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两篇
文|王子昆
(1)一碗凉粉诱人香
每到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柴沟堡西大街税务大楼后边就有几家卖凉粉的,他们用水桶盛上凉粉,摆个小方桌和几把小凳子,顾客坐在那里,花两元钱买上一碗凉粉,吃到肚里充饥、解渴又防暑,那凉粉不仅香味俱佳,而且口感细腻光滑,好吃的让人难以忘怀。
不仅街上卖凉粉,我们自己家里也能做凉粉。凉粉制做相当简单,灶中点燃柴火,锅里舀上水烧开,再把少许玉米面用凉水弄成稀糊倒入锅里,然后一只手往锅里均匀的撒玉米面,另一只手用勺子搅拌,使其形成稠糊状但不能形成疙瘩状,待到玉米面熟透后就可以做凉粉了。
要把糊状玉米面变成凉粉,需要从土产门市部买一个漏粉盆。有了漏粉盆再准备上半桶凉水,然后将漏粉盆放在桶上,把糊状玉米面舀入漏粉盆中,用勺子或瓶底子在盆中不停地挤压,那些糊状玉米面就顺着漏粉盆底部的窟窿眼流入水中,形成了一个个“小蝌蚪”,这就是凉粉。没有漏粉盆也可做凉粉,办法就是把糊状玉米面倒在一个案板上,用刀切成小细条放在水里就成了凉粉,只是形状不如"小蝌蚪”好看罢了。
制作凉粉时如果嫌玉米面不够精到,还可以加入少量的白矾、淀粉或白面,也有用纯淀粉做的,做出来的凉粉与黄色的玉米面粉不同,是白色的。光有凉粉还不行,还需要凉汤,这凉汤是用咸盐面、陈醋、生抽、香油、葱花、香菜等做成的。舀一小勺凉汤放入一碗凉粉里,其味扑鼻诱人香。
凉粉除了夏天吃还可以冬天吃,若冬天想吃那就得热吃,热吃也很简单,即在锅里烧滚汤,把凉粉倒入锅里,当热气腾腾,满屋飘香时,就能热吃了。如果汤中再加上生姜、大蒜、尖辣椒,来上一碗,保你满头大汗,浑身舒服。
附带说一下,把糊状玉米面舀出去,贴在锅底的那层黄澄澄、脆生生的锅巴就好吃的不得了,那是孩子们的最爱。
现在人们大多数住了楼房,用柴火做饭的少了,自己家里做凉粉的也就少了,想吃凉粉只能到街上买,很不方便,所以我还是会时时想起过去自己家里做凉粉的情景。
(2)玉米面贴锅饼情结
凉爽的秋天到东北长白山旅游,晚上在"二道白河镇铁锅炖鱼"饭店吃饭,饭的主食是玉米面贴锅饼,看到那玉米面饼子,不由得勾起了我对小时候生活的回忆。
小时候我基本上是吃玉米面贴锅饼长大的。因为玉米高产,我家乡就大面积种植玉米,每年秋天收获的玉米除了一小部分交公粮外,其余的分给社员做口粮。当我家分到玉米后就把它磨成面,用玉米面做贴锅饼我母亲最为拿手,一口三尺来大的铁锅,锅底放上少量的水,靠近锅沿的一圈,用手捏成碗口大小的玉米面饼贴在锅边上,盖上锅盖,灶中用桔杆生火,火势起来后,锅里饼子的水份被滋滋地慢慢烤去,过个十几分钟,饼子便被烤熟了。那饼子精到好吃,更好吃的是有一层很厚的锅巴,香脆可口。
母亲做玉米面饼分发酵的和加小苏打两种。发酵的所用的时间长一些,早晨把面和好,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发酵,到中午才能做。通过发酵的玉米面饼好吃,好消化,好吸收,对身体有好处。如果早晨太忙顾不上发酵,那么到中午就只能用小苏打做玉米面贴锅饼了,当然这种饼比发酵的饼稍差一点,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时间长了,母亲怕把我们吃膩了,就变着花样做成了各种玉米面贴锅饼。如在饼中间夹一层白糖或红糖,使其成为"玉米面贴锅糖饼";还如在饼中间夹上少许咸盐面、葱花,使其成为"玉米面贴锅葱花饼"等等。除玉米面做贴锅饼外,还可用白面、莜面、高粱面等面做贴锅饼,但那机会太少了。
做纯玉米面贴锅饼也只能是年景好的时候才可以的,如遇到困难时候就不行了。我记得62年那年正当青荒不接的时候,我们只好挖野菜充饥,母亲给我们做玉米面贴锅饼,也只能是三分之二的野菜加上三分之一的玉米面,那样的饼子应该叫做"玉米面贴锅野菜饼"了,玉米面野菜饼比起纯玉米面饼虽然相差甚远,但它能帮助人们渡过难关,也算功劳不小。
因为我对玉米面贴锅饼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玉米面贴锅饼使我终生难忘。
作者简介:
王子昆,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二中语文退休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多年来一直从事写作,作品集有《散文》、《小小说》、《当年往事》、《参悟文》、《游记》、《征稿文》、《日记》、为父亲撰稿文。曾在《快乐老人报》、《张家口悦读》、《七十年师范,育桃李满天》(柴师七十年征文)、“纸刊《白鹭文刊》[名家精选特刊号]散文专栏、小说港”《翰林文苑》、《中乡美文化》等发表过数十篇。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