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新蔡人我时常骄傲的对身边的朋友说,杭州西湖算什么,我的家乡不仅有西湖,还有南湖、北湖、东湖。这虽然是嘻嘻话,但我的家乡确实如此,还多了一个月亮湾湖。
今天的话题开头欢喜但结局有点沉重。
作为一个身在外地的新蔡人和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字工作者,家乡这个敏感的话题到底能不能触碰,到底怎么写才不至于引起个别人反感,我思考了很久,也纠结了很久,但理智和良知告诉我,新蔡的五湖特别是东湖作为新蔡的名片和骄傲,为新蔡对外宣传、美化县城人居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和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有很大提升作用。但凡事有其两面性,五湖在展示其美好一面的同时,背后有极大的隐忧,一出又一出人间悲剧在这里重复上演,导致无数个家庭陷入无尽的悲伤和灾难。生命至上,每当看到东湖悲剧的发生,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离去,我作为一个新蔡公民,有必要、有义务、有责任去触碰这个“雷区”和“禁区",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水韵新蔡
近年来,新蔡的决策者们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儒文化,“以“生态立县、文旅活县、科教兴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为主题,大力度、高品位、全方位推进生态水城、仁义之乡、大美新蔡建设,努力把新蔡打造成一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自2017年起,依托县城三面环水的独特优势,重磅投资61亿元,把绕城而过的汝河、小洪河和穿城而过的黍河河水相联通,引水入城,内外水系疏通,和城中“五湖”、城外“一库“相贯通,形成“一环一库五湖”相通联大格局,打造生态水系统、水景观。
“一库”指以生态休闲为目的的东湖水库;“五湖”是指西湖、南湖、月亮湾湖、东湖和北湖,在城区形成东西南北中五湖格局。
有感于家乡的巨大变化,2017年11月,我曾倾情撰写万字长文一一《水做的故乡别样美》,以礼献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故乡母亲的无限赞美,此文在新蔡引起极大反响,刷爆了新蔡人的朋友圈!
据了解,新蔡“一库五湖”由河南水投负责施工,建成后景观维护由新蔡县园林局负责,秩序维护由安泰保安公司承担,实行24小时轮流巡回值班。“一库五湖”公园建成后,不仅成为新蔡向外推介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成为新蔡市民休闲、健身、游玩的好去处,白天人流不断,节假日更是人潮如织,人们欣赏美景、放飞心情,好一派祥和、幸福、和谐的场景!
殇痛东湖
有道是“白天不懂夜里黑”。每当夜幕降临,“一库五湖”特别是离城近在尺咫的东湖从喧嚣归于寂静,尽管湖水在微弱的路灯照射下碧波荡漾,但这看似平静的背后则“暗潮涌动”,波诡云谲。因为“五湖”公园近年来多起轻生溺亡事故大多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东湖公园的吊桥。东湖公园是东湖水库的一个园中园,总面积525亩,其中绿化面积20.5万平方米,水体面积9.44万平方米,最深处水深6米,平均水深3.5米。园内架有一座水上吊桥,吊桥全长100米,桥面距水面两头5米,中间稍低,大概4米左右。就是这个集休闲观光、运动健康、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因一座吊桥而“火”出了圈。2016年8月吊桥建成不久,9月份就发生了第一起跳湖轻生事件。尽管园林方和此后成立的社会救援组织一一蛟龙救援队不断加大24小时巡察和救援力度,由于水域面积大,巡察看护能力不足,2017年此片水域还是发生了数起跳湖轻生事件。
为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自2018年起,有关部门在全县广大青少年中开展“预防在前,救援为主,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宣传,把防范工作前置。园林方加大“一库五湖”24小时巡察密度,蛟龙救援队募集社会力量,在“一库五湖”固定地点安放救生圈、遍插救生杆等自救设施。但由于这些轻生溺水事件多发生于夜深人静的深夜和公园僻静水域处,令人防不胜防。
此后几年,到东湖轻生跳湖跳桥犹如一副多米诺骨牌,形成了令人恐惧的“蝴蝶效应“。尽管有关方面对这一死亡数据三缄其口、讳莫如深,但一名接近内部消息的民间人士告诉笔者,保守统计仅东湖水域这七年来就有80人左右轻生溺水,平均每年11.4人,仅疫情第一年的2020年就发生跳水轻生事件26起。今年1一10月上旬,五湖水域跳水溺水事故呈多点多发趋势,已平2020年全年纪录。东湖吊桥由于桥面距水面5米左右,加之水深4到5米,上下落差和落水拍力较大,成功救活者不到一成。新蔡每年溺亡人数是驻马店市其它8县两区溺水人数总和,故此这名匿名人士表示,新蔡县人口基数和水域面积大,加之救援设施损毁被盗严重,预防溺水和水上救援难度较大,防溺水任务任重而道远。
80是一组冰冷的数字,但这组数字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曾经是父母的宠儿,家庭的希望! 这80名溺亡者中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18一25岁青少年占大多数,年龄最小者只有15岁,年龄最大者70岁,以年轻女性居多。
哪根稻草压倒了他们绝望人生?
