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看一座桥
文/周默
料峭三月,万物和鸣。柔和的春风吹过脸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有幸跟随着中交企业的外宣团队一同在重庆去看一座正在建设中的网红高速公路特大桥,感受大桥建设者的艰辛付出与智慧建造。
重庆,位于长江中上游,在历史上就是一座依山而建、江水环绕的山水城市,因此,它自古就有一个“桥都”的别称。桥,其实就是架在空中的道路,它显著的标志就是其下为空,或跨过沟谷,或越过河流,连通山水两岸,让人们望而生畏的高山峡谷,只需一个漂亮的跨越便轻松跨过,实现物畅其行。桥是路的延伸,说到桥,自古也是文人墨客送别咏赞之地,“再别康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因为有桥,人间的每次驻足,每次眺望都变得饱满而富含深意。
千百年来,在山水相拥重庆,各式各样的桥梁在山河间气贯如虹,如一条条纽带,融入山水,沟通城镇,成为百姓生活的依赖。纵横在重庆的桥梁,自古数量庞大、种类丰富、造型多样、技术先进,更是优美绝伦,桥文化源远流长,还创出了许多世界之最。桥,让城市交通畅行的同时,也构成了重庆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线。
此行去看的桥,不是重庆著名的古桥,也不是重庆众多以桥字结尾的居民点或地方名,而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六车道高速公路特大桥。据说桥还没有建成已经创下了3个世界第一的建桥记录,且还有两项首创技术应用。这座特大桥的神秘之处瞬间令我生出些许惊讶,不断浮想联翩,这绝对算得上又一座国之大桥。眼前竟然浮现出大桥合龙之日,大桥两岸的建设者们如同长征会师般挥舞着“战旗”,相拥而泣而笑尽情欢呼的鼎沸场面……此时,已迫不及待地想驻足于这座大桥之上,去一览其壮观完美地跨越在山谷之间的优美姿态。
从重庆出发,沿包茂高速驱车向东南方行驶近3个小时,途经南岸区、南川区和武隆区,于白马收费站驶出高速,进入353国道又转向411省道,在长坝镇驶入016乡道,全程155公里路程。车子绕行在陡峭蜿蜒的乡村水泥路上,金灿灿的油菜花此起彼伏地绽放在田间地头,与村落乡民的院落交织在一起,眼前真实的乡村生活画面,不禁容易勾起人浓浓的乡愁,感受到浓厚的乡村烟火气离自己越来越近。
隔窗凝望着层层叠叠的山峦巉岩,一条六车道高速公路的雏形正在群山沟谷间徐徐展开,与沿线的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勾勒出浑然天成的壮丽画卷。眼看着这条高速公路沿线的双堡山特大桥、长头河特大桥等一座座形状各异的地标性桥梁就要永久地屹立在渝东南崎岖的山谷沟壑间,与当地的“天坑”“地缝”、大洞河景区、大田古村落、万峰林海、龙水峡地缝、白云石林等风光美景交相辉映,将发挥出桥梁巨大的连通作用,给周边的区域经济发展和村镇百姓的出行带来新的更多的希望。
很快便来到位于武隆区长坝镇大元村村委会院内的中交二公局8标1分部,项目书记张毅君热情地介绍道:我们在巴彭路承建的路线全长4.74公里,其中包括吊咀大桥、杨坪大桥、手爬岩大桥、双堡特大桥共4座桥梁和4段路基,桥隧比61%。尤其是在双堡大桥的建设之初,为了打通大桥两岸的施工便道,我们修筑的施工行车索道桥,于2021年4月8日通过动载试验货车的检验,一投入使用就冲上微博热搜,热度大增,成为当地的网红桥。在进入双堡特大桥的建设后,主跨2×405米,也是目前世界在建最大跨径的双跨连续拱桥,建设难度前所未有。
站在独具山城建筑特色的8标1分部办公楼上极目远望,眺过村民错综交织的白房灰瓦,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巅、苍穹之下,屹立着两个硕大的红色半圆状钢结构浮现在眼眸中,如两道雨后的彩虹悬挂在山海云雾中,以层峦叠嶂的远山为背景,层次分明,形象立体,于云蔚霞铺中,勾勒出一幅浑然天成的壮美画卷,从心灵深处顿感震撼。
我在想,从重庆到武隆,沿途地形复杂,山高路险。与平原地区相比,重庆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入成本高、建设难题多也是可想而知的,桥隧相连也自然成为重庆每一条平坦宽敞的高速公路共有的特征。正在加快建设的渝湘复线高速当然也不例外,它是已建成渝湘高速的扩能线路。据项目建设管理人员介绍,渝湘高速公路复线项目是重庆高速集团、中交二公局等多家单位投资建设,包括巴南至彭水段、彭水至酉阳段和武隆至道真(重庆段)高速公路3个项目,总里程280.26公里,总投资646亿元。由中交二公局承建的巴彭段,全长约52.098公里,桥隧比达82.9%。