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黄山
柯扬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地跨东经118°01′至118°17′、北纬30°01′至30°18′,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云川”之称。
黄山,古代称为“天子都”,因为它雄伟秀丽,又神秘莫测,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到秦代,人们根据它的颜色又称为“黟(yī)山”。据说是因为黄帝曾在此炼丹而得名。
黄帝又称轩辕氏,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为了长生不老,多为百姓办好事,黄帝便派浮丘公为他寻找炼丹的地方。浮丘公走了三年才回来,告诉黄帝:“江南有一群高山,只因山上多是黑石,叫黟山,那里可以炼丹。”
黄帝带领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仆来到黟山,垒石造屋,又砌炼丹炉,然后去采集炼丹所需的草药。又打了一眼井,掘开清冽甘甜的山泉,这才开始炼丹。三年过去了,原来准备好的柴快要烧完了,仙丹还没炼成,黄帝便把自己的一条腿伸进炉里当柴烧,终于炼成了仙丹。三个人吃了仙丹,果然脱胎换骨,飘然成仙了。
因为黟山是黄帝炼丹的地方,人们就叫它“黄山”了。黄山七十二峰中就有以三位仙人命名的轩辕峰、浮丘峰、容成峰。桃花溪中还有他们炼丹时用过的丹井、药臼。

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如古蹬道、古楹联、古桥、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7%,植被覆盖率达93.6%,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

1982年,黄山风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5年,黄山风景区被中国旅游报公布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0年1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

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黄山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

黄山也有丰富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刀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黄山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群落完整并垂直分布,素有“华东植物宝库”和“天然植物园”之称;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8.29%,植被覆盖率达93.6%,林木绿化率达98.53%,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有高等植物222科827属共1805种,有黄山松、黄山杜鹃、天女花、木莲、红豆杉、南方铁杉等珍稀植物,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属国家级保护植物37种,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水杉、二类保护的有银杏等4种、三类保护的8种,有石斛等10个属濒临灭绝物种,中国特有种6个。

