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三万里》看兵法运用艺术
文/何刚毅
纵观影片《长安三万里》,从场面看,云山城之战,唐军和吐蕃军队经过一场恶战后,唐军虽然暂时保住了城堡,但是伤亡严重。主帅剑南西川节度史高适(高中氶)在守城的战斗中也是拼力斩杀吐蕃攻城官兵,最后因体力不支被击倒昏迷。醒来后虽唐军保住了城堡,但整个战场情况明显,双方伤亡严重,总的趋势是易守难攻,但双方兵力悬殊过大,敌强我弱成当前态势,是否能继续守住城堡成为当前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此时被唐军俘虏的吐蕃士兵还在疯狂叫嚣:“大军就要来了,小小城堡一定会攻破,大家都得死。”说明吐蕃军队来势汹汹,人多势众。唐军虽说这一战是打退了吐蕃军队的攻城进攻,但要一直守住云山城是非常困难的,孤军作战,一旦城破,唐军将是全军覆灭。听到顽固的吐蕃俘虏狂言,高适在云山城头沉思良久,随即下达军令:“弃城,退守泸水关。”高适这一着沉思良久,我们不难从《长安三万里》看兵法艺术。
“弃城,退守泸水关。”从影片演绎的全过程来看,这就是一个败战的开端。并且顶风冒雪撤回到泸水关后的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在泸水关大营,中军帐内,节度使高适迅速了解当时战况及前后方信息,得到的报告是:
首先是圣上在陕州,吐番军队将长安团团围住,情况危急。朝庭的命令象雪片似的发来,都是催促出关与吐番作战,以期围魏救赵。逼迫进攻长安的吐蕃大军回师以解长安之危。其二、郭子仪(唐朝兵马元帅),“郭元帅还在蓝田。”距云山城那是远在天边。但距长安城倒是不足百里。其三是“朝庭杀了一批大臣重将,皇上一继位就杀了李辅国与元氶相”。说明形势严重。其四是由于云山城高适交战不利,朝庭已十万火急通报派严武将军来接任高适的职权。从当时战场形势看高适的军队是孤军作战,其行为已是弱军之象。
而此时,在大营中军帐内高适正欲审问抓到的吐蕃俘虏,突然又报告神策军持节监军程公公已到泸水关大营门外,需立即接待。便立即安排帐内记牌管事出迎。
而高适则拿起自已的铁枪,口中念念有词:“天意啊!天意!”,这一声声呻吟,让帐内众人皆惊,本欲可能会杀了吐蕃俘虏,却不料高适转身令道:“将吐蕃带走,仍将那吐蕃俘虏鎖在门外铁柱上。”随后,在中军帐内,传来高适惨叫,便是自杀的声音,卫兵前去救护。
随即,神策军持节监军程公公便策马来到帐前,下马被迎入帐内,看到正在抢救的高中氶,似乎伤得不轻,已然烟烟一息的模样。
而这一切都被俘虏的吐蕃士兵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程公公作为朝庭的持节监军,自然是奉朝庭圣命而来。要高适据实回答诸多问题,否则立斩连累三族。其声震帐外。高适便到:“本欲自裁,以谢圣上”,如此这般有气无力的一番话后...
没想到,程公公不问别事,开口即问:“李白,李太白”你可认识?担心高适装糊涂还补充说:“翰林待诏学士,号青莲居士。为何当年安史之乱后不救李白”,要高适据实说来。原来李白在安史之乱后曾投了永王,那可是叛变当今圣上之罪啊!
