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朗诵:杨建松

据说李白第三次告别鲁湖时,曾愤然写下过《怒离青莲庵》,诗云:
只书青莲不写庵,
李白折管石阶前。
但使龙泉能断水,
定叫离情不伤天!
真的?不知道。我查遍了手头所有史料,未曾找到这首怒诗。
不过这也好理解,名人之事自古多有假托,何况诗仙?!重要的是,作者为何要冒名愤笔,连用两“不”且折管而去?
眼想睡,灯难寐。开书再入那首《江夏行》的我,别样情感不呼而至!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只要正常,哪一新妇不怨不恨不悔?只要正常,哪个成男不悯不怜不生气,何况情感达人,诗性侠士李白!
如果只此,李白或许还不会动怒,原因是更有甚者在后头!

(李邕)
对李白颇有研究的江夏作家刘和平认为,李白结缘江夏,多亏李邕(yōng)。那还是开元七年(720),才步弱冠的李白到渝州(重庆)拜谒刺史李邕,可惜他的雄论没有被理解,反而引起了李邕的不快且以忙为由,远而避之。

(李白《上李邕》)
这一举措被李白锁定为“失礼”,故别时留作《上李邕》。诗云: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
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其实,两李初识,因误会而不谐纯属正常,即使名士也有难免。况且作为偌大一州的行政主官“有事”岂不常态?说“有急事”也不一定是推脱啊。
但心直口快的李白还是“上”了比他大23岁的“李邕”,连客套的尊称也不给一个。
诗到邕手,初时不屑,但读到最后一句时,被李白称为“丈夫”的他脸也不由自主地红了:细想来自己的确有点不丈夫,于是忙遣家人送金补救,奈何此时的小李已甩袖别衙而去,浪迹无觅。
“不愉快”,给这次相遇打下一个分号。然而名士就是名士,风流倜傥者岂为小节所拘?
史载江夏李邕“素负美名,频被贬斥,皆以邕能文养士”[1]。能文养士的李邕很快就忘了“分号”前面的事,他要做的是如何将“分号”后面的交往给认真刷靓。
这不,正在漫游途中的李白因过于豪爽突然掏穿了钱包,李邕听闻后立即派人辗转送金,这才让“大鹏鸟”不至于陷入窘境而尴尬缠身[2]。
脱窘的李白大彻,原来李邕是我的真朋友哩,早先那篇《上李邕》是不是有点过了?从此他也刮目再看,于是眼里有了一个新的李邕:“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大唐社会是比较人性的,为官者都有公假,不仅元日、冬至可以休息,就是农忙也有假期。如果工作地点离父母超过了三千里,每三年还能探亲一次,给假35天;值得一提的是这“35天”还不包括往返时间[3]。所以说李邕远在北海(今青岛)做太守,也曾于江夏接待过李白,这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不过,这种接待不会年年有,而且还需要李白在邕家附近。而有段时间,李白确确实实就是在江夏的[4]。

(孟浩然)
原来,开元十五年(727),孟浩然觉得这位诗中密友该成家了,于是亲自保媒娶了失宠且已去世多年的宰相许圉(yǔ)师的孙女紫烟,并帮他把家安在(安陆县)白兆峰下的桃花岩。一则是李白不想仕途上频遭打击的岳父(许思文)再受思亲之苦;二则这里离鄂州近,有利于自己发现鹏飞的契机。婚后的他果然没有“酒隐”桃花[5],而是常常登舟出河(涢水)直抵江夏,于通衢结朋拜友、品酒论世,以至于鄂州城没有几人不认识这位诗公子;所以李景虽然没见过李白,但只问了几人很快就在螃蟹岬找到了这位“青莲居士”。

到了李家铺的李白这次虽然没有见到李邕,但喝到了他家绝品绿酒“季公清”,吃到了密制佳肴“五味曲蟮”,还为商妇胡青菱写了《江夏行》,让这位昔日的“娇小”感动了半辈子。

(唐玄宗)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把江南道(监察区)一分为二,鄂州成了江南西道的中心(仅次于省城),但这也没能使李白冲天一举。尽管他的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6],然而他因出生于商家不能科举;先前联姻名门走捷径的希冀也已落空,所以“蹉跎十年”之后,他不得不携妻将雏(chú)北去,将希望投向长安。
李白确实太想建功,也太想立业了,可又是近十年的颠沛流离、谒权献赋,先《明堂赋》,后《大猎赋》……但都打了水漂,直到天宝元年(742),由于玉真公主和集贤院学士贺知章推荐,玄宗才见到了李白。读罢李诗口有余香的风流皇帝立即召他进宫,并拜为“供奉翰林”。
李白的理想似乎实现了,他的诗文常常乐得天子眉开眼笑。但天真的他却不懂木秀于林必遭风毁,堤高于岸必有浪摧的道理,依旧狂放,不仅恋酒留市,而且还引足宠宦,让权倾朝野的高力士给脱靴……终于宫人恨之,谗谤连连,世间本就有“三人成虎”的怪事啊,唐玄宗很快就疏远了他,给了几个小钱后就礼送出宫了[7]。
重新跌回尘埃的李太白醒得了吗?

