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辉,男,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张家界市优秀科技教师、市科普研学指导老师,市高中物理骨干教师,从事教育27年,现任桑植四中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学校科教办主任,学生科学实践活动教练员,热爱艺术、文学,偶尔有诗歌、散文创作。

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少回家,家中由父亲留守照顾着,父亲的身体不再硬朗,时不时在闹毛病,趁这个国庆假期,和妻子驱车回了趟久违的老家。
深秋的阳光格外明媚,穿过蓝天洒向大地,照在院子里那一串串深红的红豆上。父亲正在收拾着红豆,见我们回家,格外高兴,张罗着要给我们煮一碗红豆饭。那些红豆是父亲今年种的,又丰收了,颗粒饱满,如同父亲的眼神,满是期待与欢喜。
我家住在偏僻的山村,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一家老小缺衣少食。为了填饱肚子,父亲在山上开块荒地种上了红豆。红豆不挑地,只要有土就能生长,给贫穷的生活带来一丝希望。每当饥饿难耐时,父亲就会煮一碗红豆,等熟透了,滤了汤,在土灶锅里压成粉,没有油撒点盐搅合翻炒,看得我们口水直流,那时候的红豆饭,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味道。
那时候,红豆不仅是我们的救命粮,更是我们的学费。每当新学期开始,父亲就会背着红豆,卖了换点学费。去学校读书路途远要住校,各家小孩都自己带着粮食和熟菜,学校负责将学生的饭蒸熟,端了饭拌着自带的酸菜、辣椒…..。我每次回家收拾一周的伙食的时候,还要从柜子上的木桶里舀上一碗红豆背去,蒸饭的时候少放米再拌点红豆,蒸熟了下面是染了色的米饭,上面飘了一层胖胖的红豆,撒上点盐腌的酸辣椒酱,伴我度过了好几年的学校生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生活好了,早已衣食无忧,但父亲每年还留着一小块地,种上红豆。每当逢年过节,父亲总会在白米中掺点红豆,煮一碗红豆饭。或者将红豆煮熟,滤了汤,在灶锅里压了粉,放上一大块猪油,撒上盐再反复翻炒,撒点葱花端上桌让我们品尝。有时候会把红豆煮熟,压成粉再炒香,用糯米粉和面擀皮,红豆粉做馅包了再蒸。那红豆饭,除了依旧那么香还有满满的回忆与怀念。
父亲已经70多岁了,多次劝说他去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都拒绝,他要住这老房子,听惯了晨曦时的鸡鸣狗吠,每年还能在自家地里种红豆。也多次劝说不要再去地里种红豆了,超市里的米斗中,不仅有各种的大米,还有红豆、绿豆、玉米碎…….。可父亲说,今年不种,明年就没了红豆种,不能把我们家的老红豆种给弄丢了,其实,在他那块种红豆的地方,何止只有红豆,还有玉米、黄豆、高粱………。端起那碗红豆饭,看到父亲有些佝偻的背影,那碗红豆饭,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艰苦的岁月,更像在诉说着父亲为了全家的一碗饭而忙碌的一生。那碗红豆饭,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味道。
在这个国庆佳节,我愿以一碗红豆饭,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感恩那些陪伴我们走过的日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彼“红豆”虽不是此“红豆”,却一样勾起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更让我对父亲充满了感激。父亲常常对我们说:“要用勤劳的双肩挑来幸福,用勤快的双手送走贫困”,感谢他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温暖的家,为我们种下了希望。
一季红豆,一年乡愁,一碗红豆饭,一种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