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飘来蟹味香
王茂宝
作为土生土长的江苏人,要说不知道阳澄湖大闸蟹,恐怕没人相信。但是要说没吃过这种名声在外的美食,那也不奇怪,正如家乡流传的那句谚语所云:“卖盐老婆喝淡汤,卖席老婆铺床桄”,尤其到了我这个年纪,与吃不吃得起并无多大关系。
昨天下午从球馆回家,一步门里一步门外,只听小孙子急切地喊道:“爷爷快看,大闸蟹!”我抬眼望去,看到一只活力强健的大螃蟹嘴里吐着白沫,正在地上横着爬行,圆鼓鼓的小眼睛滴溜溜转个不停,两个孙子每人手里握着小棒前后左右挥舞着。旁边放着一个精致的大礼盒,上面几个醒目的艺术字映入眼帘:“阳澄湖大闸蟹”。礼盒敞着口,里面还有七只被草绳五花大绑的肥蟹。近前端详,正面看上去个个青背;反过来再看,全都是白肚皮,两条铁钳似的蟹螯长满了黄毛,八条大金爪被牢牢缚住。听说是一位亲戚刚刚送来的,每只一百五十元左右。
“秋风起,蟹脚痒”,有人说极致的美食总是藏在恰当的季节里,不早不晚的出现。今天适逢秋分,若能来一次浪漫的“蟹”逅,或许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食材确实好,可是如何烹饪也难为了老伴。这时只见儿媳妇举着手机边走边说:“妈,我来为你请出大厨!”于是她们俩便在厨房里忙活开了。
等待的时间似乎有点漫长,但是挨到饭点时,终于听不到抽油烟机那烦人的吼叫声。随着厨房门被打开,一股浓郁的蟹香扑鼻而来,孩子们欢呼雀跃。
全家六口人依次入坐。望着餐盘里那只红红的大闸蟹,肚子里的馋虫早已被勾引得蠢蠢欲动;双唇尽管紧闭,但还是管不住口水顺着嘴角外溢。我迫不及待摘下一只蟹腿,蘸上碗里的料汁,在嘴里慢悠悠地嚼着,味道香香的,酸里透着辣,再饮一口品蟹酒,爽极了!
都说蟹黄最解馋,真是一点不假。打开蟹壳,对着饱满醇厚的蟹黄轻轻嘬一口,尝尽整只螃蟹的精华,说它“鲜到头顶”甚至“鲜到灵魂”也不为过。
大小是个节,美酒佳肴,一向被全家封为“百事通”的我,此时此刻如果沉默不语,那肯定是不合适的。
“说起大闸蟹啊,真是闻名千古,早在隋朝吴郡的贡品里,始终都有蟹一味。这大闸蟹产于苏州东北部的阳澄湖,那里水域百里方圆,碧波荡漾,水质清淳如镜,水浅底硬,水草丰茂,气候得宜,正是螃蟹定居生长最理想的水晶宫……”,听着我唱评书一般的描述,老伴用筷子敲着桌边说道:“今天的会议不必中规中矩,请发言的同志务必做到简明扼要,重点不撂!况且现在是信息时代,连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都会上网查资料了。”
被她这么一打岔,我的思路断了,押一口酒,又换了个话题:“说起这品蟹酒啊……”,话刚出口,见儿子立马伸出右手,掌心向下,左手食指竖直顶住成“T”型:“请打住,你好歹平时也耍耍小笔杆子,不会不清楚跑题是怎么一回事吧!”于是又引来了一阵哄堂大笑。
本来喝了酒脸就是红的,现在被嘲讽得再红一些也无所谓,其实心里还是明镜似的:自从有了两个孙子以后,我在家庭里的主体地位就开始动摇了,既然退到了二线、三线,开会讲话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滔滔不绝了。现在是自由发言,大家都很高兴,还是让更年轻的同志多讲一些吧。人呀!当知道自己不再重要的时候,就该学会主动收回热情,并优雅退场。
酒喝干,盘碗见底,大家说说笑笑,好久了,也没人提出散席。
感觉有点燥热,我起身随手推开窗户,一股凉风迎面扑来,我想起来了,今天还是丰收节。作为农民的儿子,在这个节日里,我收到了美味的阳澄湖大闸蟹,收获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作者简介
王茂宝,笔名秋枫,江苏连云港人,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江南时报》《河南文学》《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作家文萃》《梦溪文学》等报刊及网络平台。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