黄山特产包括茶叶、香菇、石耳、蕨菜、笋衣、笋干、徽州贡菊、徽州雪梨、三潭枇杷、黟县香榧等。

黄山有鱼类24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48种、鸟类176种、兽类54种,属国家级保护动物32种;主要有云豹、金钱豹、黑麂、梅花鹿、白颈长尾雉、白鹳、黄山短尾猴、黄山猕猴、穿山甲、豺、黑熊、大灵猫、小灵猫、獐、苏门羚、鸳鸯、白鹇、勺鸡、鸢、赤腹鹰、雀鹰、鸟雕、红隼、大鲵、棕噪鹛、红嘴相思鸟、夜鹰、三宝鸟、白胸翡翠、画眉、黄腰柳莺、暗绿乡眼鸟等珍禽异兽。
黄山风景区分为:玉屏景区、白云景区、北海景区、松谷景区、云谷景区、温泉景区、梦幻景区。
黄山有五绝三瀑。五绝,是指中国安徽省黄山的五种独特景观。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
奇松即形态奇特的松树。较著名为黄山十大名松: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竖琴松、麒麟松、探海松、接引松、连理松、黑虎松、龙爪松。
怪石。黄山险峰林立,危崖突兀,峰脚直落谷底,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分布着花岗岩石林和石柱,其中有名可数的有120多处,包括有松鼠跳天都、猴子望太平(猴子观海)等。
云海。“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多姿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尤其是雨雪后的初晴,日出或回落时的“霞海”较为壮观。怪石、奇松、峰林飘浮在云海中,可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26] 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
温泉。黄山温泉,古称“灵泉”“汤泉”“朱砂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相望,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黄山温泉沐浴七七四十九日羽化升天的。唐代诗人贾岛曾发出“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的感慨。[26] 黄山温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与桃花峰隔溪,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左右,属高山温泉。
黄山玉屏景区以玉屏楼为中心,包括莲花、天都两大主峰。雄山怪石、奇松险壑、摩崖古刻、云海烟云构成景区景观的主体,可观迎客松、送客松、松鼠跳天都、孔雀戏莲花、姜太公钓鱼、仙人飘海、犀牛望月等景观。
三瀑。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黄山之水,除了温泉之外,尚有飞瀑、明荃、碧潭、清溪。比较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并称为黄山三大名瀑。
黄山玉屏景区以玉屏楼为中心,包括莲花、天都两大主峰。雄山怪石、奇松险壑、摩崖古刻、云海烟云构成景区景观的主体,可观迎客松、送客松、松鼠跳天都、孔雀戏莲花、姜太公钓鱼、仙人飘海、犀牛望月等景观。
黄山白云景区,又叫白云溪景区、钓桥景区,位于西海群峰之中,光明顶与鳌鱼、圣莲、云际、石床诸峰环列四周。东起海心亭,西至排云亭,景区面积约16.5平方千米,高度落差近千米,被游人视为“神秘的黄山西部世界”。[27] 景区以钓桥庵为中心,钓桥庵位于石人峰下,白云、白门两溪汇合处,海拔610米,钓桥庵又名白云庵,明前为道院,清康熙间改为佛庵,后一直沿用地名。
黄山西海景区,是观黄山云海、落日的较佳地点,是黄山风景中比较秀丽、深邃的部分之一。有丹霞峰景点。
北海景区。黄山北海景区是黄山景区的腹地,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后山,为黄山中心景区之一。北海林木似海,名松较多。黑虎松、龙爪松、双龙松、卧龙松、接引松、连理松、麒麟松、大王松、团结松、辕门松、孔雀松、棋枰松、扇子松等名松,都长北海。
温泉景区。黄山温泉景区古称桃源仙境,位于海拔600~700米的群峰峡谷之间,黄山南大门进入的第一个景区。景区范围:南起黄山南大门,北至半山寺,东起马鞍山,西至汤岭关。景区内有景点50多处,其中可达景点28处。
温泉景区古称桃源仙境,因区内桃花峰昔日有桃树千株并有满山的野樱,每至三月,樱桃盛开,谢红满溪,故名。后因“紫石峰下藏太阳”,涌出了汤泉,又名温泉景区。是游客从黄山南大门进入的第一个景区,也是黄山开发最早的景区。
黄山松谷景区处于黄山岩体北西边缘,其外侧芙蓉岭一带,出露早期侵入的中粒二长花岗岩,岩石较易风化,形成地势相对低缓的山岭;内侧出露主体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在北海清凉台至松谷庵的风景线上,形成了壁立峭拔的奇峰和妙趣天成的巧石。在芙蓉岭以北,大面积的丘陵盆地,是由太平花岗闪长岩体风化侵蚀的结果。
黄山松谷景区是狮子峰、骆驼峰、书箱峰、宝塔峰之间的山谷合称。由芙蓉岭徒步上山,需蹬爬6500余级石阶,海拔高差1100米。游览松谷景区可以观赏到芙蓉峰、丹霞峰、松林峰、双笋峰等山峰,仙人观海、仙人铺路、老虎驮羊、关公挡曹、卧虎石等怪石,翡翠池、五龙潭等水景,芙蓉居、松谷禅林等古建筑。
云谷景区,位于黄山风景区东部,其中心地带位于云谷寺。云谷主要景点有云谷寺、古树、怪石、“九龙瀑”和“百丈泉”。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五绝”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奇景代表着江淮山河之美,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文化底蕴。黄山不仅是一座美丽的自然之山,还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自古以来,人们游览黄山,建设黄山,歌颂黄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概括起来就是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
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100多处,多数呈徽派风格,翘角飞檐、古朴典雅,其中听涛居位于人字瀑前、紫云岩上侧,曾是张学良将军的幽禁之所。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近300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尽有。历代文人雅士在观赏美景的同时,留下了较多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的就有2万多篇(首)。
唐代诗人李白游览黄山时留下的“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一生十上黄山,采用独特的泼墨新技法,创作了大量以黄山为题材的艺术佳作。
(待续)
柯扬于长城
2023.10.8~18:07