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满意”“为民”交考卷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满意”二字,既是干部工作的衡量标准,更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殷殷期望。党员干部当以“满意”为尺,以“榜样”为镜,永葆为民之心,勇挑担当之责,守牢从政之德,以实际行动答出让人民满意的赶考答卷。
永葆为民之心,答好“初心卷”。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和制胜法宝。做为党员干部,无论是身处哪个岗位、奋战在哪条战线,都要始终不忘为民初心,将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该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将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衡量标准,时刻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一些设身处地为人民考虑,多一些换位思考为人民筹谋,多一些雪中送炭为人民造福,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干部时刻就在身边,将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变成利民惠民的铿锵实践,以一生的倾情投入、一辈子的执着奋斗守护为民初心、践行使命担当。

勇挑担当之责,答好“实干卷”。“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能否为民担当、为民尽责,是检验为民初心的试金石。如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行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党员干部既是伟大征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历史进程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当以实干诠释初心、以担当践行使命。党员干部要坚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经常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尤其当前要把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部署作为改进党风政风民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利契机,深入企业、城市社区、农村等一线,真心实意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把群众面临的问题挖掘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办在手上,拿出满格的信心、满腔的热血、满弓的姿态,破解群众各类急难愁盼问题,以纾民困、解民忧的实际成效、满分表现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守牢从政之德,答好“廉洁卷”。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为政之要,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更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中央高层领导曾多次指出,讲规矩、守底线,首先要有敬畏心。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干部、人民的干部,一言一行关乎党的形象,一举一动彰显公仆情怀,只有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方能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要让清正廉洁成为党员干部终其一生的坚守、缱绻一世的情怀,始终保持敬畏之心,遵守从政之德,心存法纪之尺,自觉将遵规守纪、廉洁自律作为更高精神境界和内在价值追求,注重身心修炼、自警自省、自我约束,时常回望初心、感悟使命、检视自我,不断清扫心灵尘埃、涤除私心杂念、校正思想偏差,自觉管好“枕边人”,教好“膝下人”,带好“身边人”,永远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努力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民公仆,以实际行动当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忠诚卫士。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