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7:30时开始,在熏风路风度书房分享新著《梦留在梦里》:热爱你的热爱,坚持你的坚持,珍惜每一个当下,实现自己的梦想……
“风度艺讲堂”
——文艺沙龙
主讲内容
诗集《梦留在梦里》分享
讲座老师简介
余玉英,省作协会员。从小喜爱文学,大学开始学习诗歌创作。作品发表于《长江文艺》《作品》《诗潮》《苏州日报》《韶关日报》和海外华文报刊等。出版诗集《乘月光走来》《梦留在梦里》。
活动时间
10月13日
19:30—20:30
活动地点
风度书房熏风路分馆
参与对象
读书爱好者30人
参与方式
扫码报名
到场参加活动的读者可以免费获赠指定书籍。
风度书房分享新著《梦留在梦里》讲稿——
立足当下,与诗结伴同行
作者:余玉英
各位热爱文学的大朋友们、小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余玉英,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也是这本书《梦留在梦里》的作者。非常欢迎和感谢各位文朋诗友今晚的到来。也非常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和推介这本新书。在此感谢市文联领导和工作人员何老师。此刻,心里其实有些忐忑,感觉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那接下来,我们就言归正传,看看今晚我带来的这个瓜到底甜不甜,香不香?
今晚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立足当下,以诗撬动生活》,将分为2个部分。一是聊聊这本书写了什么?二是聊聊这本书是怎么写出来的?跟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写作经验和体会。
首先说说这本书写了什么。《梦留在梦里》这本书是我本人的第二本诗集,第一本诗集是《乘月光走来》。这两本书都有一个一脉相承的很重要的特征。那就是立足于每一个当下,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以凝练的诗意撬动生活的精彩。本土诗人杜金华先生说:“在过去的七年时间里,余玉英逐渐在创作中完成着自我的蜕变,不断地在作品中实现自我的超越。”还讲到“能更加清晰感觉到的是她《乘月光走来》的清涩晶莹,到《梦留在梦里》步向丰润沉甸的渐变历程,这是基于她自身履历的渐变,也是诗歌创作经验和文学造诣的渐变,这是这个漫长的过程,一切的变化,都在作品里。这也是每一位优秀的诗人作家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非常高兴被看见一直在进步的自己。就拿第一本诗集《乘月光走来》里的校园诗《早自习》与第二本诗集《梦留在梦里》的校园诗《语文课》(外两首)做个对比。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早自习 》:“教室/很小/像半亩桑园//清晨/翻书的声音/沙沙 沙沙//我听见/一群宝宝/啃一片桑叶”。再来朗读一下《语文课》这首诗:“朗诵完《村居》《咏柳》/顿时感觉,有青草在脚底拱动了/喉咙不禁发出拔节的声音//雨点,从窗外钻出来/内容像我膨胀的乳房,乳汁丰沛/ 辽思河的初春,是刚分娩的母亲//寒春的风,一直在门口逗留/三十多双小眼睛,像晶亮的花朵/在叽喳声里打苞,又在悉索声里开放”。诗风很明显从之前的平铺直述的浅白变为现在的厚重丰盈。这是一个进步,希望未来还可以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这本书一共分为五辑。第一辑是:用折叠的乡愁取暖。大部分是乡土诗,描写在乡村生活的点滴见闻和感悟。我是农村人,从小在田野菜地长大,对家乡和农村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工作之后,也在乡镇、农村小学教书育人,所见之人,所见之物都倍感亲切,我现在工作日还住在从小长大的农村,还乡土保持着联系,内心保持着质朴和简单,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与乡村的山水相通,清净里自有乾坤!