原来程公公不是为吐蕃战事而来。从而引出了李白故事的由来。
影片以一首诗:“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开头。后两句可是天下无人不知的名句。以插叙的方式,讲解了高适的成长,以及从洞庭湖畔,高适与李白相遇,都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青人,李白以开朗的性格与才华赢得了高适的信任。而这第一次相遇给高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二人结伴而行,并在一路上相互学习。李白要学高适的枪法,并承诺要教给高适相扑(摔跤)之法。在相扑之际,李白将相扑之道:“以实击虚,声东击西,全看变幻,最重要的,就是骗过对手。”之精髓传授给了高适。高适与李白三番五次的邂逅结下不解之缘,李白曾称其为最好的朋友。其中李白的故事引人入胜。
影片中唐营中军大帐内,几次军情通报打断高适故事的讲述,其中有两个细节。一是被俘虏的吐蕃俘虏被胡人救走,吐蕃俘虏逃出了泸水关中军大营。二是记牌管事传递了一个小纸条给高适,而高适看后说是军情,程公公则说不关此事,继续讲回李白。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除了讲李白,同时回顾了高适在晋升为将军,即三镇节度史之前,在前将军哥舒翰手下任职记牌文职的经历。当时哥舒翰英勇出战潼关平安史之乱,由于敌强我弱哥舒翰战场失败,高适如何如何逃出重围到长安报信的经历和原因等等。
影片最后神奇的描述了吐蕃八万大军来袭,仅有六千多人的唐军,在严武将军两万人的援军配合下歼灭了吐蕃的八万大军。取得了以少胜多,战胜吐蕃军队进攻之敌的重大胜利。
这部影片给我们讲了一个很好的战例,那就是高适在云山城守城不利,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急中生智,巧妙地运用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即三十六计:“败战计”。
何谓“败战计”?孙子兵法说:“败战计包括: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六计。”
兵法解释说“败战计是在战败或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所用的计谋。反败为胜、变劣为优,就需要在面临生死关头时,即使到了最后仍不能轻言放弃。有斗志即有希望,历史上因扭转劣势而赢得胜利的例子比比皆是。时机未到绝不逃脱,上述计策即为反败为胜的关键。”同时“败战计是作战中敌众我寡的一种战略现象,也就是自己处于劣势、被动和其他许多未知因素,使自己很难挽回败局。但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因此丧失斗志,束手待擒,就随时有东山再起或其他想象不到的转机。”
而本部影片中则巧妙地运用了“败战计”的战略战术,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很好的教材:
高适沉思良久.....
首先使用了“走为上”计。即高适下达军令“弃城,退守泸水关。”冒着风雨飘雪撤退至泸水关。表现了唐军在敌众我寡态势下,狼狈不堪的弱势。以及临阵而退毫无士气败退。其实质是顺势而为不露痕迹。
其二是运用了空城计。当唐军高适撤退后,留下一座空城给吐蕃军队,让吐蕃人暂时得到了胜利喜悦,在风雪交加的时候有了休息的空间,这样也就延缓和化解了吐蕃军队强烈的进攻意志。以防吐蕃军队连续攻击。
其三是使用了苦肉计。高适在吐蕃俘虏面前唉声叹气,影片中高适拿起自已的铁枪,口中念念有词:“天意啊!天意”,转身令道,将吐蕃带走,仍将那吐蕃俘虏鎖在门外铁柱上。随即,中军帐内,传来高适惨叫,知是自杀未遂,表现出贪生怕死的声音,卫兵前去救护以假乱真。
其四是采用了“反间计”。由于主帅的自杀未遂,贪生怕死,并且朝庭已在追责,临阵换将,严武将军已前来接管高适的军队,为此高中氶失去斗志,毫无信心,防范松懈,放走了吐蕃俘虏。致使让吐蕃俘虏逃走回去报信,吐蕃俘虏所见则是其眼见为实的证据。
第五是运用了“连环计”。唐军高适在使用了“走为上”,“空城计”,“苦肉计”,“反间计”的同时使用了“连环计”。即首先采用了隐真示假的手段麻痹对方,故作贪生怕死,把自己的无能归于天意。利用吐蕃俘虏的狂妄心理,显示自身兵力悬殊的败迹。其二是故意宣告明日某时严武才能到达接管中军部队。在时间上给对方留下有机可乘的空间。让对方也在仓足之间进攻,诱敌深入。其三是利用有利地形地貌,大雪纷飞的天气布阵筹划,最终以伏击战的决对优势一举歼灭吐蕃军队八万大军,收回云山城的胜利而结束。