是什么让这些正处朝气蓬勃、人生顶盛的年轻人心灰意冷、丧失生活信念,执意走上跳湖自杀这条不归路?
据有关人士分析,溺水轻生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为情所困。这个因素在所有溺水轻生者中占很大比重。如2020年8月,县城某女因恋爱受挫,遭男友拋弃。一怒之下选择深夜跳湖。后有幸被救援人员成功施救。;二是因病所拖。因病治疗无望或怕拖累家庭子女的轻生溺水人数约占总轻生跳水死亡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如去年蛟龙救援队从水中救捞的一名70岁老太太,就是自已从医院逃出来跳湖轻生的;三是因债所致。年轻人这些年买房、子女上学、结婚生子压力较大,有的欠债无力偿还,遂产生轻生念头。这类轻生溺水人员虽占比较少,但这两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四是家庭矛盾。所涉问题有赡养老人问题,家庭债务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矛盾问题,男女婚姻问题等等。这类轻生溺水比例较大,大约占轻生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以上;五是激情轻生。所谓激情轻生就是事发前毫无征兆,触景生情,一时冲动跳湖自杀,多发生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上。如今年夏天的一天,两男一女三名学生模样的青少年在湖边边欣赏美景边嘻闹玩耍。其中一个男生不知哪句话惹恼了女生,这名女生二话不说,竟出其不意的跳湖轻生了;六是真心想死谁也拉不住。如去年一名女生厌学被家长骂了一顿。当天家长以为她返校了,谁知她跑到东湖跳桥,幸被救援人员发现救起。通知家长领回家后,第二天趁家人不注意还是执意来到东湖跳水轻生了。
为什么是东湖?
当时决策者大手笔决定兴建“一库五湖”本意和出发点是好的,但谁也没有想到会有这种不幸的事情发生。近年来,笔者参与报道新蔡“五湖”特别是东湖救援人员飞身一跳舍命救人的新闻不下四五次,但每当写下这种新闻,我的心情就格外沉重,在感动和致敬这些救援人员的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轻生者都“愿意”飞蛾扑火般去东湖跳水?难道这里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和未知的某种魔咒吗?
知情人士告诉笔者,人民路是新蔡县城主干道,东西长近十公里,横贯新蔡整个城区。人民路向东止于东湖。东湖公园是在原老城墙外一片乱坟岗上开挖建起来的。走进东湖公园第一眼就看见一个十米高的铜铸大鼎。要知道鼎在古代就是祭祀的神坛,是非常神圣的,但民间一直非常忌讳这个物件。把一尊新铸的大鼎立于公园入口处,不知当初公园规划设计者是如何考量的?
还有一说,东湖吊桥常被民众形容为跳桥,走过此桥和听说过此桥的人很容易被“跳桥“这两个字所情绪左右,加之有人开了头,就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很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惯性思维。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一旦受到某种刺激或挫折,个别人很钻牛角尖,如遇“合适”外部环境,一死了之是他们最后的决犟。比起跳楼的疼痛和恐惧,跳水轻生仿佛是他们“最体面”的选择。
东湖吊桥桥高五米,水深丈余,水面宽阔,冥冥之中这里便成了一些心胸狭窄和生活绝望者通往另一个极乐世界的“天堂”。哀哉!痛哉!悲哉!
我们能做什么?
东湖每一起溺亡事故都是一个鲜活生命的终结,每一个家庭永久的哀痛。看似一个个偶然事件,但积累起来就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官方一个必须面对且不容迴避的问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生命至上才是根本。面对问题,有关部门是不是不要光局限于事后救援,要更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做到前置与救援并重,统筹推进这一关系到新蔡千家万户人民生命、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问题的解决。
对于珍爱生命防溺水宣传,要以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为主题,避免空洞说教,让每个人明白,人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人不能自私的为自己而活着,更不应置父母和家人于不顾做出一些极端的傻事,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建议在“五湖”特别是东湖公园设高密度、高清晰360度无死角摄像头,设立专门大屏幕值班室,死盯水域和吊桥每一个角落,实现有情即报,有情即出,24小时待命;
建议在东湖设一个心理咨询服务站,接受社会力量志愿加入,24小时随时接受群众免费咨询,用心沟通,用语启智,用情交融,以挽救更多有轻生意向者的生命;
充实扩大社会救援力量,加强日常救援训练,做到随时拉得出,用得上,战能胜。在“五湖”水域继续加大行之有效的救生杆、救生圈布防力度和密度。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因这些事故的发生就人为把投资千万元的东湖吊桥关闭,不让那些无辜的市民游玩,更不能矫枉过正,把好不容易建起来的东湖填平,撕裂新蔡的这张靓丽名片!
怎么办?我们只能面对既成现实,直面矛盾,其它别无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