至德二载(757年),已经57岁但经济上不能自由的他走进了永王(李璘)的军营希冀报国。没想到这王爷动机不纯,李白受牵入狱浔阳。若非好友宋之悌之子、江南西道采访使宋若思营救,后果可想。出狱后他成了若思幕僚,并到了武昌(今鄂州)[8]。
劫后余生的他想起了李家铺,于是再访故人。不曾想10年前李林甫在派出爪牙“就郡决杀”李邕时,早就查封了青菱酒肆。可怜商妇被迫只携一弃儿迁往鲁湖东岸结草为庐,摘莲度日。由于她生性善良,长以茶水供饮路客,又吟太白诗,庐内还悬《江夏行》,案上也多供莲叶莲花莲房,土人遂称此庐为“青莲庵”,她也索性改名“胡青莲”。
天宝十一载(752)夏末,鲁湖上突发龙吸水(特殊的龙卷风),正在采摘的胡青莲躲避不及,船沉人溺。待乡亲们找到她时,早已香消玉殒,唯有右手紧握玉莲。
李白闻说,肝肠寸断,含泪写下“青莲”并焚化后,折断了手中竹管(毛笔),登舟北去,从此再未来过黄公乡。

(牛僧孺)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牛僧孺又被任命为鄂州刺史。虽然他尊刘白(刘禹锡、白居易)为诗仙[9] ,但还是重修了青莲庵,并提匾悬额。李家一位寡女还自愿入庐继承衣钵。所以那时就有儿歌:
李家琴剑李家诗,
李家码头李家祠。
李家风骨李家守,
李家情怨李家痴。

自唐至清,青莲庵香火不断,即使当年李白愤然离去的码头也一直得以保存。遗憾的是,由于粮荒时围湖导致水面后退,码头陆化, 石阶被挖起它用,遗址也变成了农田;但通往码头的石桥于清中重建后,依然坐落在青莲庵西北150米处的河港上。这座全长17.2米、残宽1.75米、建有护栏的双孔平梁石桥,今天只残存10块条石。几年前成了江夏区级文物,得到了妥善保护。

人们在保护什么?又在保护中渗进了何种希冀?
敏感的人都会发现,这座不供佛道的江夏俗庵,只靠“青莲”就能传世的秘密,不仅因为莲文化的可人背景,还因李白《江夏行》的不朽魅力,以及楚天首县世代绵延、重文崇莲(莲、怜、恋)的诗性社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莲庵划归湖东乡。1964年小公社时期为“青莲人民公社”,“社办”就在青莲庵。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造反派觉得李白“不够红”,于是改“莲”为“年”。那时这里还有血吸虫肆虐。1969年4月,为响应党中央“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正在武昌县初中语文教师培训班上学习的我与刘益善等50名学员,就曾在蔡文光、孙长芳与杨合鸣老师的带领下,来此一旬,冒雨消灭吸虫血的中间宿主钉螺。遗憾的是,当时我们还不知道“青年公社”有这样的文化之根。

今天,江夏正在对环鲁湖地区进行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全面的开发,这个古老的唐韵古村能不能借助“青莲”以及独特的“庵”文化,以最新的姿态在时代中打卡,并成为“角(jué)群”中那个最靓的“范儿”?
我相信,一定能!
注:
[1][后晋]刘昫.列传·卷一百·四十·文苑上[M].旧唐书.吉林出版集团.2005.
[2]李娅.再从《上李邕》看李白与李邕的交往[J].文学研究.2010.12.
[3]王郁.古代官员的探亲假[J].国学.2014.12.
[4]皮曙初 田中全.新华社关注:李白“酒隐”安陆十年,荆山楚水熏冶“诗仙”[J].长江日报.2023.7.11.
[5]王琦 注,(明)胡之骥 注,李长路,赵威 点.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M].李太白全集.1998.4.
[6]孟斜阳.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0.
[7]杜甫,夏华等.杜甫诗集[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16.2:13页.
[8]杜甫.杜甫集:三晋出版社,2008.6:第239页.
[9]周浩.李苏州遗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奉呈梦得、乐天[M].牛僧孺及其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4.
2023.10.08

彭敦运,男。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地方教材审定专家。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组专家。中南三省班主任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央教科所特聘专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线班级”专栏作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栏作者。国家NOC赛事班主任赛项设计人兼第一届裁判长。
诵读: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摄影:刘汉林
彭敦运【工笔江夏】系列作品
(请点击标题阅读)
1 《心上的金口》
2 《华丽转身的纸坊》
3 《坊城夜话——关于纸坊的传说》
4 《似梦非梦法泗州》
5 《有笔难绘保福祠》
6 《江城茶仓》
7 《织女临津也相妒》
8 《草色烟光情深处》
9 《圣水黄家湖》
10《报春梅》
11《白云阿的传说》
12《焚香谭古城》
13《雨过天青照大湖》
14《等鲤》
15《传奇嵌在湖中央》
16《惟楚有才》
17《首县首树》
18《邟侯大伽》
19《乡思如海》
20《奶奶给讲梁子湖》
21《梁子湖味》
22《白马头》
23《鼙鼓声中湖州矮》
24《九月桂花红》
25《五里墩》
26《古山铁锦》
27《沉钩夜泊山》
28《丁家咀》
29《干鱼庙》
30《志在鼎甲》
31《涉湖边上的洋码头》
32《打狗湖》
33《橘说江夏》
34《神堂海》
35《八分落霞》
36《枯竹海》
37《女台山》
38《黄公兰》
39《江城第一店》
40《扎营咀》
41《金水闸》
42《关门堤》
43《英雄村》
44《五枫桥》
45《种个墨斗再探花》
46《𡘧门口》
47《鲤鱼撩花》
48《拾遗元丰》
49《叶家海》
50《翟家边》
51《上马厂》
52《后屋》
53《湖咀曾庙供张宪》
54《廖桥》
55《鲛之泪》
56《青埠湾》
57《陈博士》
58《夏祠》
59《青龙河》
60《笔架山》
61《官堤洲》
62《柱皮山》
63 《土库杨》
64《仙人山》
65《仙人桥》
66《黄质书房》
67《山因花扬名》
68《三潭印月》
69《诗醉李家铺》
70《青莲庵》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