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白矿业技工学校开学第一天,特邀请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特约顾问、特约研究员、西安市委党校原副巡视员、教授冯志进,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对越作战战斗英雄、一等战功荣立者马权斌,为全校师生传授红色基因、讲述英雄事迹,拉开了“校会携手共进,传承红色基因,崇尚战斗英雄”联谊活动序幕。
冯志进教授在讲授中从深入研究、大力弘扬、广泛传承,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自已动手、丰衣足食,艰苦奋斗、夺取胜利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弘扬、传承南泥湾精神的内涵、意义,鼓励学生要弘扬南泥湾精神,做有志义、骨气、底气的时代新人。
冯志进教授围绕“弘扬南泥湾精神,做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新人”这个中心和重点,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大生产运动的缘起及南泥湾精神的形成。二是南泥湾精神的科学内涵。三是弘扬南泥湾精神,做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新人。
冯志进教授在讲授中指出,大家对南泥湾精神的界定和表述都各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大家的共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南泥湾精神的核心要义。
冯志进教授在讲授中强调,弘扬南泥湾精神,就是要做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新人。南泥湾的开发史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进行的,是官兵们用镢头和钢枪,同鲜血和生谱写的一部伟大民族复兴的英雄史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巨大力量。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中央领导多次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冯志进教授在讲授中指出,弘扬南泥湾精神,做一个有志气的时代新人。志气就是志向,表现为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以及为之立下的誓言和决心。志向远大,才能意坚定。越是在困难落后的条件下,越是能显示志气的力量。志气的要义是自强不息。
弘扬南泥湾精神,做一个有骨气的时代新人。骨气就是人格的硬度。人有了骨气,就有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圧倒一切敌人的气概、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骨气的内核是自尊。
弘扬南泥湾精神,做一个有底气的时代新人。底气是由内心生发的一种巨大力量。它表对未来前途的自信,更来自磨难中练就的实力。底气的实质是自信。志气、骨气、底气,都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韧性,激励我们自信、自尊、自强。
冯志进教授在讲授中强调,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新时代是一个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时代,南泥湾精神就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战斗英雄、一等战功荣立者马权斌,给师生们深情讲述了他1986年在老山作战“蓝剑一B”行动中担任突击队队长时,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的英雄事迹。
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带领突击队员搜剿敌方地下工事残敌时遭遇炮弹袭击,苏醒过来他与其他战友再次冲上阵地,投入组织攻打敌方指挥所的激烈战斗中。激战中他头部、身上多处中弹,倒在血泊中,突击队员顾金海也头部负重伤,看到队长马权斌带着重伤指挥战斗,用尽全身力气高喊“不要管我,先救队长!”,最后壮烈牺牲。李良栋奋不顾身堵射孔,令敌胆寒,唐拥军舍身忘己救战友,洒尽热血献青春……突击队英雄事迹不胜枚举,他们英勇无畏的英雄事迹给在前线作战的官兵以极大的激励,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人民,守护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无畏精神。
开学第一课,师生们聆听了弘扬南泥湾精神和战斗英雄事迹,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都把传承南泥湾精神,崇尚英雄事迹作为自觉行动,焕发出了极大的热情,老师们爱岗敬业,精心备课,专心授课,学生们学习氛围浓厚,刻苦钻研。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在南泥湾精神和战斗英雄事迹的感召下,现在校风明显得到好转,增素质,强担当意识明显得到提高,学科技觉醒性明显得到增强。
作者简介
王宽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陕西省洛川县人,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研究员、理事、副秘书长、网站记者、编辑,国际网络文学联盟军旅文学部编审,《洛川文学》特约作家。1981年10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新闻报道员、干事、科长、副处长、团政委、甘肃省军区军史馆筹建办公室主任等职,上校军衔。工作之余,爱好写作,笔耕不辍,有600多篇新闻稿件、论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被军内外报刊杂志刊登,其中有40多篇获奖。因写作成绩突出,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