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二)
李勤锋

一
2023年4月12日,《寻找》一文在《都市头条》新媒体平台发后,较短的时间里收到了较高的阅读量,有的读者还在评论里写下了宝贵的意见,读者的关心、关注,给了我信心,坚定了我寻找舅舅的意志。
读者对革命先烈的关注,使我觉得,每一个革命先烈,无论和读者有没有亲情血缘、无论自己认识不认识,在读者心里都占据着重要位置,都能唤醒读者深沉的家国情怀。我有一个已经退休的老同事,看了《寻找》后,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说:
“没想到你还有个干革命的舅舅,你寻找舅舅这件事很有意义,我们不能忘记这些革命先烈”。
通过与大家的交流,我觉得“革命先烈”一词已是无数烈士共同的英名,也是无数读者共同的敬仰。读者和读者的关注使我寻找舅舅的使命感越发强烈。
随着大家的关注,我觉得寻找舅舅一刻也不能耽搁了。在和读者的交流中,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了解那段历史的人——也与舅舅一样同样是新中国诞生的功臣,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个或年事已高、或一个个都已故去。战争年代,特殊的环境,又很难留下完整的文字资料,一旦这些当事者离开了,与他们并肩战斗过的、这些牺牲的无名英烈,就会永远的不为人知,那将是共和国成立和发展历程中一段永远的缺失和伤痛。
我天天在想,再怎么找舅舅呢?
我觉得还是应该和程建国老师联系,在我的心里,他就是我寻找舅舅的救命稻草。他既然有热情,有决心,有能力去书写“八大组”的光辉历程,他就是与那段历史挨的最近的人。而且,除了这个线索,和顺着这个线索寻找,我几乎是一筹莫展,觉得没有别的路可走。
《寻找》写成后,我把初稿急不可耐的发给了程建国老师。
程建国老师回微信鼓励我:
“写的很详细,也很感人,我发给几个网红学者继续努力”
我又对原稿作了进一步完善修改,发程建国老师征求他发新媒体平台的意见,他看后鼓励我:
“没问题,可以先发出来”
程建国老师作为原“渤海军区”“八大组”历史的书写者,对文章作出肯定后,我觉得《寻找》作为涉及红色历史的文章,从客观上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找谁刊发呢?现在报刊杂志一方面为了生存,很难刊发这类难有结果的文章,再一方面,现在融媒体发展很快,具有较强的传播优势,我想还是找有阅读量融媒发比较好,我想到了“都市头条”的“济南头条”。
“济南头条”的主编宋俊忠先生,曾多年任济南市作协副主席,他本人既有资深编辑能力,也极其关注红色历史的挖掘和红色故事的宣传,我把《寻找》一稿,首先发给了宋先生,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宋先生看过文稿后,告诉我没问题,表示尽快在公众号推出。
二
之所以选择《都市头条》,除了仰慕宋俊忠先生在文学界的威望,就是这个平台人气旺,有广泛的阅读群,传播能力强,我希望借助平台,收集点寻找舅舅的线索。
《寻找》一文经《都市头条》发出后,短时间内阅读量突破三万人,很多人在评论区都非常赞成寻找革命先烈的行动,可惜的是有价值的线索不多,我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程建国先生。
“程老师:文章推出后,有较高的阅读量,可惜的是没有收到任何线索!”
