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投稿头条】
【新疆游记八】
参观坎儿井
王秀滨/哈尔滨市
坎儿井,位于新疆东部的吐鲁番。我们是乘坐东北首趟“满疆红”旅游专列从伊宁前往的。当我们的专列停在吐鲁番东站时,接站的旅游大巴客车已在等候。伴随着熙熙攘攘的游客,我们坐上了自己的车。导游告诉我们:吐鲁番可参观的坎儿井有三处:一处叫坎儿井源,游客可乘电梯到地下的50-60米处。另一处叫坎儿井乐园,有新疆的第一个专业博物馆。还有一处是我们要去参观的坎儿井民俗园,它距离吐鲁番东站有40多公里。因为吐鲁番有世界最长的坎儿井,前来参观的游客已经越来越多了,今天就有12个旅游团。
很快,我们的大巴客车,就稳稳地停在了坎儿井民俗园的正门前。游客们呼吸着吐鲁番37度的暖空气,迎着正午的骄阳,急速地向坎儿井民俗园内奔去。
民俗园兴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项目有:坎儿井博物馆、古坎儿井、民族歌舞餐厅等。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入围“神奇西北100景”。“坎儿井开凿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园内,有新疆的传统民居建筑,如葡萄干晾房,还有洗手壶、硅化木等景观可欣赏。导游带我们重点参观了坎儿井博物馆和古坎儿井。
坎儿井博物馆,位于坎儿井民俗园入门的正前方,约有500平方米。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坎儿井沙盘。沙盘上设有数条坎儿井红线和显示点,直观地展示了引水的情景。从沙盘上得知:坎儿井分为“沙坎”与"土坎”两类。主要分布在火焰山以北灌区的上游、火焰山以南的冲积扇灌区上缘和火焰山南灌区的下游。绕过沙盘,是坎儿井文化墙。墙上悬挂着坎儿井分布图、剖面图,以及与坎儿井相关的人物和诗文等绘图。在墙的附近,有展示柜,里面摆放着挖井人用的刨锤、定向油灯、红柳筐和绳子等实物与模型。据介绍,吐鲁番的坎儿井,出现在18世纪末叶。如果连起来有5000公里,曾被誉为“地下运河”。1957年最多时,有1237条;到2009年,仅有246条。建成的坎儿井,都有自己的名字,有的以挖井人的名字命名、有的以动植物的名字命名,还有的以地理方位或水的味道等命名。坎儿井,是新疆汉语对它的称谓。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其为“坎儿孜”,或简称“坎”。环视博物馆,我对坎儿井的由来、内部结构、分布区域、主要功能和研究成果等,都有了新的认知和收获。
走出坎儿井博物馆,在我脑海中,博物馆里那个“坎儿井沙盘”上的数条个红线,已幻化为养育吐鲁番人民的生命线;那个闪烁的显示点,也已幻化为滋润火洲的果园、农庄与万倾良田不竭的“泉眼”。在我脑海中,博物馆里那一张张精致的“坎儿井绘图”,已彰显了坎儿井,虽然没有古长城的恢弘壮阔、没有大运河的隽永悠长,但它却能与其齐名,成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的真正实力。再仔细回味博物馆里,那一件一件神奇的老物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既艰苦恒久,又意义非凡的劳作场景之中......
古坎儿井,位于坎儿井博物馆北侧,有百余米,是建在坎儿井暗渠上的一条参观通道,分为暗渠和明渠。随着参观的游客,我们进入了弯曲的地下通道。当缓慢地走到暗渠的竖井旁,我驻足倾听着导游的介绍:竖井是为开挖暗渠时提供定位、进入、出土和通风的地方。其间距,上游段为60至100米;中游段为30至60米;下游段为10至30米。其深度,上游段为40至70米,也有深达100米的;中游段为20至40米;下游段为3至15米。我俯视竖井,井壁很光滑,井底是一个大水坑,看不出井水有多深,只看那水一直都很清澈。我听着那潺潺的流水声,感受着浮上来的清凉。我想着:那流动的水,它是来自博格达山和喀拉乌成山的积雪融化;它是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才使挖掘坎儿井有了可能: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勤劳智慧的见证,它也是人类读懂了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赢的结晶......想着这些,我不禁心生无限敬意!带着这份敬意,我离开了竖井,一边抚摸幽暗通道里光滑的墙壁,一边感叹这精湛的“原始工艺”。在前行去明渠的通道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地下长城"的历史变迁与修建过程,感受到了古老维吾尔族先辈们的勇气与坚韧精神。我感叹:在最炎热的吐鲁番,竟然会有1000多个这样的坎儿井,特别是还有年龄最大的吐尔坎儿井,它已经473岁;有最长的红土坎儿井,它全长25公里;有竖井最深的努尔买提主任坎儿井,它井深98米;还有水量最大的欧吐拉坎儿井,它日水量浇地70亩。我被这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的伟大壮举所震撼......
走出古坎儿井,我觉得这里已经不只是一个参观景点,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奉献精神的缩影与丰碑。古坎儿井,它不仅留住了古老西域历史演绎的身影,也留住了人世间无比光荣的品德。它所透显出的思想与灵魂,不仅唤来了四方云游者,唤醒了人们的忍耐力和慈悲心,也升华了人类的灵魂。它那汨汨不断的井水,如同一条连通古今的纽带,以最生动、最直观的方式,让后来者看到了世间的奇迹,看到了保护和拯救这个星球的价值。它就像一部不朽的史诗,记录着火洲人民尊重规律、咬定目标、迎难而上、不怕牺牲的大爱情怀和生动实践。
今天的坎儿井,它在我的心中,也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而是一个蕴藏深厚文化内涵的人文旅游资源。坎儿井精神,有宝贵的时代意义,它不但不能被我们后人遗忘,还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去崇尚与践行。
参观坎儿井,我也汲取到了生活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在短暂的生命里,不必苦心去作“聪明人”,做一个能为他人“挖井”的好人就行。这个智慧就是:要懂得“饮水思源”,在取得点滴成绩时,都不能忘记圣贤祖辈的引领,都不能忘记帮助过自己的良师益友。我在想,人类之所以不朽,不只是因为人有灵魂,而是因为只有人的灵魂,才能生发出希望。我想,只要方向正确,锲而不舍地倾注深情,人人都能看到属于自己渠成水至的“坎儿井”;人人也都有可能,为自己曾经的贡献,改进了这个世界,为自己曾经的友爱,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暖与美好而喜悦与自豪......
(2023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