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 成 之 归
作者:朱双顶
古代用兵打仗,等到凯旋之日,武将们虽然破敌于外、立功于内,但作为胜利者归来,却要像举行丧礼一样,身着白色丧服,向国君请罪。作为国君的这时才说:“我们所要讨罚的是无道之国,擒获敌人,夺取胜利,作为将领的你们没有罪过。”于是为有功勋的将领加官进爵,但也同时削弱他们的兵权,以除处他们的威势。以致后来有被叹为“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良臣灭”之说。这是为何呢?
在古代,兵者,国之大事。所谓大事,除了决定国家生死存亡之外,就是耗损国家巨资,进而影响国家内政的稳定。《孙子兵法》上说:“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这就说,经济条件是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一场战争下来,无论输赢,都要耗去大量的钱财物资。所以,即便是取得了胜利,也是虽胜犹败。
西汉之时,刘邦自从平城之战败于匈奴之后,就采取了和亲政策。吕后执政时,想征伐匈奴,人劝她与高祖比起如何?只好作罢。后来几代皇帝,对匈奴的不断扰边,也是自认为不如太祖而一忍再忍,依然委屈地沿袭和亲之策。到了汉武帝时,通过向商人征收车船税,将盐铁经营收归国家经营等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这才筹备起战备所需的物资,于公元前129年,开始着手发动酝酿已久的反击匈奴的战争,出现了像卫青、霍去病等这样的抗击匈奴名将。但这场抗击匈奴的战争,还是前后打了几十年,虽然最后使匈奴遭受重创,再也无力大举南下侵扰,可西汉王朝也因此发生巨大亏耗,不得不再加重税收盘剥,从而激化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也因此为西汉王朝埋下了巨大隐患,西汉王朝从此走上日落西山衰退不归之路。
所以,唐赵蕤在《长短经》中认为,战争“是谓虚国。国虚则人贫,人贫则上下不相亲。上无以树其恩,下无以活其身,则离叛之心生。此为战胜而败。”由此他得出,所谓的“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并非说就一定是功成身亡,而是一种“沉之于渊者,谓夺其威、废其权,封之于朝,极人臣之位,以显其功。中州善国,以富其心。”就是说,对于战后凯旋的功臣,不是要杀掉他们,而是要雪藏他们,将他们沉入深渊之中,而夺去他的的权势,废掉他们的权力,在朝廷上封赏他们,让他们虚以位极人臣,来彰显他们的功劳,赏给中原之地作封邑,使他们的家族更加富庶,赐给他们美色珍玩让他们赏心悦目等等。这就是让功臣们过上舒服的日子,而不问朝廷政事,让君王放心。
这一做法,宋太祖赵匡胤“怀酒释兵权”做得最为绝妙。宋太祖在众将领的鼎力支持下,通过黄袍加身而夺取皇位,建立起大宋江山。他也因此而不安,生怕哪一天别人也会像自己一样,说是做皇帝还不如做节度使自在,一年多来没睡过一天安稳觉。于是在宰相赵普的建议下,宋太祖通过一场宴请功臣之聚会,用“杯酒释兵权”之法,委婉地劝得石守信等一班武臣将领们,辞官退养,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一些闲官以安享天年。由此实行重文抑武之国策,建立起一整套文官制度,从而稳定了大宋的开国江山。
战争对于将帅来说,也是关系到自己生命攸关的大事,战时为国尽忠而在所不惜,战后功成名就却要急流勇退。唐赵蕤认为,战争结束,军队还师于朝之时,也是武将功臣生死存亡的关键之刻。君主一般采取的措施就是“弱之以位,夺之以国”,也就是用无实权的官位来削弱将领的权力,要用封色赏赐的方式来去掉将领的威势。作为人主的如能深谙此道,就能驾御大臣与将领;作为臣子的如果深谙此道,就能保全功劳和性命。
春秋时文种与范蠡,是越国的两大复国之功臣。春秋末期,位居东方的吴越两国为报世仇,开始了相互之间的残酷争战。到了吴王夫差之时,为报越王勾践杀父之仇,经三年的练兵备战,终于将越国打得惨败,把勾践等数千名残兵败将紧紧围困在会稽山上。走投无路的勾践,最终在文种和范蠡的谋划下得以脱身,入奴吴国,逃过一劫。最后又是在文种的策划下,利用美女珠宝贿赂吴王的大臣伯嚭,而安全逃回越国。越王经卧薪尝胆,在文种与范蠡的辅佐之下,开始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煎熬,最终灭吴成功。他们辅助越王句践,为之筹谋划策,千辛万苦、竭尽全力奋斗了二十余年,最终帮得勾践灭了吴国,报得了深仇,并辅佐勾践成为霸主,可谓功成名就、春风得意。可两人选择了去留相反的两条道路,也有了悲喜相反的两种结局。范蠡毫无留恋地带着那些轻便的金珠玉器和一些亲信仆从,悄悄乘船渡海而去,浪迹天涯,最终成了天下闻名的“陶朱公”,安享晚年。文种恋位贪图享乐留下,不听范蠡的“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劝,终被越王所杀。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汉初的张良与韩信身上,两人都是刘邦得天下后大宴群臣时,所赞赏的所用三大能臣之一,可两人因开国功成名就之后,所选择进退两条路的不同,而有了死生之别结局。张良激流勇退,不恋权位,以学仙辟谷养生之为,而跳出世俗之争,抛弃人世间的一切事情,老死天年。韩信则贪欲不减,结果弄得由齐王降为楚王,心怀不满,就在楚地率军视察而耀武扬威,被人诬告为叛逆,被刘邦用陈平之计诱捕,之后虽无罪释放,却再降为淮阴侯,更不心甘,真的勾结起他人而谋逆,最后被吕后用萧何之计所诱杀。一代名将以死于女人之手,而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遗憾。
战争结束,功臣回归,便是又一次人生选择。是去是留,是进是退,终各得其所,所留给人们的无非是一声叹息而已。去者自去,来者自来,又有多少人能够完全的自主左右自己呢?
2023.5.28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中国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浸淫书海,不时写点感悟,先后在微号公众号多家文学网站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诗歌数百篇首、上百万字,推出读史札记《大江东去》与《长河拾贝》、文化杂谈《随感叨絮》与《名作墨香》、散文随笔《找寻花鸟》与《我读〈诗经〉》、诗歌集《走向胜利》与《感悟时代》等八部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