程老师回信鼓励我说,他把文章发给了网红,也转发给了寻找烈士的热心人和他的朋友。这使我既感动又有些酸楚。
感动的是程建国老师不遗余力的帮助,酸楚的是,我寻找舅舅的事,到了通过网红和热心人寻找的凄凉地步。
其实,我们多么希望国家能给我们那怕是些许帮助。今年两节期间,当我听到舅舅的女儿,为了寻找父亲,一个弱女子多方奔走了七年,落下了腿疾,我看到她时,88岁高龄的表姐,只能坐在轮椅上了。听到她寻找父亲、也就是我舅舅的那艰难的历程,她老泪纵横,感动的我和在场的妹妹一家人也是泪流满面。
我还是希望能通过网络寻得有价值的信息,并逐一回复了评论区留言。
网友“世界微笑”在评论中鼓励我说:
亲情像永恒的流水,永远在心头缠绕,只要有水,就要发芽。
网友韩济生、吉祥鹤肯定了我们几代人寻找烈士的行动。
网友“风清云淡景”写到:
怀着崇敬心情追随一段悲惨旅程,作者舅舅形象逐渐高大,终于可以告慰烈士英灵。
在与读者的互动过程中,与张振坤先生通过微信成了探讨这类问题的朋友。张先生是山东垦利永安镇人,永安镇是八大组所在地,他是一个退休教师,他也有一个待寻找的舅舅。我舅舅的初步信息就是他首先查找到的。
张振坤先生自己介绍到:
我的舅舅(我母亲的堂哥)隋学诗是1919年和周恩来同学,被北洋政府杀害。我一直都在查询这段历史,决然不是为个人利益,只是在寻找历史事实,还历史真面目。我职称不低(专业6级),工资不低(月薪14600)。所以我做的就是寻找历史事实。我只是一个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课题研究指导专家,但我为历史事实在考证。请相信,我一定要去把您舅舅、我舅舅的历史事实查到底。
当他知道我对母亲介绍的舅舅是大干部、去过延安,有化名等传说,自己不敢相信,有顾虑时,他告诉我:
孙纪君烈士,渤海军区政治科科长。当时属于正团级,因文化水平高,被抽调到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开封解放后,参加开封军管会,是开封解放后“拍花案”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干部。
他还说到:你的舅舅建国前就是正团级,称为高级干部没有错。
张振坤先生提供的这些宝贵资料与后来我从表姐那里了解的、经组织认可的情况基本相同。
三
把寻找舅舅的意愿,写成文章,通过新媒体平台刊发,寻找舅舅,除张振坤先生提供的情况外,其他没有得到确凿的实证,寻找异常艰难。再艰难我也打算走下去,可怎么走呢?
程建国老师、张振坤老师,他们为了帮我寻找舅舅,托关系,找熟人,甚至想到了通过网红寻找的主意。但清晰、准确、固定的实证几乎没有。有的就是开封烈士陵园有个叫孙纪君的烈士,是山东滨州邹平人,其年龄和姓名的谐音与舅舅相符。可怎么证明他就是我舅舅呢?
我日夜思考这个问题。觉得舅舅的英灵就在眼前,我就是没办法把舅舅的光辉形象留住。
后来,我想还是要从舅舅的村庄开始找。
我已离开老家几十年了,父母都已去世;舅舅在老家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哥,也已经去世,改嫁他的表嫂也因车祸去世,表嫂带来的表哥的继女我从没有见过,更没有交往和音信。
怎么办?
不得已,我把电话打给了还在老家的妹妹。原来之所以不想麻烦妹妹,是因为,妹妹一家生活在农村,本来生活就不容易,她也没有多少文化,再把寻找舅舅的事给她,怕给她添麻烦。可她是老家我唯一可托付的亲人了,不找她还真没有别的办法。
我通过电话告诉了妹妹,说明想让她去姥姥的村子,打探舅舅的线索。
其实,妹妹从小就没到姥姥家所在的村庄去过。同样是母亲怕娘家成份是地主,怕给我们找麻烦,就不让去姥姥家去和妗子及表哥走动。
我给妹妹说明情况后,她很爽快的接下了这个事。她记忆中母亲说的舅舅的事和我知道的差不多,只多出了一点,她听母亲说舅舅除了叫孙纪君和孙武外,还叫孙仲衡。
委托妹妹去姥姥家所在的村子打探舅舅消息已是夏天最热的六、七月份了。
她骑电动车,冒着六月里的酷暑找到了姥姥家、也就是母亲的娘家——邹平市好生办事处小马家庄村。
现在的农村人口很少,在家务农的更少,整个村子不像过去那样,到处是乡亲、是左邻右舍。她左问右找,按照表哥的姓名找到了姥姥家所在的位置,走近大门一看,大门锁着,从门缝中也看不到里面有人,就转到了姥娘家左后侧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两口子在家,妹妹说明来意,人家说了大体情况:
我姥姥家过去在村子里有很多土地,现在村子一半多土地都是姥姥家入社的,说表哥后来身体不好,但也是个文化人,是村里的会计,因为眼疾,家里没有人和他看,留下残疾,年龄大了才找了个改嫁的对象,成家后,添了人口,娘俩过的很累,表哥比他的母亲还早去世三天。
