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恩施
柯扬

恩施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邻建始县,西接利川市,南毗鹤峰县、宣恩县、咸丰县,北连重庆市奉节县,武陵山北部,清江中上游,介于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33″~30°39′30″之间。东西长86.5千米,南北宽90.2千米,总面积3971.58平方千米。2022年末,恩施市常住人口89.1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72%。共有4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4个,主要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1.12%。截至2021年12月,辖5个街道、6个镇、7个乡。市政府驻小渡船街道。

恩施市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抗战时期湖北省政府曾迁置于此,1998年,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吴永安三年(260年),置沙渠县。雍正六年(1728年),取皇恩泽布施地之意,改名恩施县,1981年11月,设立县级恩施市,1984年,恩施县并入。
恩施市属中国地势第二阶梯末端,云贵高原东延部分。西北、东南高,中部低,呈东北至西南纵裂地带走向。主要河流有清江、带水河、车坝河等,属中纬度亚热带气候,呈现出垂直气候的分带性和局地气候的特殊性。

恩施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中国最美县域、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0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恩施市退出贫困县序列。境内旅游资源众多,如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恩施土司城等景观。

2022年,恩施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6.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2:41.2:4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312元。

恩施市境内为鄂西南山地,属中国地势第二阶梯末端,云贵高原东延部分。西北、东南高,中部低,呈东北至西南纵裂地带走向。西北部板桥镇的石门子海拔2078米,是全市最高点;东部红土乡的绵羊口海拔262米,是全市最低点。境内沉积岩分布广泛,多山间槽坝;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溶洞天坑较多,伏流断涧,奇峰异石,构成秀丽壮观的自然风光。主要山峰有大山顶、猫儿山、笔架山、牛鼻子山、马鬃岭、前山、五堡山、麻山、高峰尖、石岩山等。境内大山顶、石灰窑、太山庙一带,呈小型高原地貌分布。

恩施市属中纬度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山河交错,高低悬殊,引起光、热、水的再分配,构成错综复杂气候资源,呈现出垂直气候的分带性和局地气候的特殊性。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日照时数1300小时,相对湿度82%,年降雨量1400~1500毫米,年空气优良天数300天以上。

截至2022年,恩施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3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76项。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13名、州级64名、市级162名。全市建成了18个非遗传承基地、5个非遗传习所、5个传统工艺振兴示范基地、9个传统工艺振兴工作站、9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学校。
恩施市共有5A级景区1个(恩施大峡谷)、4A级景区3个(女儿城、梭布垭、土司城),3A级景区4个(龙鳞宫、枫香坡、二官寨、望城坡)。

恩施市境内可供开发利用河流58条,主要河流有清江、带水河、马水河、马尾沟河、云龙河、太阳河、米田河、芭蕉河、车坝河等,水能理论蕴藏量75.6万千瓦

恩施大峡谷,全长108千米,面积300平方千米。以“雄奇险峻秀”名著于世,被誉为“世界地质奇观、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馆”。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市。 2015年7月,恩施大峡谷正式建设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12月,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
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保护基地,也是城市娱乐消费中心和旅游集散地,拥有3横2纵全封闭的5条步行街,集民俗文化、休闲旅游、民俗酒店及特色商贸为一体。

恩施土司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恩施市土司路,是集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大成的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落。

梭布垭石林旅游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面积21平方公里,位于恩施市西北部,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是武陵山区避暑金三角之地。
梭布垭石林形成于4.6亿年前的奥陶纪,独特的“溶纹”“戴冠”景观、狭缝秘境、化石古迹随处可见,堪称远古地质博物馆。景区有青龙寺、莲花寨、磨子沟、九龙汇四大景点。

恩施紫油厚朴,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恩施紫油厚朴因主产区位于双河乡双河桥,又名“双河厚朴”。恩施州栽培历史悠久,产品质优、色紫、油润,故称“紫油厚朴”。
2005年08月2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恩施紫油厚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2年07月15日,被湖北省政府公布“恩施紫油厚朴”为“十大楚药”道地药材品种之一。

恩施玉露,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恩施玉露外形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如针,色泽苍翠绿润。2007年03月0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恩施玉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恩施土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恩施土豆体型椭圆形,单薯一般重50克-100克,黄皮黄肉,表皮较为光滑,口感软、糯、香、绵,内在营养丰富。2019年1月17日,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恩施土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板桥党参,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板桥党参,原产于恩施市板桥镇,1981年7月被正式确定为“中国板党”,也称“板桥党参”,简称“板党”。板桥党参,有效成份含量高,品质优良,被列为中国四大名党参之首。2006年4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板桥党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待续)
柯扬于长城
2023.10.13~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