利有攸往。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贲,亨通,“所往”中“有小利”。贲,山下有火,火为山增彩,山火美轮美奂,贲之本义谓曰“贝壳之光泽”,引伸义为“饰”,象征文饰。万物经过文饰,愈彰其美,愈添其彩。

初九爻辞: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初九,上应六四,处贲之始,自饰其足,不敢向上奢华,有车不用,宁愿徒步而行。初九之贲,装饰美化脚趾,甘愿弃车徒行。
六二爻辞:六二。贲其须。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六二,敌应六五,但阴德中正,修饰须发,与“贲”之九三“夫唱妇随”,与上共荣。六二之贲,装饰美化胡须,以示与上同心同德。
九三爻辞: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九三,刚强守正,与六不应,但“九三”之上下二阴得其“光泽”及濡染,永远保持贞固,方得吉祥。九三之贲,装饰得光泽柔润,永远坚持正道可获吉祥。
六四爻辞: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六四,阴柔得正,下应初九,相互文饰,犹如白马奔驰而来,不是寇盗之人,而是婚偶,终究没有忧患。六四之贲,一身淡饰素白,胯下白马无瑕,不是盗寇抢掠,而是求婚往聘。
六五爻辞: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六五,阴居尊中,朴质大方,饰物无华,上承阳刚,持中行事,终究吉祥喜庆。六五之贲,装饰山丘林园,手持一束薄绢,虽显吝啬,终是吉祥。
上九爻辞:上九。白贲,无咎。以白素修饰,朴实无华,没有灾祸。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上九之贲,朴素的白饰,没有灾患。
君子之美,当内外兼修!内修道德文章,外树堂堂形象。内在的质朴美、道德美、思想美与外在的形象美、体形美、衣饰美等相互结合。但外在文饰之美不可文过饰非而喧宾夺主,以致损害内质之美。《论语》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这里我们可知“文”与“质”其实就是外形与内体的关系。贲就是文!就是外在修饰,文饰就是包装添彩之意,也是人类原始审美意识的外表物化,但文饰之美必须要与内质之美相适应,不能文过饰非,忽略本质美的追求,从而浮萍连篇华而不实。易之《序卦传》曰:“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据记载,孔子一生卜过两卦,一卦为贲,一卦为旅,得之贲卦后,孔子便知上半生为他作嫁衣裳,政治上一无所成,得之旅卦,孔子便知下半生周游列国,政治上终无所获。其实在自然的世界里,万物之间互为装饰,日月星云装饰蓝天,山川河流装饰大地。人类社会亦不例外,我们通过自我之适当修饰,贲之不粗不华,将人之内涵本质恰如其分表里如一地表现出来以增加美感,宜利于亨通。当下之中得之此卦,要注重干事创业与宣传弘扬之间虚实统一,不可文饰过极而损内涵之本!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全国大型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

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4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短小说不得少于三百字.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8月1日起至2024年1月底 截稿。
6. 阅读量与系统后台统计不符的一律视为购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永远不得参本平台的赛事!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100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30元。
鼓励奖300名:奖金10元。
投稿处:主编,希望之梦(木易)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本平台征文不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