妹妹又问了一下表哥继女的情况。
也问了姥姥、姥爷的墓地。
人家说你姥姥、姥爷的墓地在现在扩建的医院地界上,因为盖医院时,家里没人管,姥姥姥爷的墓地和其他先人的墓地都没有迁出来,就落在医院大楼下面了。
人家还说了文革中我的妗子们挨批斗的事,说了从我姥姥家抄家出来的那些没见过的书籍和物件。
更重要的是人家确认我舅舅后来已经确定为烈士,家里悬挂过“革命烈士”的牌匾。
妹妹第一次打听到的就是这些情况。并留话过几天再来找表哥的继女一家。
妹妹向我转述了这些情况,我异常激动,这是我第一次确切的知道我舅舅是真正的“革命烈士”。
几天后,妹妹又第二次去了舅舅的村庄,而且比第一次长了许多经验。
这次妹妹给表哥的继女、也就是我的表侄女家和那位好心的邻居家带了礼品。
妹妹来到表侄女家门口,这次很幸运,家里的大门没上锁,她就直接走了进去,看到了一位卧病在床的约有五十来岁的男子。他就是我的表侄女的丈夫,因中风留下后遗症,长期卧床,口齿不清,也没法用手写字。妹妹向他做了自我介绍,他只是点头作为回应。问他我表姐、也就是他姑姑的情况,他只是知道有姑姑,问他姑姑住哪里,有没有联系方式,他就只是摇头了。
妹妹又来到上次见过的邻居家,问我表姐的情况时,人家说:
你表姐已经年龄很大了,没见过她回来。你妗子去世后也葬回来了,因舅舅牺牲在外地,就立了牌位墓,两个夫人陪其左右合葬。
还介绍到:每到年关寒节或妗子的祭日,表姐家的孩子们都来上坟。上完坟就到表侄女家去。他们有时候也能见到人家。
妹妹一算,还有几天就是中元节了,表姐家的孩子们有可能来给他们的姥娘、姥爷上坟,就叮咛邻居一定要多操心,留下我表姐孩子们的联系方式,也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邻居,拜托人家一定及时给个信。
中元节过去几天了,妹妹来信说,没有接到任何信息。
这怎么办啊?表姐可是舅舅唯一的血脉了,她也是寻找她父亲、我舅舅的唯一亲历者。
妹妹给我说,她要第三次去舅舅的村子,探个究竟,弄个水落石出。
2023年9月21日,妹妹由自己的小女儿开车,第三次踏上去姥娘家所在的村子——小马家庄,寻找舅舅的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妹妹这次迈进姥娘家的大门后,在院子里遇到了一个机灵利索的小伙子,也就20几岁,通过相互介绍知道他是我表侄女的儿子,在外打工,今天正好回家。
妹妹问他:“你知道你老姑(老姑就是祖姑妈)的家吗?”
小伙子答到:“从我爸爸得病,六年没去走老姑家了,但我能找得到”
妹妹喜出望外:“你爸爸妈妈都认得我,上次我来过,和你爸爸见过面。你能不能领着我去找你老姑?”
小伙子答道:“能”
妹妹说:“咱这就走”
小伙子转身给爸爸说:“爸爸我要和俺这个表老姑到周村找俺老姑去”
小伙子的爸爸摆摆手,嘴里也呜啦着说话。意思是:赶快去吧!
小伙子领着我妹妹娘俩,七走八拐,来到了一片楼房区,他下车辨别了一下,指着其中的一座楼的一个单元的一楼说:“就是这一家”
妹妹的女儿,去买了礼品,和小伙子一起来到了门前敲门,可怎么敲也没有回应,房子里没人。
妹妹又来到了二楼的住户家,敲门询问,人家热情的说“楼下的住户搬走好几年了,街上的小卖部可能知道现在的住址”
妹妹和小伙子又来到小卖部说明情况。
小卖部的人给表姐的儿媳妇拔通了电话,妹妹接过了电话,告诉对方,是你婆婆老家的人,来找你婆婆的。
等了二十来分钟,表姐的小儿子开车把妹妹他们接到了表姐的住处:
终于见到了我舅舅留在世上的唯一的女儿——我的表姐、已经88岁高龄的表姐
四
让妹妹去舅舅的村庄打探舅舅的消息,除她在当地比我熟络外,就是我实在是走不开。
我所在的单位,是由八个单位历时八年后,才有我任组长合并起来的,新的单位有321名退休人员,101名在职人员,原来各单位的生存条件不平衡,人员情况也千差万别。已退休的同志天天在老单位合不合并的状态中等待,单位是他们的娘家,是他们的靠山,他们为单位的发展奉献了青春年华,当然,有资格关注单位;在职的同志,有一大部分由于原单位业务萎缩,都已下岗多年了,有的还有许多政策问题需要落实,有一个同志,马上到退休年龄了,还是十级科员,有的在现专业职称岗位上已经20年了,无法晋升;有的在职领导身体不好,又没人接手,就一直在岗盯着工作。合并后作为主要负责人,历史遗留问题要解决,七、八个地方要管理,合并中职工遇到的问题要处理,还要安排好单位的长远发展。尤其是解决好职工的就业岗位和工资保障是大事。使职工有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使单位有个稳定的发展前景是当然的责任,让大家吃上饭,不欠发大家的工资是庄严的承诺。不能辜负组织和职工的信任,我不可能放下单位的事不管,去寻找自己的舅舅。过去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因此,我应该感谢组织让我退休,像现在这样,去亲自寻找舅舅。