总的来讲,《长安三万里》这部影片,以史为鉴,把一场看似失败的战争,反败为胜的结局,给后来的军事斗争提供了很好的战例展示,称得上是兵法运用的艺术之作。对激励民族精神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影片所展示的诗仙李白,将军哥舒翰等人物,佐证了高适在几十年的成长中所受到的启发与历练。同时歌颂了盛唐文化乃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作家简介】:何刚毅,笔名:绿溪。四川眉山人,原成都军区驻重庆某部军旅20年。曾参加老山自卫还击防御作战,创办老山阵地《猫耳洞》报。转业后在重庆市渝中区工作干部退休。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新诗学会会员。重庆市渝中区作家协会理事。重庆市渝中区诗联书画院会员。《青年作家网》签约家。《诗路》杂志社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信作家协会会员。《中华作家联盟文学院》终身院士。2020届鲁迅现代文学高研班学员。
作品入编:《岁月如歌》,《花开四季》,《呦呦鹿鸣》,《中国最美爱情诗经2》,《百年风华百花齐放》,《中国诗歌百家诗选》,《世界文化名人大辞典》,《中国诗歌百佳精英作家》等作品文集,在《清风文学》,《中国好诗》,《诗路文学》,《青年文学家》,《西部散文》,《三湘文学》,《黄河文艺》,《重庆诗词》,《渝州文学》,《中国民生新闻》等多种书刊杂志上发表。在军地红色文学,青年作家网,中华作家网,中国新闻网,中国作家网,方志四川,澳门法制报,新红网,经典文坛网,远方诗歌,中诗社朗诵家,山城文学,重庆格律诗词,重庆渝中文艺等全国省市区多家文学网络平台发表。
曾获得全国各类文学征文诗歌散文文学大赛等最佳奖项。荣获青年作家网"优秀诗人"称号,《青年文学家》"优秀作家"等大奖。获《世界名人大辞典》国际编委会"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大使"荣誉奖,获《中华作家网》"2022年十大年度桂冠精英"系列全国评选表彰获奖者荣誉大奖。荣获2022年“方志四川”矩阵阅读量50万以上文章荣誉证书授牌。2023年参加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北京颁奖会荣获“2023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金奖。

2023全国第九届“重阳节”文学笔会征稿活动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重阳节即将到来。古人登高饮酒,赏菊赋诗,思乡怀亲,对重阳节非常重视,而且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诗篇,例如(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赏菊节、茱萸节、老人节、重九节、晒秋节、菊花节、踏秋节、女儿节等。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为宣传中国重阳节,弘扬社会新风尚,展现新时代文艺风采,继续推出"重阳节“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成功举办八届引起强烈反响的全国“重阳节”笔会后,现经研究,由《华语经典文学》编辑部、《国际文艺家》编辑部、《中外文学艺术》编辑部、《中诗刊》编辑部、《中外诗典》编辑部、《国际诗人》编辑部、《世界笔会》编辑部、《世界诗人联合大会》等微刊编辑部;《中国精英文艺》都市头条编辑部;世界文艺图书馆、中国作家图书馆、中国名人名家档案馆、中国文学研究馆四大馆编辑部联合举办2023全国第九届“重阳节”文学笔会征稿活动,并面向海内外华语作者公开征稿:
征稿要求
1、围绕重阳节登高赏秋、怀念亲友、感恩敬老为主题,体裁为现代诗、散文诗、旧体诗词赋、散文、短篇小说;
2、征文邮箱:2785865840@qq.com
或投稿至总编室微信:a13720085131
邮件主题注明“重阳节笔会”,投稿作品后附作者100字简介、近照1张、微信昵称,邮件格式:作品、作者照片、作者简介、微信昵称;
为了入选通知链接能传给作者,保证有效参与资格,投稿作者需添加总编室办公微信;
3、单首(篇)作品标题请加《》,投稿内容放在一个文档中附件发送;
4、每位作者限一种体裁一次投稿机会,凡重复投稿、变换名称反复投稿一律无效;
5、作品数量:现代诗1-5首;旧体诗词2-10首;散文诗、辞赋1-3章,单章1000字以内;散文、小说限1篇5000字;
6、为确保作品质量,作者在投稿前请仔细检查定稿后再投稿,凡投稿即视为定稿作品不得修改、更换、撤销;
7、禁止抄袭作者文责自负,主办单位不承担因作品版权问题引起的法律纠纷;
作者待遇
1、来稿经严格审核,择优录取发表至“重阳节笔会”重点栏目;成绩优秀的专栏复选入”全国第九届重阳节笔会入围名单“;
2、成绩优秀,优先申请签约作家、签约诗人、会员、文学院院士、研究员、认证金牌作家;
3、成绩优秀,有参加编辑部举办的采风诗会、创作论坛、颁奖典礼的机会;
4、活动结束,编辑部将组织专家评委会权威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5、征稿期限:即日起至10月23日,逾期不候。
全国第九届“重阳节”文学笔会征稿活动
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