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以路线取直方式建设,减少弯道,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重庆市高速公路网络,极大提升渝东南射线通道通行能力,有效缓解既有渝湘高速公路拥堵情况,将两地间的通行里程缩短70多公里,对于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加快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工作人员一起走进正在建设的双堡特大桥施工现场,遇到的每一个门禁登记检验、安全设备配发、安全帽正确佩戴讲解、安全警示语提醒等体现人文关怀的管理细节,随处可以体会到中国交建二公局8标1分部对工地现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制度的落实落地效果。接着便来到了横架在山谷两岸的施工行车索道桥,徒步踏上一块块钢桥板,走在桥中间就感觉到轻微晃动,朝着桥下的山谷看去,深深的峡谷间青山绿水,如万丈深渊,据说有280米高度,足足有百层楼高,施工车辆载着建设钢筋和水泥行驶在上面真的安全吗?以往的铁索桥多是用于行人、普通车辆通行,但是渝湘复线的这座索道桥要过的车动辄十几吨、几十吨,不敢想象建设者们在增强桥的载重能力上费尽了多少心思。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前行,绕过桥头的山梁,来到了一个硕大的制梁加工厂,让我瞬间傻了眼,不敢相信眼前的钢筋弯曲、焊接加工、30米T梁预制等均在这里完成,已经制好的30米T梁整齐排开,足足有15片正在养生,这里的所有钢筋水泥都是通过索道桥运输至此。直是不敢想象,这座索道桥的建设,为双堡特大桥的建设节约了1个拌和站和1个钢筋加工厂,而且减少砍伐树木约773棵,减少植被破坏面积约15.46亩,减少材料运输柴油消耗约2289升,减少废气排放量足有2万余立方米,这便是“网红桥”上走钢丝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真是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
在悬崖建桥绝非易事,据说在建这座索道桥也是经过反复论证,多次邀请专家研讨,现场勘探,最终将山区喀斯特地貌锚索难以锚固的问题、岩锚的施工质量、锚固索深度、增加桥面两侧设置稳定索、岩锚的水平夹角控制、想方设法减轻桥面自身重量等一个个难题逐一攻克,最终使车辆最大荷载达到45吨,完全可以满足中墩日常施工需求。
为了建设双堡特大桥,仅一个施工便道的索道桥就历时6个月时间建设,其科技含量、技术难题就不亚于一般的桥梁结构。而渝湘高速公路复线巴南至彭水段的这座双堡特大桥,是渝湘复线全线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1650米,主桥长810米,主桥采用两跨连续上承式钢管混凝土变截面桁架拱桥结构,主桥中墩被大洞河和小河沟两个峡谷天然分割,仅有一条曲折狭窄的山路通往桥位处,引桥采用40米预调力混凝土预制T梁结构,桥两岸山高崖陡,施工条件十分恶劣。在大桥生产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大桥缆索吊集中控制系统显示着每一个牵引卷扬机的运行情况,构件吊运在空中的位置,对地龙、索塔、缆车、滑车、动力、机具等设施运行情况及现场监控画面可随时切换,信息化管控施工精准度,做到每一个吊装块段与主拱达到毫米级对接。
行走在已经架设好的双堡特大桥引桥桥面上,一排由14块30米T梁铺架起的六车道高速公路桥梁骨架正在整齐列队伸向山谷间,即将越过沟谷,贯通山河。这便是由中交二公局二公司建设者们放弃宝贵的节假日休息时间,披星戴月,科技攻关,坚守600多个白昼倾心建造的双堡特大桥双拱肋,按照施工组织计划,将于3月17日完成最后80公分块段的吊装,实现毫米级精准合龙,完成大桥建设的重要节点目标。创下双连拱跨径世界第一,独立吊塔缆索吊跨径世界第一,同等结构的缆索吊吊重世界第一,在国内首次采用智能索解决了中间墩不平衡扣挂难题,还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数字预拼装技术,用实力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双堡特大桥,仿佛一把万能的钥匙,将打开封锁在渝湘复线上千百年的商贸大门,让新时代的科技与文化穿越时空交流对话。这座由心血浇灌、用汗水凝固的大桥,既是耸立在天地间的无字丰碑,也是中交二公局众多默默为之奉献的中国工匠们用智慧与艰辛献给自己的荣耀奖杯。
我相信,双堡特大桥的英姿必将载入中国桥谱、重庆名桥之列。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交通作协秘书长,陕西心路文学协会主席,《路文学》杂志主编。获得首届全国交通文化读物优秀成果奖,著有纪实通讯集《三秦道》《古道通衢》,长篇报告文学《飞越陈仓》等。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