今年八月份以来,退休了,和单位的工作没有什么关系了,轻松下来后,我也要亲自去寻找舅舅,弄清楚舅舅参加革命工作和家里人背上沉重包袱的来龙去脉。
2023年8月下旬,妹妹去舅舅所在的村庄打探舅舅情况还没有准确消息,正好我参加的“红罗山文学院”组织的全国征文比赛得了奖,颁奖典礼在河南南阳的方城举行。
我想参加颁奖典礼,借道开封,去开封烈士陵园寻访舅舅。
其实,这期间,还有一次机会,我同样也想去开封寻访。那是今年四月初,我去成都参加会议,车经开封北站,在有限的停车时间里,我觉得我的思绪、我的人都要凝固在那里了,就好像老舅就在开封,他和我已是很近、很近。可理智告诉我,我不能下车,这是公差、公务,我不能下车去寻找舅舅。当列车徐徐开动后,望着远去的开封,我的心难以置信的跳,就觉得舅舅就在那座古城里,他在等着我去看望他,去告诉他家乡的情况,他或许也想回到已经离开76年(从舅舅参加南下干部团算起)的故土。
这次去南阳方城,是一个退休职工的个人行为,我完全可以顺访开封。
我先是在心里自己盘算怎么去。
同是参加颁奖典礼的张坤堂先生是位具有很高文学素养的老师,得知我们都获奖后,建议我:
“前几次颁奖,你都没有参加,这次颁奖是在南阳,咱一起参加吧!”。
“好,这次我一定参加”,其实,我参加的很大因素是因为要去开封寻访舅舅。
起初,我想坐火车,一查,从济南去南阳的线路,不但不顺经开封,还有很大距离,大家一起去,我中间离开肯定不好;就想回来时转车去。也想自己开车去,觉得开车去更方便,更合适。由于我没有开长途车的经历,而且因有眼疾,不能长时间开车,就想和家里人一起去,好有个照应。给家里人商量,家人分析到:
你现在去开封啥事也解决不了,你就凭着网友查找到的情况去,人家肯定没法接待你,那么大的烈士陵园,就是你找到了叫“孙纪君”的烈士,没有确凿的亲属关系证明,不能证明这位烈士就是咱的舅舅,陵园管理方也不可能给你随便提供烈士的情况,更不用说给你出具这位烈士就是你要找的舅舅的证明了。还是等找到确切证据后,再去更合适。
我反复想,家人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心急不能乱方寸,我在没有任何证明和公函的情况下,就是去了开封烈士陵园,就是见到了“孙纪君”烈士的墓,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我觉得还是要等一下老家这边的情况再说。
2023年9月21日,下午13:28分我接到了妹妹打来的视频微信,由于当时有其他事,就把妹妹的视频微信挂了。到了15:58分,我忽然想起了有个妹妹的视频微信没接,因为,妹妹不会用手机编发文字微信,只能用视频和语音。我赶紧又给妹妹回拨了视频,妹妹的第一席话,就是高兴、激动、惊喜、意外合在一起的状态语言:
“哥哥,找到了,这次是真找到了,太好了,都88岁了,还能记得那些事,真不赖。人家的孩子接的我们,非要订酒店,留下吃饭。真是自家人,自家人的那股亲劲。”
她上气不接下气的说,我也没有打断她,她边说,我边听,边分析。我确定她说的是找到舅舅的女儿、也就是我们的表姐了,表姐已经88岁高龄了。
等她一口气说完,我也基本明白了是啥事,又问了几个细节,她说,她也没问清楚,定的是我八月十五过节回家,一起去看表姐。
手机那边说话的妹妹激动,我这边听的也激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马上就到了,这个团圆节,将是我们这个家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节日!
我归心似箭,十月一日下午就离开济南回老家了。我觉得表姐已88岁了,子孙满堂,应该给她们一家留出过节的时间,我要在过完“双节”的第一时间,去看望我的表姐。
2023年10月2日,妹妹一家和我,凭着妹妹和小外甥女的记忆,准确无误的找到了表姐家。
那个在门口右侧墙上挂着“光荣之家”牌匾的下面、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就是我的表姐。
她第一时间对妹妹说:
“表妹,你来了,我已经认准你了”
“我来了,表姐,我和俺哥哥来看你了”
我一看到这个坚强的、几次要从轮椅上站起来的老人,一句话脱口而出:“真像,表姐真像咱姨和咱娘的模样”。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