第二辑是:喊山就是喊自己。多是一些个人生活上杂七杂八的感悟,在生活中遇见自己,以诗为经,以梦为纬,对抗着琐碎与庸常,编织生活的精彩。李发模老师说:“诗意的一泪晶莹也是芸芸众生之海,诗人一辈子于此人海和生活中淘金。”我深以为然。
第三辑是:空旷足够信仰成长。主要记录了这些年外出旅游、采风的作品。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代人说:身体和灵魂,总要一个在路上。当代人又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所以我2018年以莫大的勇气去了西藏自驾游,当时我的小女儿才刚满10个月。但我不后悔,因为去了西藏之后,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藏是个让人神往的地方,每个人到了都能遇见自己,回归到最初的自己,减少欲望,升华自己,有勇气去“越过人生更多的石头阵”。也有一些参观红色革命遗址的受教育的感悟,以个人真实所感去抒写红色革命精神,去感恩革命先烈舍身忘死的伟大,写好中国故事,牢记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个中国人都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第四辑是:回眸一笑绿了春天。是与爱情、亲情、友情有关的诗行。人一辈子都离不开一个情字。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殊不知美人难过情关。正是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情,所以才值得留念。因为有爱人、亲人、友人,甚至友善的陌生人,我们才“偏爱着安稳的人间”。
第五辑是:一粒鸟鸣啄亮晨光。是一个人内心的喃喃自语,与孤独的对话。到了一定的年纪,有了一定的阅历,人就会开始向内求,认识自己,去挖掘内心幽微之处,追求清醒和顿悟。这些年,我也在不停地拓宽认知边界,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希望有足够的智慧去创造美好生活,以诗歌筑梦的方式,去坚持对生活美的期盼,对人性善的追求,对自己真的要求。对于这个文学梦,我目前还是很满意,也会一如既往坚持走下去。
说完这本书的内容,再跟大家聊聊我是怎么写出这本书。
今晚想跟大家分享的三点经验是:真诚,真情,立足当下。
先来说说第一个关键词:真诚。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经历告诉我,为人要真诚质朴,与人友善。我的妈妈是个非常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快能干、任劳任怨,非常注意保持与邻里的友好关系,不轻易跟别人起争执,从不主动和别人吵架。这一点,她影响我很深。而我从事的教育就是一个教人求真的事业,所以我很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以爱和包容去促进他们的成长。我想正是这样真诚,冥冥之中为我吸引来了在广东省甚至全国都非常著名的韶关五月诗社,是我们韶关一张诗的名片。有幸认识了里面一群真诚又有才华的老师,正是他们对我一路的关心扶持,我这两本书才能面世,在世界留下自己的声音。他们还教会我真诚地对待文学,以作品说话,塑造自己的风骨。而写诗这件事,我已坚持了15年,是真心喜欢诗歌的。也很真诚地用文字去记录这一路上的坎坷与风光、疑惑与感悟。这份对文学、对诗歌的真诚,就是想告诉大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热爱,才有吸引到贵人和适合自己的圈子。第二个真诚呢,是一定要了解自己,喜欢怎么样书籍,怎么样的作者,怎么样的写作风格,怎么样的文体。从心出发,通过大量阅读,经过在喜欢的文体或风格上大量的练习后,才去突破自己。可能是一条比较好走的路吧。
第二个要分享的关键词是真情,就是要真情实感。生活中,每天经过大脑的情绪、感觉、思绪成千上万,有些会触动到你的内心,并成为生命中深刻的印记,比如我去西藏这一段经历,有些感觉,现在回想起来还犹如昨天。今年我写了一组有关西藏的诗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所以在我笔下留下了真诚的诗句。有些感觉、情绪则如水过鸭背,过了就过了,没有荡起内心的一点涟漪,没有打动自己,所以也不会想去表达出来,也表达不出来。就算表达出来,只是文字空洞的堆积。没有真情实意的文字,是没有温度的,是缺乏生命力的。所以在写诗的内容上,建议优先选择打动你自己的,让你不吐不快的,内心有了情感的流动,才会有诗意的迸发。就比如我,其实除了去西藏,我2013年还做过背包客,独自去过李白笔下“日照香炉升紫烟”的庐山,在浓雾仙海情况下,手脚并用爬过五老峰。当时山上可见度大概只有2米,只要行差踏错一步,可能真的是万劫不复了。还看到90℃陡直阶梯,双腿颤巍巍下到庐山瀑布脚下,感受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仙气,又手脚并用爬上阶梯原路返回。尽管经历很深刻,但我还没有成功写出一句关于庐山的诗句,因为每每起句,都没有找到打动我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一直搁置在脑海,或者以后有机会能重回庐山,又重新启动了对庐山“情感”按钮,诗句一发不可收拾也未可知。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诗歌作品只有打动自己的真情实感,才有可能打动别人,引起共鸣。
第三个要分享的关键词是立足当下,保持对生命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从日常生活中着手,从细节处发现生活动人的一面,像炼金术师一样提炼生活的诗意,以诗记录、歌咏生活的精彩。我们不可能天天在行万里路,去看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但我们一定会活在每一个当下。过去已远去,未来还遥远,最真实的就是当下。我常常记录活在当下,内心的真情实感,怀揣着阳光健康、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人生梦想,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写诗去圆一个文学梦,去做一个说真话、抒真情、颂真美、做善行的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所以我的诗歌通常生活画面感会比较强,因为观察、体悟当下的生活,让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诗歌灵感。当然,作为一个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非常重要,在没有办法用双脚丈量祖国美好山河的时候,就静心下来,去书中领略四季,领略伟人思想,沉淀自己,深刻自己。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希望和大家一起从此时此刻此地开始,观察世界,觉知自己,把握好每一个当下,以诗撬动生活的喜怒哀乐。
《梦留在梦里》,一个书名两个“梦”,就可看出梦想的重要性。“人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上,第12次夺取冠军的铅球运动员巩立姣如是说。她还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而亚运会乒乓球男团8连冠后,35岁的双圈“大满贯”得主马龙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所以祝福在座的每一个你都能热爱你的热爱,坚持你的坚持,相信相信的力量,去珍惜每一个当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谢谢大家今晚真诚的陪伴,希望今天我的分享是有价值的,我带来的“瓜”——《梦留在梦里》是香甜的。再次谢谢大家!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