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说硬话,不做软事
文||严新财
2022年6月26日下午2点左右,我开车回学校。在永发路和花都大道交叉的十字路口等红灯,车不幸被人给蹭了。
这个路口对进出雅宝的开车族来讲,上下班时期也许是梦魇,车多得如蚂蚁和蜜蜂一般,而且绿灯时间短,红灯时间长。加上电动车、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和少数行人一起抢道,所以既紧张又危险。从汇通广场大门过来的左转车强行插进来,像鲨鱼突然冲进鱼群,恐慌的程度又进了一步。
所以我被他人的车剐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为我每过一次这个路口就担心一次,这种情况下出事的几率就很大了。
我还原一下剐蹭的过程。
我是下午两点到达路口的,离斑马线大约五十米远,三条道挤了五排车。等了两次红绿灯转换,终于我可以开过了,可车多拥挤开得很慢,我右边的一辆本田SUV突然想加速冲过去,因为绿灯开始倒计时了。
我听到“哐当”一声,感觉自己的车被刮到了,我想把车开到对面的马路边上去再看看究竟刮得怎么样了,可感觉车有点开不动,好像有东西卡住了。我立即下车,原来是我车的右前方挡板被刮掉了。我把挡板从地上拉上来,推进原来的卡口,勉强开到了路边。
本田SUV的师傅也把车停在我前边。他说,我的车在前面,你的车在后面,是你追尾了,你负全责。
我说,我的车几乎没开动,是你的后轮刮到我的车了,我有行车记录仪可以看的。
他见我这样说,就说,反正都是保险公司出钱,我们就没必要弄清是谁的责任了。
我当然不同意,要求报警。
他用粤语报了警,估计不是打的110,而是打电话给他认识的一位交警。
我打电话给我卖保险的廖小姐,她让我拍照给她看。见我的车损坏有点严重,要求我报警。我说对方已经报警,她说,那就等警察来判定谁的责任。
在等待交警的过程中,我和本地师傅进行了简短交流,他就住在雅宝河边的别墅,离我们学校应该很近,我们算是邻居。
他反复给我做工作,说他只买了第三方责任险,没买其它保险,而我各种险都买了,请求我承认是我的责任。等警察到来后要我不要说话就行了。我未置可否。
我突然意识到,我的湖北咸宁车牌惹祸了。我听不懂本地话,交警也许会偏袒本地人。毕竟他不是打报警电话,而是打给熟人。
我最近做过几次教师培训,提了这个口号: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所以我很平和,不要因为情绪激动而把事情弄僵。
半小时后两个年轻的警察到来,和本田SUV师傅用本地话进行了简短交流,然后对我说,你在后面撞了人家的车,一般情况下,可能是你的责任。
我说,不可能啊,我的车几乎没开动,他的后轮刮到我,怎么可能是我的责任呢?
交警说,你们俩不是已经协商好了吗?
我说,我有行车记录仪,你们可以看。交警说,他们不会看。我因为从来没出过什么交通事故,也不会操作行车记录仪,交警说他们也不会操作。
我又说,即使不看行车记录仪,你们也完全可以依据两车的刮痕判断啊。交警说我们判断不出来。
我有点恼火,心想,我年老眼花不会操作可以理解,年轻小伙子,而且是交警,居然既不会看记录仪,也不会根据现场判断责任,应该不可能吧。关键是,他们根本没有一个人看我的行车记录仪是个什么样子的,就说不会。真的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而且,以交警的专业能力,判断这个简单的交通事故,应该不是很难吧?
我没有指责交警,而是打电话给保险公司,让他们派人来看。保险公司的梁同志在电话里说,因为行车记录仪有各种各样的,他也不一定会看。但他说马上就会赶过来。
突然来了一阵暴风雨,我们每个人都只好钻进自己的车里躲雨。
雨大风急,但我的心并不急,毕竟今天是星期天,我没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不过我想,这真是奇了怪了,一个行车记录仪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竟然有这么多人说不会看。于是打电话给我们学校管校车的陈主任,陈主任答应带校车公司的队长一起过来查看,他们很明显比较专业。
雨停了,保险公司的梁同志也赶到了。他上我的车把记录仪打开,很快就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他喊交警和对方司机一起去看行车记录仪。记录仪清晰显示,对方超车变道时后轮直接撞到了我的车右前部。
大家都不说话了。
交警立即打印了三份《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确定对方负全责。
交警在我和对方各自签名后离开,剩下的事情由保险公司的梁同志处理。
梁同志处理事情很专业,速度很快,不过5分钟就宣布处理完毕。
我把车开到了保险公司指定的南菱汽车城,这次风波结束。
本田SUV师傅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我们是不打不相识啊。
我笑了笑算是认可。
回想整个处理过程,面对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面对有可能出现的地域歧视,面对有可能出现的人情偏爱,我始终平静如初,没说一句硬话,没有让事态向恶性方向发展。
面对对方因为没买保险让我承担责任的央求,面对交警说我后车撞前车一般是我的责任之忽悠,我没有简单妥协退让,而是坚持原则,让事情圆满解决。
这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说硬话,不做软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