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人相聚在金秋十月——追忆难以忘怀的知青岁月




文/张文革
十月是秋收季节。
金秋十月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吉祥、温馨、浪漫的暖意。尤其是金秋的红叶,它象征着人们的心情,好似火一般的热烈与激情。

巧合的是,今年的金秋十月,又恰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五十五周年。
那个令所有知青人难以忘怀的激情知青岁月,距离我们下乡当知青已经过去整整半个多世纪了。

回首当年,那时的知青人年轻有为,各个意气风发、朝气蓬勃、豪情满怀,他们相应祖国号召积极山上下乡当知青。

在农村当知青期间,这些知青人,为改造农村旧面貌和当地社员一起战天斗地。当年,这一代知青人曾付出了宝贵的青春与年华。

想当年,在共和国最困难时期,是这代知青人用他们的身躯,乃至生命无怨无悔地托起共和国大厦,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时间地流逝,这代知青人的青春已不在,已步入老年人行列,都已过古稀之年。正应了那句话:“岁月是一把无情的刀,在我们的心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然而,岁月无情人有情。

2023年10月11日上午,在原集体户女户长李英华的提议下,为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五十五周年,我们原梨树县、梨树公社、夏家堡子八队集体户部分男女知青及其他几位知青大姐,相聚在“八大件”餐厅。

就见,这次来参加聚会的知青们,各个白发苍苍,脸颊早已布满皱纹。虽没有当年那可爱、年轻、活波知青人的影子,

但从他们面目表情不难看出,各个依旧是精神矍铄。从言谈举止中,他们还是那么地乐观开朗、谈吐不凡。

本次聚会的宗旨:就是让老知青人在一起共叙当年的友情。

餐厅内,那热烈而洋溢、祥和的场面,不禁让每位老知青为之动容。

看到这难以忘怀激动人心的场面,让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把这感人的画面一一给记录下来。

聚餐前,应知青们提议:大家一起合影,留作永久的纪念!

(前排左起一:曹丽君、祖莹璞、李英华、邵颖、朱丽敏、魏丽华、林杰、赵凤云。
后排左起一:魏连生、董峰、董维俊、张文革、才立彬。)
聚餐开始。
在那欢乐祥和、热烈地气氛中,不断引起一阵阵地欢声笑语和掌声。大家共同追忆知青往事,并频频举杯,互相祝福、互相倾诉在知青岁月中,所经历的人和事。

瞧!那边有女知青边说边比划,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这“得意忘形”地笑声不绝于耳。就见有几位知青老大姐笑得前仰后合,没有一丝顾忌,似乎找到了童年的味道。

开心、相当的开心。此情此景不禁让我为之感动,毕竟是五十多年的知青战友,能在暮年之时,还能相聚,这是人生中最大的幸事!

瞧!这边男知青聊得也相当地开心!他们几个简直是旁若无人,高大地嗓门一浪高过一浪,那兴奋地心情无法比拟。这位知青大哥还没讲完,那位大哥接茬儿又继续讲述。说话地声音一个比一个大,有几次,外人经过包房时,都探脑张望,感觉很是惊奇!

其实,外人并不了解知青们的内心深处。他们之间有几年没见面了,都十分想念对方,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各自心里都有说不完地话,更有唠不完的嗑。

在此之前,还有几位女知青,曾一度和大家失去联系。这次重逢,各个高兴地热泪盈眶。

席间,还有老知青朱大姐,为这次聚会助兴,用她那浑厚有力的嗓音唱起《我们这一辈》知青歌曲。谁知,刚刚唱个头,就被几位男知青的欢歌笑语声所打断了。

这次聚会,我们所有知青人,始终洋溢着祥和与快乐!

大家频频举杯畅饮,互相祝福!

俗话说得好:相见难时别亦难。人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

不经意间,时间匆匆从我们身边溜走,这次聚会已到尾声。瞧!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映入眼帘。前来聚会的男女知青们依依不舍,互相加微信、互留手机号,互相合影留念,把那美好难以忘怀地瞬间记录在手机内。

临别时,大家互相共勉:留给我们这些老知青人的时间不多了,各自要珍惜保重身体,有时间我们还相聚!

(原长春市第十七中学三年九班部分知青合影:
前排左起一、李英华、赵凤云、朱丽敏、邵颖、祖莹璞、魏丽华。
后起左一、王守志、魏连生、董维俊、才立彬、董峰。)
大部照片由参加聚会的知青人提供
作者:老革 写于2023年10月11日

【作者简介:张文革(笔名老革)老三届知青。虽已到古稀之年,但始终不渝地酷爱文学。闲暇时也爱回忆陈年旧事,有时也会坐在电脑桌前,装模作样地写写回忆录,小说。偶尔在报刊或杂志上也会出现作者的名字。
人生宗旨:在文字里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安度晚年。现为:长春市朝阳区作家协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文、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