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神农架
柯扬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由房县、兴山、巴东三县边缘地带组成,面积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盖率69.5%,区内居住着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近8万。由天燕景区、古犀牛洞景区组成,是以原始森林风光为背景,以神农氏传说和纯朴的山林文化为内涵,集奇树、奇花、奇洞、奇峰与山民奇风异俗为一体,以反映原始悠古、猎奇探秘为主题的原始生态旅游区。

总面积13333.331公顷。建于1983年,为“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神衣架自然保护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加入世界生物保护区。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由房县、兴山、巴东三县边缘地带组成,面积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盖率69.5%,区内居住着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近8万。 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处海拔398米,平方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誉为“华中屋脊”。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从印支运动末至燕山运动初,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大面积的掀斜,奠定了区内的地貌骨架。第四纪气候的冷暖变化,在部分地段残留了冰川地貌,致使区内地貌复杂多样。林区山峦迭嶂,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山坡陡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神农架山脉近东西向横垣于神农架林区西南部,以神农顶最高,高程为3105.4m,也是华中地区最高点;林区最低点为下谷坪乡的石柱河,高程为398m,相对高差2707.4m。根据区内地貌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溶蚀地貌、溶蚀侵蚀地貌、剥蚀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等四种类型的地貌单元。

神农架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气候向温带气候过渡区域。全年辐射103.7千卡/m2,全年日照时数1858.3 h,日照时数及总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少,年均气温无霜期因海拔不同相差很大。年降水量在800—2500mm之间,水量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春夏之交常有冰霜发生,一般从9月底至次年4月底为冰霜期。区内平均年蒸发量500—800mm,干旱指数为0.50—0.53。全年80%的时间盛行东南风。

神农架是湖北长江和汉江的分水岭。神农架林区共有四大水系,分为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堵河四大流域,境内有大小河流317条,其中: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条。神农架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平均降水总量为36.4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2.00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2-2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13591立方米。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河谷具明显幼年期特征,河谷陡险,横断面多呈“v”形,坡降大,水流急,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制约,神农架水资源除少量的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社会生活用水外,主要是在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根据勘测表明,神农架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为35 万千瓦,已作流域规划的有31万千瓦,现已开发12.45万千瓦,正在开发的10.1万千瓦,拟开发的7.5万千瓦。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农作物品种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大豆、红薯、南荞、苦荞、南麦、荞麦、小豆、豌豆、四季豆等;油料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等。近几年来,由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粮油种植面积锐减,产量大幅度下降,小杂粮生产萎缩。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99科872属3183种,真菌、地衣共927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76种,如珙桐、光叶珙桐,连香树、水青树、香果树等;属于神农架鄂西特有植物42种,如汉白杨、红坪杏等。药用植物超过1800多种,以“天然药园”驰名中外。神农架现有脊椎动物493种,占湖北省脊椎动物总种数的57.5%。其中哺乳纲7目22科75种,鸟纲16目48科308种,爬行纲2目8科27属40种,两栖纲2目7科23种,鱼纲4目10科32属47种,分别占湖北省同类总数的61.9%、71.5%、68.9%、50.0%、23.4%。神农架蕴藏着丰富的昆虫资源,计有28目157科4143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3种。此外,还先后发现了30多种白化动物,如白林麝、白鬣羚、白蛇、白熊等。白化动物多也是区内动物资源的一个鲜明特点。

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神农架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通过对75种兽类、236种鸟类和63种两栖爬行类的成份分析,东洋种占优势,占总种数的64.97%。广布种其次,占总种数的17.65%。古北界种占总种数的17.38%。可发现南方和北方物种混杂现象,表现出过渡性特征。

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金丝猴主要分区。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自然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的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神农架。主要栖息在海拔1700—3100m之间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集中分布在保护区西片的东部区域,有金丝猴种群1200余只。

特色景观
神农架素除举世闻名的“野人”之谜外,还有神奇的白化动物,吸引着科学考察人员和海内外游客。神农架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风景垭、板壁岩、大九湖、神农顶、植物园、炎帝祭坛、千年古杉、香溪源、天门垭、燕子垭、植物标本馆、红坪画廊、古犀牛洞等。

香溪源
风景垭
风景垭又名"巴东垭",在神农架主峰西侧,距松柏镇117公里、木鱼镇30公里。最高处海拔2950米,有"神农第一顶"之誉,为神农架主要风景区之一。
香溪源
香溪源是长江的支流,因哺育过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和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而闻名于世。香溪源发源于神农架内,水质纯净,古木参天,有古代冰川的遗迹。相传王昭君在出塞和亲之前,曾回故乡省亲,她路过溪边,在溪流中洗脸时,将一串珍珠失落其中,从此,溪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芳香扑鼻,故名香溪。
板壁岩
板壁岩位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距木鱼镇45公里余,离瞭望塔5公里,素以"野人"的出没地和石林倍受游人注目,板壁岩上下箭竹林漫山遍野,密不透风。这一带是神农架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箭竹林中经常发现野人的遗迹,毛发,粪便和竹窝,野人的毛发,无论表皮 ,还是髓质形态,或是细胞结构均优于高等灵长目动物。
神农坛分天、地二坛,依山而建。天坛正中耸立着炎帝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天坛之下为地坛,辟有可容数千人之众的广场。广场大圆图案,代表天;圆心处设正方形,代表地,方形图案中,五彩石分列表示木、火、土、金、水五行。地坛广场的前端,两根高10米的如华表般的图腾柱分立两边,柱上雕塑也是牛首。图腾柱和浮雕之间设有祭坛。祭坛完全按古天子祭坛的规格设置,青铜铸就的祭器九鼎八簋正中排放,香炉、香案、金钟、法鼓坛前排列。
从地坛到天坛要经过243个台阶,计分五级,自下而上,第一级为9步,称“明九”;其余四级依次为72、63、54、45步,皆是九的倍数,称“暗九”。这种“九五至尊”的设计,暗含着神农的至尊地位。
天门垭
天门垭海拔2328米,距红坪12公里,西南濒东沟、号房,东北与燕子垭对峙,垭两侧危崖叠石,青松、红桦、紫杉、山花杂生其间。 209国道从垭口穿越南北,是湖北省境内国道公路的最高点。由于时常云遮雾绕,登临此垭如上云天,得名“天门垭”。
燕子垭
燕子垭地理位置在大神农架东北约35公里。燕子垭高峻横衍,苍翠如绘,海拔为2400米。其与天门垭南北相望,下临紫竹河谷,扼鄂西江汉间交通的咽喉要道。
大九湖
神农架大九湖分布着华中地区最完好的亚高山泥炭沼泽湿地。
大九湖距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所在地105公里,西南与重庆市巫溪县双阳乡及巫山县当阳乡接壤,是林区通向小三峡的必经之地,东南与林区下谷土家族自治乡、房县九道乡毗邻。
红坪景区
红坪景区位于新旅游开发镇红坪镇内,包括十里画廊和古犀牛洞两部分。十里画廊为一峡谷,潺潺小溪,流贯其间,鬼斧神工,三十六峰,天然形成一道画廊。绵亘15公里的狭长画廊,两排秀峰峭拔攒蹙、像泼墨国画挂在清溪两旁,分为三瀑四桥、五潭六洞、七岭八寨互相搭配、布局紧密,其中又分一奇、二怪、三险、四秀,在70年代,著名画家张步曾在此写生,在北京、东京、加拿大展出中获得成功。红坪画廊因此得名天下。
(待续)
柯扬于长城
2023.10.12~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