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恒昌黄河诗锦句欣赏
王炳强
(一)
一笔狂草,
写到大海。
【欣赏】
寥寥八个字,便不由得使我打开想象之门:魔力无边的造物主,挥动起硕大无朋的倚天巨笔, 饱蘸金墨,以华夏大地为纸,奋力一挥,便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到渤海之滨,写下了一个狂草“几”字,于是乎万里黄河便诞生了!这“几”字写得何等灵动飞扬!何等气势磅礴! 桑恒昌先生的这句诗,想象之大胆、夸张之奇异、比喻之形象、构思之新奇,令人叹为观止,堪称神来之笔!
(二)
在黄河入海口
抓起一把泥土
就是攥着
我的半个祖国
【欣赏】
“攥着我的半个祖国”,绝非虚妄荒诞之语,而是基于真实的夸张。这几句诗之前的语句是写黄河起源于青海,流经四川……河南,由山东入渤海,这四句便水到渠成,自然作结。那么,作者在黄河入海口,抓起一的把泥土,谁能否定是混合着以上九个省份的泥土呢? 这难道不是攥着半个祖国吗? 当然作者的用意重点是表达对伟大黄河和伟大祖国的深挚的热爱。
(三)
黄河弓起龙脊,
错动的骨骼咯咯有声,
向渤海
作最有力的一跃。
【欣赏】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桑先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便对黄河进入大海前的磅礴气势,做了形象而又细腻的描绘。有形:“弓起龙脊”; 有声:“咯咯有声”;有势:“有力地一跃”,亦堪称神来之笔呀!
(四)
衡量黄河,
恰好用得着天平。
这一端,
有多少古老;
另一端,
就有多少年轻。
【欣赏】
这几句诗匠心独运,以新颖的方式,表现黄河既古老:历史悠久;又年轻:充满着活力,孕育着新生,而这古老与年轻,又是同等的!像读者我这种凡夫俗子实在构思不出此种精采的诗句。
(五)
一叠一叠的波浪,
都是黄河的子孙。
它们和先祖一样,
都是用头颅开路。
【欣赏】
这几句诗,既写黄河,又写一代代的中华人。黄河用头颅开路,后浪推前浪,前浪消失,后浪跟上,描绘了一副滔滔不绝的黄河波浪图;同样中华儿女,一代一代,前仆后继,用鲜血和头颅开路,创造了和创造着一部既悲壮慷慨又波澜壮阔、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史、发展史。
(六)
黄河,
一道流体长城,
将掺着母血的乳,
高高举起。
【欣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者将其暗喻为“一道流体长城”, 这流体长城是掺着母乳的血(借喻),高高举起来,哺育了一代一代的黄河儿女,孕育了几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
(七)
满头乱发,
满心乱绪,
凭借自己
来梳理。
【欣赏】
桑先生诗中的比喻,往往新奇而独特,例如他把黄河比喻为“流体的长城”、“流体的清明上河图”,而上四句中,把黄河的漩涡比作人的“满头乱发,满心乱绪”,实在超出普通人的想象,然而这种比喻又非常贴当!桑先生的创作想象委实灵秀非凡!

(八)
我到过黄河的源头,
血脉化作
潜潜细流,
我到过黄河入海口,
激情涌作
排空的浪头。
几十年
活在它的身边,
魂魄,
染透它的颜色;
吞吐,
伴着它的起伏。
【欣赏】
作者对黄河极度热爱,甚至觉得他的血脉、他的激情都与黄河融为一体,甚至于与黄河同呼吸、共命运了:魂魄染透黄河的颜色、吞吐(呼吸)伴着黄河的呼吸。
(九)
我相信:
似我非我的真我,
终会栖身在
新生地
一粒
鲜活的泥沙里。
【欣赏】
作者相信自己的生命终会与黄河的泥沙融为一体,黄河的儿女终会偎依在“母亲”的怀抱里。进一步样彰显了诗人对黄河极度深情的爱。
附:相关黄河诗歌
(一)
一笔狂草,
写到大海。
(二)
黄河,跳下巴颜喀拉山
冰雪和穹窿构筑的高坡
从塔尔寺和彩陶故乡的青海走过
从峨眉金顶和乐山大佛的四川走过
从敦煌莫高窟和大漠烽火台的甘肃走过
从贺兰山阙和西夏王陵的宁夏走过
从呼伦贝尔和成吉思汗墓的内蒙古走过
从洪洞大槐树和壶口瀑布的山西走过
从黄帝陵和兵马俑的陕西走过
从少林寺和清明上河图的河南走过
从一山一水一圣人的
齐鲁大地齐鲁大地
齐鲁大地我们的故乡走过
在埋葬荒凉埋葬老岁月的地方
在用骨头的温度暖着整个身躯的地方
在黄河入海口
抓起一把泥土
就是攥着我的半个祖国
(三)
奔出河口镇
前面是莽原
黄河弓起龙脊
错动的骨骼咯咯有声
向渤海
作最有力的一跃
与东海、黄海、南海
结盟的渤海
以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为后盾的渤海
连连割让
所辖的海域

(四)
衡量黄河
恰好用得着天平
这一端
有多少古老
另一端
就有多少年轻
纵使数清天上星座
也数不清这条河的年龄
而它的每一分每一秒
又都有新的生命诞生
是的,全世界都这么说:
黄河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五)
从卡日曲到入海口
迢迢一万里
哪一朵浪花
不会哼几句黄河谣
要么浅唱
要么高歌
宁可缄默
从不叹息
一叠一叠的波浪
都是黄河的子孙
它们和先祖一样
都用头颅开路
(六)
黄河
一道流体长城
将掺着母血的乳
高高举起
(七)
满头乱发
满心乱绪
凭借
自己来梳理
扎眼的污秽
堵心的苦涩
一口一口
吞进心里
解民饥渴
是小小的祈愿
供稼禾以血
是献祭的循环
升空为云
变成龙的巨口
灭除
火一样的干旱
有你便有
至尊的上善

(八)
不到黄河不死心
是民间俗信
我问过自己
也请教过他人
到了黄河
就死心了吗
我到过黄河的源头
血脉化作
潜潜细流
我到过黄河入海口
激情涌作
排空的浪头
几十年
活在它的身边
魂魄
染透它的颜色
吞吐
伴着它的起伏
黄河
我的血亲
见一次
心就死一次
每一次
都是心的涅槃
(九)
在三江源头站立
几条小溪
抢走我的影子
从此将随
一条渐渐长大的河
千重关山
万里崎岖
还会被壶口瀑布
玉碎成液体
我曾多次
去入海口的前沿
踏看寻觅
我相信
似我非我的真我
终会栖身在
新生地
一粒
鲜活的泥沙里

桑恒昌简介:
生于1941,原籍德州市武城县,原《黄河诗报》社长兼主编,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原副秘书长,当代诗坛泰斗, 现出版诗集21部。有270多首(次)诗翻译成外国文字。 2012年古贝春集团公司在文化,建立桑恒昌诗苑。 2016年被《山东诗人》杂志社授予“首届山东诗人终身成就奖”, 2017年11月被评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2018年1月在德州学院设立桑恒昌文学馆。
王炳强:生于1956年,济南五中退休语文高级教师。
(2023年10月8日)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